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景點圖片 王安石景點圖片欣賞
1. 王安石景點圖片欣賞
王安石《北山》閱讀答案 北山 王安石 北山輸綠漲橫陂,直塹回塘滟滟時。
細(xì)數(shù)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咀ⅰ勘鄙剑杭?a href='/zhongshan50/' target=_blank>鐘山,在金陵(今江蘇南京),王安石晚年在那里隱居。(1)請分析首句中“輸”字的妙處。(3分) 答案:輸”字用了擬人化(化靜為動)手法,北山將翠綠的泉水輸送給山塘,春水漲滿陂堤,呈現(xiàn)出滟滟的波光,生動傳神地描寫出春天的生機盎然。(①能夠點明“擬人化手法(或化靜為動)”給1分;②能夠結(jié)合詩句分析給1分,應(yīng)扣住“翠綠的泉水”;③能夠答出效果:“生動傳神”的效果給1分;或者答“表現(xiàn)出作者對北山春光的喜愛之情”也給1分。) (2)詩的三四句描繪出作者怎樣的心境? 答案:①詩人悠閑地數(shù)著落花久坐,又慢慢地尋著碧綠的春草回家。②“坐久”“歸遲”表現(xiàn)出詩人的從容不迫,悠閑自得。③“細(xì)數(shù)”、“緩尋”則暗含了一種百無聊賴的閑愁。(能夠答出①點給2分,其中一句1分;能夠答出②③點中任何一點給2分。第②點答“恬淡閑適”“淡泊閑散”等同樣給2分,答喜愛、愉悅等不給分;第③點答“失落、無奈、落寞、孤獨”等同樣給2分,答傷感、悲傷等可給1分。) 另附錄: 18、詩中的“輸綠”一詞用得好,請你說說它好在哪里。(2分) 19、詩歌的三、四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2分) 參考答案: 18、“輸綠” 一詞,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地寫出春天盎然的生機及山泉的澄碧。19、寫出詩人留連于自然的美景中,不忍歸去。從而表達了詩人閑適散淡的心緒。參考: http://www.5156zuowen.cn/a/gaozhong/53/24893.html
2. 王安石簡介圖片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xué)家、改革家。
慶歷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郁然病逝于鐘山,追贈太傅。紹圣元年(1094年),獲謚“文”,故世稱王文公。
王安石潛心研究經(jīng)學(xué),著書立說,創(chuàng)“荊公新學(xué)”,促進宋代疑經(jīng)變古學(xué)風(fēng)的形成。在哲學(xué)上,他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xué)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文學(xué)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yán)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fā)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學(xué)杜得其瘦硬”,擅長于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fēng)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豐神遠韻的風(fēng)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吊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樸,營造出一個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
主要代表作:
散文:《傷仲永》《登飛來峰》《上仁皇帝言事書》《本朝百年無事札子》《答司馬諫議書》《材論》《游褒禪山記》《讀孟嘗君傳》《慈溪縣學(xué)記》《揚州新園亭記》《上人書》《祭歐陽文忠公文》。
詩歌:《明妃曲二首》《書湖陰先生壁》 《棋》 《泊船瓜洲》 《與薛肇明弈棋賭》 《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 《春夜》 《北山》 《葛溪驛》 《示長安君》 《郊行》《登飛來峰》《千秋歲引》《梅花》《明妃曲二首》《梅花》《元日》《登飛來峰》《商鞅》《書湖陰先生壁》《棋》《北山》《蘇秦》《胡笳十八拍十八首》《夢中作》。
詞:《桂枝香·金陵懷古》 《南鄉(xiāng)子·自古帝王州》《漁家傲·燈火已收正月半》 《菩薩蠻·數(shù)家茅屋閑臨水》 《清平樂·留春不住》《浣溪沙·百畝中庭半是苔》《千秋歲引·秋景》《菩薩蠻·集句》《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
3. 王安石景點圖片欣賞高清
石湖蕩地處上海市松江區(qū)的西南角,石湖蕩附近有石湖蕩鎮(zhèn)控?zé)熤黝}公園, 石湖蕩耶穌堂, 美櫻農(nóng)業(yè), 中心河, 八么田, 青松港, 金泖漁村, 泖河斜塘, 圓泄涇, 現(xiàn)代雅趣苑, 閣泄涇, 泖洋港, 浦江之首, 上海太陽島旅游度假區(qū), 尋夢園, 陳云故里·練塘古鎮(zhèn), 陳云紀(jì)念館, 青浦革命歷史紀(jì)念館, 上海之根雪浪湖度假村-溫泉浴, 吳家港等景點。
4. 王安石的圖畫
梅花
[北宋] /王安石
墻角數(shù)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譯文
墻角探出幾枝梅花,凌霜傲雪,獨自開放。遠遠望去,梅花潔白無瑕,難道是雪?正在遲疑時,淡淡的香氣悄悄傳來。
感受
王安石這首小詩只用了區(qū)區(qū)二十字,就把梅花的風(fēng)韻寫盡了。尤其是后面兩句,將梅花和雪的區(qū)別寫得淋漓盡致。詩人明則描寫梅花,贊美梅花可貴的品性!
兒童在古詩中品味繪畫,在圖畫中學(xué)習(xí)古詩,在感受和品味古詩的美的同時,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yǎng),涵養(yǎng)心靈。
5. 王安石圖片 頭像
萬綠叢中一點紅,屬于很獨特,很吸引人的一種感覺。
在一片綠意當(dāng)中,只零星地開著幾朵鮮艷的花朵,那必然是非常引人注目的,讓人一眼就會優(yōu)先看到它,而忽視了在它周圍的那些綠意。
所以呢,萬綠叢中一點紅,就會給人一種很獨特,很吸引人的感覺,讓人忍不住想要去窺探。
6. 王安石故居圖片
《泊船瓜洲》中所云“京口”是江蘇鎮(zhèn)江舊稱,確切來說是指位于鎮(zhèn)江云臺山南麓的西津古渡。
《泊船瓜洲》作于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年)二月,當(dāng)時宋神宗決? ??繼續(xù)推行新法,下詔恢復(fù)王安石的相位,于是王安石離開寓居的鐘山(即南京紫金山),坐船順流而下抵達瓜洲渡,后沿京杭大運河一路北上東京(今開封)。在瓜洲渡,他寫下了對鐘山故居的回望和依戀,表達了希望早日功成身退、辭官歸家的迫切心情。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清新優(yōu)美、膾炙人口的詩句,記敘了王安石從京口渡江,抵達瓜洲后沿大運河北上的旅途經(jīng)歷,抒寫真摯動人的離鄉(xiāng)別緒與富于哲理的人生感慨。它與歷代發(fā)生在古渡邊的眾多詩文唱和一起,成為人們心中永不湮滅的人文符號。
7. 王安石的介紹
1----范仲淹
字希文,北宋人,生于公元989年8月29日,卒于1052年5月20日。按照在位皇帝的時期劃分,他生于太宗朝,學(xué)習(xí)和在底層做官是在真宗朝,政治上成熟、做出重大成就的時期是在仁宗朝。
范仲淹祖上世居河內(nèi)(黃河以北),唐末動亂,遷往南方,居住在蘇州。五代時,祖父、父親一輩侍奉“五代十國”中的吳越國(政治中心在杭州)。宋太宗時(978年),吳越王錢俶“納土歸宋”,范仲淹的父親范墉也隨著吳越王歸宋。
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范仲淹出生。兩歲時,父親去世;四歲時,母親謝氏帶著范仲淹改嫁長山人(山東鄒平)朱文翰,改名朱說。年青時的范仲淹就讀于長山的長白山醴泉寺;二十三歲時,得知自己的身世,于是離家,前往應(yīng)天府(河南商丘)應(yīng)天書院學(xué)習(xí)。
二十七歲時,中進士,開始在地方上任職。二十九歲時,恢復(fù)范姓,改姓名為范仲淹。后來,母親去世,范仲淹被晏殊聘用,管理應(yīng)天書院。在為母親服完喪后,晏殊將他推薦給朝廷,任秘閣校理。但因為上書請?zhí)筮€政于仁宗皇帝,沒得到允許,于是自請出朝,到地方上任官。
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太后去世,仁宗親政,將范仲淹召回,任右司諫。不久,因為和眾諫官勸阻皇帝廢后,被貶出朝廷,到地方任職,先后在睦州(杭州淳安)和蘇州任職,在蘇州時頗有政績。
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冬季,再次被召回,判國子監(jiān)。后來又任吏部員外郎、權(quán)知開封府。第二年五月,因反對遷都洛陽,與宰相呂夷簡意見不合。又上《百官圖》直接抨擊呂夷簡,被呂夷簡指為“薦引朋黨,離間君臣”,貶知饒州(江西鄱陽縣)。后來又到潤州(江蘇鎮(zhèn)江)、越州(浙江紹興)任職,每到一地,必定興學(xué)助教。
這段時間,西 夏元昊大舉侵略宋朝邊境,宋朝出兵屢次失敗。康定元年(1040年)三月,因為陜西安撫使韓琦的推薦,范仲淹知永興軍,途中轉(zhuǎn)為陜西轉(zhuǎn)運使。很快,朝廷任命韓琦和范仲淹為陜西經(jīng)略安撫副使,范仲淹負(fù)責(zé)鄜延路防務(wù)(陜西延安)。
第二年,又改知慶州(甘肅慶陽)。在西北守邊期間,范仲淹采取以防守為主,并積極占據(jù)險要、步步為營進逼西夏的策略,并取得了極大成功,提高了他的名望和政治地位。
慶歷三年(1043年),宋朝和西夏準(zhǔn)備議和。范仲淹與韓琦入朝為樞密副使;八月為參知政事(副宰相),并上十策《答手詔條陳十事疏》,“慶歷新政”開始。但因為新政太倉促,而且遭到保守派反對,于第二年下半年徹底失敗。范仲淹等人因遭到保守派的讒言陷害,被貶出朝,范仲淹知邠州(陜西彬縣)。
慶歷五年(1045年),范仲淹改知鄧州(河南鄧州),從此完全遠離了政治中心,進入半退休狀態(tài)。范仲淹在鄧州創(chuàng)建百花書院,并親自講學(xué)。之后,范仲淹又知杭州、知青州?;实v四年(1052年)正月,范仲淹徙知潁州(安徽阜陽市)。五月二十日,在上任途中,走到徐州市,去世。十二月,葬于洛陽萬安山下。謚號“文正”,因此后世又稱他為“范文正公”。
2---王安石
(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人。中國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xué)家、思想家、改革家。
慶歷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為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鐘山,享年六十六歲。累贈為太傅、舒王,謚號“文”,世稱王文公。
8. 王安石景點圖片欣賞大全
王安石寫的京口是現(xiàn)在的鎮(zhèn)江。
《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學(xué)家王安石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中首句通過寫京口和瓜洲距離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種輕松、愉悅的心情;第二句寫詩人回望居住地鐘山,產(chǎn)生依依不舍之情;第三句描寫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最后以疑問語氣結(jié)尾,再一次強調(diào)了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全詩不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而且在敘事上也富有情致,境界開闊,格調(diào)清新。
9. 王安石故居的照片
王安石故居在“前半山園21號”在南京火車站東廣場乘坐59路公交車至“清溪路”站(10站),步行920米至王安石故居。
“讀書堂”與“洗墨池”:宜黃尋跡王安石 王安石
“讀書堂”與“洗墨池”:宜黃尋跡王安石 稿件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草地周刊彭文斌
沒想到仙巖山離宜黃縣城如此之近。不過一支煙的工夫,汽車便跑完了區(qū)區(qū)幾公里。沒想到丹霞地貌在這兒得到如此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一座玲瓏剔透的山峰兀立路邊,像一頂僧帽。轉(zhuǎn)過彎,峰化為山,赭色巖石從九霄斜插入大地,仿佛屏風(fēng)列開,連綿數(shù)百米,果然有化外靈氣。瞬間覺得,這仙巖山正把守著通往天闕的棧道,卻又不忍對紅塵俗世拂袖而去,便悄悄在西端敞開一扇洞門,仙洞古寺即臥藏其間。
不過須臾,進入一個丹峰環(huán)列、綠影婆娑的勝地。徐霞客曾經(jīng)于明崇禎九年(1636年)十一月廿日這樣描述:“穿石而入,則眾山內(nèi)閉,若另一世界。是巖甚薄,南面壁立,北面穹覆,其穿透多隙,正如度之通天巖,巖之最奇者。”倒梯狀的巖石下,“四大天王”形態(tài)各異,恪盡職守,祈愿人間風(fēng)調(diào)雨順。大凡山水勝處,往往有寺觀相守。仙巖山體量不大,但擁有傲視穹隆的丹霞奇貌,足矣。何況,還有儒、釋一體的文化交融,一越便是千年。
很喜歡這種在壁立百仞的巖壁下漫步的感覺。巖石是巨大的那種,上端突出,根部內(nèi)斂,向山谷傾斜,向植物傾斜,似乎想聆聽土地的心聲。云白天藍,像九寨溝的水一樣澄澈,比草原還要遼遠,那深處,適宜牧羊姑娘放聲歌唱。也有那么幾棵杞人憂天的樹,盡力想撐住巖石,可巖石的體重,又豈是幾棵樹能夠承受住的呢?
蟬唱起山歌。蝴蝶從不厭倦做一個孤獨的舞者。曲徑通幽處,竹影搖曳,錦屏隱入蒼翠之中。我暗想,小徑的盡頭,應(yīng)該就是那座“讀書堂”的舊址。仙巖山這扇屏風(fēng)忽然被撤去,那個吟著“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臨川驕子抖去歷史風(fēng)霜,從往事中走出,回到故地,漫憶少年時光。我敢斷定,我的腳下,有他的痕跡。
據(jù)清同治年間的《宜黃縣志》記載,少年王安石曾拜一代名儒杜子野為師,在仙巖山“讀書堂”苦學(xué)本領(lǐng)。某日,王安石夜讀,通宵達旦,即便旭日東升,也陶然于如豆燈下,竟忘記值日煮飯之事。經(jīng)人提醒,王安石如夢方醒,趕緊跑到山下人家取火做飯。先生見了,又氣又笑,道:“你這是舍近求遠啊,難道桌上的讀書燈不能點火?”為此,王安石被罰吟詩一首,題為《誤炊》:“苦讀天已曉,日高竟忘饑。早知燈是火,飯熟幾多時?!边@是一則典型的傳統(tǒng)故事,似乎只有高大豐滿的情節(jié),才能匹配名人的“惟吾德馨”。不過,我樂意癡迷于如此的片斷中,這使我心柔軟。
竹林高處,是簡陋的“儒釋亭”。亭中墻壁上畫著王安石的白描像。那位誤炊的少年不一定能夠預(yù)想,有朝一日,他將在趙宋王朝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變法革新浪潮。仙巖山里的少年,或許從暮鼓晨鐘中悟出,要實現(xiàn)鳳凰涅槃,必須依靠本身的力量把脈治病。
沿小徑上行,驕陽如焚,滿山谷的郁綠被煮沸了一般,洶涌起來。丹崖仿佛隨時要從空中滑落下來。無邊的白云分明是凝固的浪花。不知覺間,山腰赫然出現(xiàn)一天然石窟,清涼襲來,頓時心曠神怡。洞窟面積大約四十平方米。其右上壁有“清理”二字,乃宜黃縣宋代進士朱伯珍所書。一塊平坦如砥、如床、如桌的巖石上,刻著“讀書堂”三個紅色顏體大字,系宋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右諫議大夫兼侍講學(xué)士李郗親書。
遙想當(dāng)年,“荊公自臨川負(fù)篋來游,朝夕與子野賞奇析疑”,師生的深厚情誼仿佛仙巖山不會竭盡的綠波濤,迄今澎湃。王安石發(fā)達后,杜子野前往拜訪,學(xué)生問恩師有何求,子野指著墻壁想要一份顏真卿所書東方朔畫像贊的碑拓本。王安石二話不說,將書法真跡并金帛相贈。杜子野堅決退回了金帛。這位鄉(xiāng)賢繼續(xù)其教書匠日子,終老于鄉(xiāng)野。
物是人非,空余石窟悠悠。曾經(jīng)的瑯瑯讀書聲,曾經(jīng)的天真少年郎,曾經(jīng)的“自立、自治”教育主張,似乎依舊有夏花的熱烈,不曾凋去。我像三百八十多年前的徐霞客一樣,充滿感情地凝視著這“仙洞”,渴望打開歷史殿堂的大門,解讀那一頁頁波瀾壯闊的往事。
自“讀書堂”遺址前行數(shù)十步,坐落著一汪清水,水草柔綿稠密,將整個淺潭裝點得極具畫面感。這就是“洗筆池”,大家習(xí)慣稱“洗墨池”。據(jù)說少年王安石想找到一支生花的筆,以寫出錦繡文章,向杜子野求教。先生拿出一大捆毛筆,說,你用這些筆寫文章,寫禿一支換一支,一直寫下去,就能找到它。同游的鳳岡鎮(zhèn)黨委宣傳委員忍不住蹲下去,以手輕輕擺動池水,漣漪散開,如一朵花的影子。一只豆娘停留在巖壁上,豎著翅膀,不知在等待故人,還是為故人等待。
在宜黃的民間,人們似乎樂意聊杜子野和王安石的故事??诳谙鄠?漸成演義。仙巖山的每一個角落里都蟄伏著往事的種子,隨時發(fā)芽、生根、蓬勃成長,只待時機,向外面的世界亮出精彩。
江西這座江南名樓,建于宋代卻不為人知,王安石陸游都曾留下詩句 王安石
擬峴臺,自古也是 江南 名樓,毗鄰符合東岸,與 河北 幽州臺、 山西 鸛雀樓、 贛州 郁孤臺等齊名,始建于宋代,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擬峴臺是經(jīng)過了七次重修之后的,高度是在50米左右。王安石、曾鞏、陸游都曾為他寫下詩句,“占斷 江西 景,臨川擬峴臺”,說的就是這里。
初到擬峴臺的時候,從遠處看孤立傲視的屹立在 撫州 畔,非常的壯觀有氣勢,等到我們走到近距離的時候,突然間的風(fēng)雨交加,沒有在廣場上過多的停留,直接是進到了擬峴臺的內(nèi)部開始參觀。
一樓正好是有展覽,中俄兩國油畫展,在這里接受文化的熏陶,遠處的就是油畫版的擬峴臺,這些油畫都還算非常的精美,有 中國 畫家的也有 俄羅斯 畫家的,內(nèi)容方面也是中俄兩地的地方性特色。
我沒去過 俄羅斯 ,看到這些油畫,也能了解到 俄羅斯 的不少市井和風(fēng)景,我想這樣的作用也算是有達到了吧,而 中國 的油畫,更多的展現(xiàn)的是鄉(xiāng)村風(fēng)情,看到很多,絕大一部分都是畫的村莊。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幅作品,奔騰的馬兒,這是自由的象征。
參觀完一樓的油畫,我們乘坐內(nèi)部的電梯,直接上到第七層,這也是擬峴臺的最高層位置,外圍是有回廊的,我們可以走到外面去參觀,雨雖然不大,但是風(fēng)卻不小,著實有一種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的體驗。擬峴臺廣場前面其實是個碼頭,平時也可以乘船游撫河,然而今天天氣不給力,碼頭上都沒有人。
撫河對岸有小村莊,在河邊我們又看見了這句宣傳語, 撫州 一個有夢有戲的地方。
站在擬峴臺的高處,在這里可以眺望到整個 撫州 市區(qū)的景色, 撫州 市區(qū)的高樓還不是很多,視線還算是蠻開闊的,甚至都能看見遠處 文昌 里正覺古寺的那座高塔。
七樓的內(nèi)部展廳是一幅巨型壁畫,上面講述的就是這些文人騷客和擬峴臺的故事,將 撫州 的歷代名人都畫進了這幅畫里,而且通過不同的人物關(guān)系,將大家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這樣的操作讓我想起了之前的一個理論,就是說任何兩個人,都可以通過最多七個人找到聯(lián)系點,雖然這些古人都不是同一個年代的,但是通過這樣的一種方式好像也沒有什么違和感, 比如 王安石和曾鞏,他們兩個關(guān)系也是很復(fù)雜的,至于到底是怎樣的自行百度吧。
從七樓下到三樓,中間幾個樓層沒有什么可以參觀的,三樓和四樓是一個打通的高樓層,中間是一個巨型的木雕展示,這是來自 東陽 的木雕作品,一看就是老有錢了,立體的雕刻非常精細(xì)逼真,描述的是古時 撫州 的城市狀態(tài)。
我們可以看到 文昌 里,撫河,雕刻將這樣的生活狀態(tài)表現(xiàn)得靈動活現(xiàn),這也被稱為 撫州 的《清明上河圖》。
我們在擬峴臺里面參觀的時候雨停了,等到我們要離開的時候又開始下雨,算了,還是在里面繼續(xù)躲雨,還能繼續(xù)看看那些精美的油畫作品。
老天下雨也是為了留人的,但我們終究還是要離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