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寺又稱白雀寺。在湖州西北9公里,弁山東麓石斗山。晉王羲之曾登臨。
南朝齊(479—502)比丘尼道蹟字總持曾在此山誦法華經(jīng),晝夜不息,共二十年,圓寂后即葬其處,相傳梁大同元年(535)道蹟靈骨所藏之寶龕忽生青蓮,有司錄實奏聞,詔建法華寺。道蹟生前在誦經(jīng)時,經(jīng)常有白雀旋繞,若聽法狀,故又稱白雀寺。唐宰相李紳和五代吳越王曾改名惠覺寺。北宋治平(1064—1067)中僧如松重建,仍名法華寺。清康熙年間僧戒清募捐重修,嘉興宋旭曾繪名山十一景于殿壁。
民國初,白雀寺周圍約5公里內(nèi)松柏蒼翠,上山石道旁均為高大松林,時稱“松徑”。進(jìn)白雀寺為一天井,殿的正中屋脊上,裝有一只向南立的白雀,廟的堂廳上懸有黎元洪送的匾額,四壁有許多名人詩聯(lián)。山頂有觀音殿。殿寬大,可容香客五六十人??谷諔?zhàn)爭前,每年春季,香客從四方來,據(jù)《申報》載,人數(shù)之多,比上海虹廟還多1/3。在后山,當(dāng)時還有一洗缽池的古跡。其山頂,有一方巨大石巖,約二丈見闊,相傳為“望湖亭”,即登山巖,可東望煙波浩渺的太湖。
白雀寺及蔥郁松柏,抗日戰(zhàn)爭為日本侵略軍嚴(yán)重破壞。近十多年來正逐步修復(fù)寺廟,每年來此的香客和游人絡(luò)繹不絕,除湖州居民外,還有江蘇省蘇、錫、常等地的大批佛教信徒。
信息來源:湖州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