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岳廟位于北京市西城區(qū)鼓樓西大街北側,原為清醇親王宅地依例改建的醇親王廟,1914年改祀關羽、岳飛,遂稱關岳廟,又稱武廟。
清光緒年間,這里本是為道光帝的第七子醇親王所建的家廟。因醇親王載灃既是攝政王,又是皇父,因此其家廟特別宏偉,清光緒十六年十一月二十日(1891年1月1日)奕譞逝世,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光緒帝發(fā)布上諭決定為奕譞建廟、立祠和修墓。醇賢親王廟于光緒十七年(1892年)修建,至光緒二十五年建成,但醇賢親王一直沒有入祀。醇賢親王廟于光緒十七年(1891年)修建,至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建成。
廟坐北朝南,分三進院落,其中中院又有東西跨院。中軸線依次為琉璃照壁,中門,外為八字墻,兩旁各有一座琉璃門;中院內東有焚帛爐,西有祭器亭;正殿7間,殿前有月臺一座,東西配殿各5間;后寢祠5間。建筑面積約3000多平方米。民國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在后寢祠塑關羽、岳飛像,并祀關岳,稱關岳廟。1939年恢復武成王廟,簡稱武廟。大殿改稱武成殿,原關岳殿改為武德堂。堂內北、東、西三面墻壁上嵌有配享和從祀武成王的歷代80位名將傳賛石刻,現(xiàn)存16塊刻石。
2006年5月,關岳廟作為清代的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