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寺
在貢井老街北天池山上,因寺中一池千年從未枯竭,日夭池而名。始建于北宋,仁宗時最盛,明洪武年間復建如來殿。八百年間興廢數(shù)迭,終成為朝靴峨眉山的腳廟。現(xiàn)有數(shù)古殿,已歷數(shù)百年風霜而猶存。近新修千手觀音殿、諸天壁完及千佛塔,流光溢彩,金碧輝煌,故其香火更盛。
天池寺建在天池山頂,是貢井地區(qū)最古老的叢林。據廟內古碑記載……山巔有一水潭,清澈甘冽,大旱不涸,烹茗煮粥有異香。理人奉為“天池”?;视幽觊g(北宋仁宗趙禎年號1049一1054)始建山王廟作春秋社祭。大明洪武某年(1368一1388)處士鄒某某好佛樂施,改山王廟為如來殿(有碑文對照鄒氏家族屬實)。廟宇古樸寬大,占地甚寬。周石砌成長方形池塘,種上紅白荷花。池水從未干涸,傳說有地下水自龍頭溝來。
每年四月初八為“放生會”,鱔、鰍、龜、鱉不知放了多少,從未有人捕捉,可終不知去向。故此更添神秘,令人迷惑不解。天池寺曾經幾遭火災兵禍,多次重修(原存碑文八方皆銘記其事)。鑄有銅佛名勝七尊半,青銅鐘一口,銅磐四具,鐵鑄香爐七座,廟為如來佛坐鎮(zhèn),還有昆盧殿、大雄殿、三寶殿、觀音堂、經樓,配有真武殿、玉皇殿、藥師殿、純陽殿、白馬殿、財神殿、禪房、客堂、飯?zhí)?、花廳數(shù)十間。蒼松翠柏,蔽日遮天,綠竹千竿,芳草如茵,是一座曲徑通幽,引人人勝的禪院。清乾隆丁亥秋(乾隆二十八年)榮縣正堂黃大本親書“天池禪院”巨匾一張(1764)懸于大山門,故該寺又稱“天池禪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