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牛望月橋,就是縣志所載的西橋。
民國四年《重修蒙城縣志》載:“西橋,在城西門外,即縣八景之一西橋夜月處??滴醭跄?,玉隍廟道士孫宗玉重修?!?/p>
康熙初年是1662年。既然說是重修,可知此橋創(chuàng)建是在此前。具體時間已無從查考。
這座橋解放后還有,已經(jīng)破損不堪,但仍可通行。老縣城西門外本來有一條南北大路,路的南段拐彎處有一條東西向的水溝,向東通護(hù)城河。橋就架在這條水溝上。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水溝已成了一條干溝。
這是當(dāng)年山桑八景之一,但當(dāng)時的風(fēng)景究竟如何,很難看到確切的史料。《重修蒙城縣志》中收錄的《西橋夜月》詩有8首之多。下面摘引兩首以饗讀者。
第一首作者陸圻,字方千,號松庵,清康熙年間蒙城渦北(今漆園鎮(zhèn))人,乃蒙渦名士,博學(xué)多才,曾任高淳(今江蘇高淳縣)訓(xùn)導(dǎo),教績卓著,縣民有傳。
詩云:
西橋一片月,靜影澄水清。
橋分雙月影,水漾兩珠明。
正恐劍化蛟,攫珠入南平。
天風(fēng)急然下,寒簧渡橋行。
笑波枕流者,空有洗耳情。
“橋分雙月影,水漾兩珠明”一聯(lián)。據(jù)說,因橋的位置特別,每當(dāng)望月之日,皓月會在橋的兩邊水中映出兩個月影,水波蕩漾,水中兩個園珠交相輝映。景色奇特,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也有人把這兩句詩理解為橋分的是天上和水中的兩個月影,微風(fēng)起處,天上和水中的月影一起蕩漾。
第二首作者田本沛,字漢元,號華石。明末清初富平(今陜西省富平縣)人,明末進(jìn)士。清順治七年(1650年)任蒙城知縣。學(xué)識淵博,通達(dá)古今,才華橫溢??h志收錄其詩文數(shù)十首。
詩云:
日暮西郊游,山堙水自流。
夜深人未去,明月到橋頭。
田本沛這首五絕,言簡意明,洋溢著濃郁的游興。
西橋,又被稱為夕牛望月橋。傳說在很早的時候,這座橋就有了。由于這里的景色太美了,就把一頭神牛吸引來了。神牛平時不露蹤跡,可是每到望月時,它就要來到橋頭賞月,搖頭晃腦,還不時地哞哞地叫幾聲,好像在對月影傾訴衷情。
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神牛的事,聽到了它的聲音,見到它的身影。人們很好奇,也來到橋邊,發(fā)現(xiàn)這里的景色真美。一傳十,十傳百,來的人越來越多。既為賞月,更為著神牛而來,人來多了,神牛就走了。
最先是神牛望月,后來是人們望月,牛在人先。后來神牛走了,人們懷念神牛,就把這座橋稱為夕牛望月橋。
后來,不知什么時候,水溝干涸了,月影沒有了,八景之一的西橋夜月也被嵇山夜月替代了。夕牛望月的傳說知道的人也越來越少,但“望月”、“西光”等作為地名仍在,還能勾起人們對往事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