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棕包梨是福建漳州平和的特產(chǎn)。
平和棕包梨原來并不叫這個名字,而名叫平和雪梨。是明清時期平和縣城周邊鄉(xiāng)社的特產(chǎn)。雪梨為什么后來成了棕包梨呢?這里面有個故事。
話說當(dāng)年河頭社(今九峰)有名朱姓后生是種雪梨的高手。他種出的雪梨總比別人的雪梨?zhèn)€大好吃,久而久之,人們不叫他本名而叫他大雪梨了。
有一年,大雪梨種的梨又開始成熟了,果實皮色由青泛黃,又粗糙變得細(xì)膩。但不知何故,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大雪梨家的梨果每到月黑風(fēng)高之夜,總不明不白出現(xiàn)坑洞,不久梨果就開始腐爛。眼見著即將到手的勞動果實被糟蹋,大雪梨心痛萬分之余決心要查個水落石出。他開始以為是有人眼紅使壞做鬼,半夜里用器物戳傷雪梨讓其受傷爛掉,便在風(fēng)高月黑之夜埋伏在梨園里抓“鬼”。但連守了三宿,“鬼”沒捉到,雪梨卻照樣出問題。
這事忒怪了!大雪梨第四天不再守株待兔了,他變蹲伏為巡邏。并把那些果實生的最多,成色最好的梨樹當(dāng)成重點巡察對象。然而,與他作對的“鬼”照樣傷了他的雪梨,而他依然不知“鬼”是誰。在連遭挫折之后,大雪梨換了另一個角度思考問題。他設(shè)問:會不會因為自己總在二更天以后才來到梨園蹲守或巡察,而“鬼”卻在一更天時就來破壞了呢?想到這里,大雪梨便把巡察時間提前在太陽下山之后,夜幕籠罩之前。而這一回,“鬼”果然撞上大雪梨了!
原來,這“鬼”是蝙蝠。它們在夜色初顯時就三五成群呼拉拉撲向梨園,專撿哪些果實多成色好的梨樹,大快朵頤。這些皮薄肉厚,汁多味甜,肉質(zhì)嫩脆,肉色晶瑩,含糖量高,散發(fā)著別樣芳香的雪梨,于是成了這些“鬼”的美餐。
抓到“鬼”之后,大雪梨開始了保護勞動果實的行動,在雪梨成熟之前,他用棕片當(dāng)布,把雪梨一個又一個包好。這些棕片,取自于棕樹,取材有保證;更妙的是它透風(fēng)透亮,不影響雪梨的通風(fēng)和光合作用,而蝙蝠又吃不到梨果。
大雪梨把它的發(fā)現(xiàn)和保護勞動果實的辦法告別鄉(xiāng)鄰百姓,大家都用棕片保護梨果。久而久之,雪梨原名淡化,棕包梨的名稱興起。(賴俊杰)
平和棕包梨
平和縣特產(chǎn)協(xié)會
11448152
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