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神策門
相傳,神策門由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親自勘察籌劃建造,出入城門要經(jīng)左右門洞,平日只開一門,“急時酌開一洞”,它充分體現(xiàn)了朱元璋因地制宜,在不同地段、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采取不同方法的筑城思想。
說起南京老城門,民間有句順口溜:“內(nèi)十三,外十八,一個門栓朝外插?!边@個被人形容為“門栓朝外插”的城門指的就是神策門。
神策門規(guī)模較小,城門在里,甕城在外,甕城門也不正對著城門,而是開在甕城的東北角。順口溜形象地概括了它特殊的建筑形式。如今的神策門是南京保存較完整的城門,甕城、劵門及三開間的歇山頂城樓仍在。
神策門雖然地處荒僻,但它突兀于玄武湖邊,北邊緊臨幕府山(舊稱白土山)和長江,在軍事防守上地位相當(dāng)重要。南明永歷十三年(清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南明大將鄭成功為創(chuàng)立反清復(fù)明的大業(yè),受命率軍在東南沿海地區(qū)打擊清軍,進攻清政府的東南重鎮(zhèn)——南京。
鄭成功的十萬大軍在南京城外白土山(今幕府山)連營83座,切斷了水陸交通,使僅有萬余名清軍駐守的南京成為一座孤城。鄭成功的軍隊與清軍在神策門外的兩次接戰(zhàn),使清軍損失千余人。清朝兩江總督郎廷佐下令將神策門城門緊閉,不要出戰(zhàn)。他一面四處求援,一面想用詐降的辦法來拖延時間。鄭成功在捷報頻傳的勝利中不免驕傲輕敵,答應(yīng)了清軍使臣寬限一個月的要求,按兵不動,坐等清軍開門獻城。 清軍發(fā)現(xiàn)白土山下鄭軍守備極其松懈,就選定以此為突破口。七月二十一日夜,清軍悄悄打開神策門右邊門洞,潛出城外,偷襲鄭軍,天明小勝而歸。清軍取勝后士氣大振,從神策門蜂擁出城而戰(zhàn)。鄭軍猝不及防,倉促應(yīng)戰(zhàn),大亂而退。經(jīng)“白土山之役”,鄭成功的軍隊損兵數(shù)萬,十多位大將戰(zhàn)死,史稱“東南大震”的鄭成功北伐勝利由此煙消云散。清順治皇帝為慶賀清軍大勝,特下詔將神策門改名為“得勝門”。
神策門雖是軍事要塞,但由于地處荒僻,少有人煙。明、清、民國時期基本閉而不用。1928年,國民政府將得勝門改民為“和平門”??谷諔?zhàn)爭時期,日軍占領(lǐng)南京,將和平門外甕城陪土建成汽油庫。解放后,南京軍區(qū)接管此處,仍沿用作油庫。由于長期作為軍事0,神策門始終蒙著一層神秘的色彩。根據(jù)南京市明城墻風(fēng)光帶規(guī)劃,2001年8月,神策門月城公園建成。神策門終于撩開神秘的面紗,將其獨特的魅力展現(xiàn)于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