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鹽古道是萬源歷史上的主要交通要道。以萬源縣城為中心的古大道東進城口、宣漢、下開縣,南下宣漢至達州、開江、開縣,西至通江、巴州,北上陜西至甘肅,販運(賣)茶葉、食鹽的商人都得經(jīng)過這幾條要道,因而這交通大道被稱作“茶鹽古道”。
古道在崇山峻嶺中游走,期間溝壑縱橫,山巒疊嶂,險阻要沖如鎖鑰、道路崎嶇似羊場,不知是何年何人修建。單是石塘鄉(xiāng)這一段:自黑灘子到通天觀長約40里,皆用1.3米-1.5米的青石板鋪成,并留下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歲月滄桑,歷經(jīng)洪水沖襲和人為改道,壩下的石板路已不復存在,從碗廠溝到通天觀的一段石板路至今保存完好,也是整個川陜鹽茶古道保存最為完整的一段,并仍然有人通行,成為鹽茶古道極為壯觀的一道風景線。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李白的一句詩作,讓人對蜀中道路的艱險頓覺清晰。但蜀中人從來都是思變的,無論何時都不乏開山修路的“愚公”,綿延于絕壁上的鹽茶古道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川陜鹽茶古道達州萬源市石塘通天觀段,經(jīng)過實地探訪發(fā)現(xiàn),在通天觀峰頂一個刻有“魁”字的石刻。石刻在距地面5米的青石崖壁上,坐東向西,字鑿于高1.8米、寬1.6米、深7厘米的平頂龕內(nèi)。當?shù)卦餍姓f,這段路陡峭陰森,古代經(jīng)常出現(xiàn)有人摔傷、迷失等怪事,為了辟邪,當?shù)氐娜苏埞そ匙塘舜俗?,并用紅漆刷之,意為“斗鬼”。
后又發(fā)現(xiàn)一處明代石刻,該幅石刻與“魁”字石刻屬同一崖壁。然歷經(jīng)風雨侵蝕,但石刻四周的祥云圖案和所撰字跡仍然清晰可見。根據(jù)石刻上的記載顯示,該石刻雕刻于明朝萬歷八年秋(即公元1580年,距今已有434年),文字記敘了一個名叫楊其的人與其妻子帶領(lǐng)一子兩兒媳大發(fā)善心,在陡峭的巖石上開鑿出石梯三丈四尺的義舉。
在“魁”字石刻下方12米處有一小廟,廟內(nèi)兩側(cè)墻內(nèi)嵌有3塊碣形碑,碑文漫漶,依稀可見落款“嘉慶九年(1804年)”“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民國·菖·菖年”字樣。此外,在古道上還發(fā)現(xiàn)一碣形碑,高1.67米,寬0.7米,從上至下陰刻楷書大字“張大老爺?shù)抡保◤埓罄蠣敚垂饩w五年【1879年】時任太平縣知縣的廣西臨川進士張永熙)。旁邊還附有其乘馬經(jīng)過通天觀的即興賦詩,詩云:馬頭今日到通天,四壁云山落眼前,鑒我最真泉有水,清流一曲漾漪漣。
漫漫古道,從歷史的縱深處穿越而來,任人感嘆它的宏偉、厚重;憑人猜盡它的繁華、沒落,卻沒有人知道它確切的開鑿年代?!皬哪壳鞍l(fā)現(xiàn)的文物推測,這條古道最晚應該開鑿于明代中期,往前可追溯到唐代,至今可能有近千年的歷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