天福號醬肘子是北京特色風味名食。它從200年前創(chuàng)業(yè)至今盛名不減,令人稱奇。
清代乾隆年間,山東人劉德山在北京城里西單牌樓開張了一家“天福號肉鋪”,專門制售各色山東風味肉食,生意一直很紅火。劉老板父子倆起早摸黑,掙的都是辛苦錢。倒底是年輕人耐不住長時間苦熬,有一天兒子值夜看管煮肉的湯鍋,竟在不知不覺中睡著了。等劉老板前來查夜時,鍋里已是肉爛如泥,眼看著剩下的只是稠粘一片。此時,晨曦將至,想重新再煮菜是來不及了。劉德山是精明無比之人,他急中生智,急忙和兒子一起動手,仔細地將鍋里尚能啟出成形的醬肘子一塊一塊地小心擺到鋪面上準備出售。說來也是無巧不成書,次日清晨頭一個前來光顧的竟是老主顧刑部大臣。此人平時酷好享用“天福號”的肉食,此時買來是準備招待幾位地位顯赫的客人,為著平時信得過,他不多說便付錢取貨而去。
且說中午刑部大臣家宴正酣,幾位來賓全是朝中有頭有臉的官員。他們全都吃得津津有味,不斷地夸贊“醬肘子”好吃。刑部大臣也是樂不可支,顯出十二分的風光,好生盡到了地主之誼。只隔一天,幾位去刑部大臣家赴宴的官員都指派專人或管家去“天福號肉鋪”,指名購買“醬肘子”。此刻劉德山老板尚感蹊蹺,經小心探詢,才知前日糊鍋的肉食偏偏贏得了客人們的喜愛。嘆喜之余,劉德山父子便特意精心制作了一鍋加料的“醬肘子”,不僅肉好,而且料足。如此一來,又有好幾位達官顯貴和刑部大臣一道,成了“天福號”的老主顧了。
因為多了一些有身份的顧客吹捧,轉眼之間,本來名不見經傳的“天福號”醬肘子美名不脛而走。時過不久,連清宮里的太后和皇上也叫人專門來買醬肘子了。
劉家肉鋪頓時身價百倍,京城里的老百姓更多的是聞香留步,爭相品嘗。再朝日后發(fā)展,“天福號”還得到了一塊能夠自由出入皇宮禁地的“路牌”。雖說那也只是為了“天福號”送貨方便,但是這種殊榮自然是讓世人無比仰慕,讓同行更是刮目相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