蠔學名牡蠣,貝類軟體生物,其肉營養(yǎng)豐富,鮮味可口,是宴席上乘菜肴,制成干貨蠔豉,是送禮佳品,提制成蠔油,是調味極料。殼、肉、油皆可入藥,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有載:“牡蠣肉甘溫,多食能細潔皮膚,治虛弱,解丹毒”。民間有蠔肉煲湯治風火牙痛,虛火上升,消暑清熱飲食療法。
湛江瀕臨大海,岸線漫長。1300多公里的綿延海岸,海灣眾多,灘涂遼闊。沿海礁巖遍布,亂石重疊,浮游生物聚生,有機物質豐盛,是蠔生長和繁殖的良好場所。有海皆有蠔,湛江蠔以廣闊的產區(qū)而聞名遠近;湛江蠔又以味美鮮口,肥大肉滑,細嫩軟脆的獨特品質而馳名食家。過去,湛江人都喜歡用肥蠔煮湯招待客人,蠔湯鮮美甜口,呈奶白色,有“海中牛奶”之稱;湯中余蠔,清淡爽滑,滋陰養(yǎng)顏,又有“海上人參”之譽??腿硕家阅芷穱L到湛江肥蠔為快事,故流傳有“興會不可無詩酒,盛筵當須有肥蠔”之說。湛江的蠔,以官渡石門、太平庫竹產地最出名。
湛江產蠔歷史悠久,相傳西漢元鼎年(公元前112年)漢武帝派伏波將軍率兵征討南越作亂,扎營在武樂水(今太平庫竹渡)北岸,北人南到,不習水性,不服水土,頭暈嘔吐,難于應戰(zhàn)。士兵采摘岸邊附在礁石上的蠔煮吃后,適應環(huán)境,不再暈浪,一舉平定南疆。以此計算,湛江采蠔已有2000多年。北宋紹圣四年(1097年)大文豪蘇東坡由惠州貶謫海南,途經雷州半島,曾嘗過鮮蠔美味,留下難忘記憶,去信給胞弟蘇轍說:“無令朝中士大夫知,恐爭謀南徙,以分其味。”足見湛江產蠔,歷史漫長,品質優(yōu)良。過去,蠔的生產,靠天然采集。每年的春末夏初,是蠔的生產旺季,海水退潮,婦孺村姑,三五成群,手拿鎯頭、鐵棍,到海中翻石打殼取蠔,俗稱“打蠔”;深水的蠔,則是水性好的壯男,駕著竹筏,腰扎網袋,潛到海底礁巖深處采捕,俗稱“潛蠔”。隨著社會發(fā)展,天然海蠔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人們便向人工養(yǎng)殖進軍,經數(shù)十年的艱苦探索,不斷實踐,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養(yǎng)蠔技術。在改革開放的春風沐浴下,海蠔養(yǎng)殖應運而生。湛江沿海,養(yǎng)殖場星羅棋布,全市養(yǎng)蠔面積達3.5萬畝,出現(xiàn)一批養(yǎng)殖、加工、運輸、銷售專業(yè)戶,構成了龐大的集團式生產體系?!叭咿r業(yè)”迅猛發(fā)展,給養(yǎng)蠔技術帶來新的飛躍,由開始的拋石養(yǎng)殖,發(fā)展到水泥柱插養(yǎng),直到今天先進的棚架吊養(yǎng)。蠔的養(yǎng)期不斷縮短,產量持續(xù)增長,品質日益提高。蠔成了湛江的主要海產品之一,暢銷港澳及全國各地,廣受歡迎,并形成專業(yè)市場。
湛江的賓館、酒樓、食肆都有湛江蠔的菜譜,傳統(tǒng)的鮮蠔煮湯、鐵板燒蠔,酥皮炸蠔、白灼生蠔、蛋煎蠔脯、蒜茸蒸蠔外,各自都有以蠔為料的特色招牌菜,以滿足食客口福。在海產品中,唯有蠔可以隨意烹飪,炒、煎、蒸、煮、扣、扒、炸、燜、焗、煨、燉、燴、灼、泡、燒、鹵、腌、烤等十八種烹調手法,都可以把蠔制成精美佳肴,蠔有別于其它海產品而獨具食肆潛力,前景無限。近年來,湛江的炭燒生蠔,新品種問世,便迅速推介,大、街小巷,比比皆是,成了湛江小食一絕,最近又有商家推出新花樣,串燒生蠔,相信蠔的食法,勢必更加多姿多彩。湛江蠔,有著千年歷史的底蘊,這古老的食品,賦上時代的內容和新的用場,必定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