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英崗嶺的來源,原來是這樣的!
本文經(jīng)作者授權(quán),轉(zhuǎn)載自謝華平老師開設(shè)的公眾號“高安尋古”(微信號:gaoanxungu),這是一個專為高安人尋根問祖、訪古探幽、思鄉(xiāng)懷舊而設(shè)的公眾號。
無論是人還是地方,為了相互識別,彼此區(qū)分,總得有個名字。至于叫什么名字,雖然有所講究,但大多沒有嚴(yán)格規(guī)定。尤其是地名,比較隨意。比如村莊,始祖姓什么,村莊就以人的姓為名。這樣的村名在高安到處都是。僅英崗嶺周邊就不少。例如附近的楊家行政村,這“楊家”就是一例。因?yàn)樾姓宕宀狂v在楊家,這楊家的始祖就姓楊。還有“敖村”,始祖姓敖;“謝家”,始祖姓謝,等等。
當(dāng)然,在一個地域,一個姓不可能只有一個村莊。比如“敖”、“李”、“謝”,在英崗嶺周邊就都不只一個村,特別是謝姓,英崗嶺下就有八個村。那么同姓村怎樣區(qū)分呢?人們有辦法,通常是在姓氏前加個限制。比如敖村,楊家行政村的敖村因居于院塘旁,那就叫“院塘敖家”;云堆行政村的敖家居于云堆上首,那就叫“堆上敖家”。
區(qū)分不同的村莊,除了姓氏村名前加限制外,最普遍的作法還是不直接稱姓,用一個文雅的名字來替代。比如李家,楊家行政村的李家用了姓氏前加限制的辦法叫“沿河李家”,那坎頭行政村的李家就沒有這樣做,而是直接叫個“羊婆堆”。這是因羊婆堆村的始祖從豐城牧羊牧到這里的土堆上定居而得名。類似“羊婆堆”來歷的村名英崗嶺周邊可就多了,差不多三分之二的村名都是這樣。
這類村名一般不帶始祖姓氏,而是依據(jù)村址的地形地貌來取名。例如村莊最多的謝姓幾乎全部屬于這種取名法。像楊家行政村的謝家,一般對外冠名“謝家”,但為了區(qū)別于其它謝姓村,可在姓前加個限制,叫“埠溪謝家”。而在其北面相鄰還有一個謝家,這個謝家居于石溪旁,就直接叫了“石溪村”。
在英崗嶺行政村的謝姓村更多,這里的謝姓村全部是以地形地貌來命名的。如“前港”:村前有一條小港;“塘下”:位于一口水塘之南;“上坑”:建于山坑上首;“下坑”:位于上坑下首;“鹿門村”:其大門對著鹿崗;“南邊新屋”:從上坑老屋遷出位居上坑南面,也叫“神垅里”。
與村名類似,英崗嶺的得名也基本如此。英崗嶺起初并不是村。從唐朝天佑(公元904-907年)間英崗嶺地區(qū)出現(xiàn)第一個村莊前港村始,到明天啟(公元1621-1628年)間,時隔七百來年英崗嶺上才有人居住。在這七百來年的時間里,英崗嶺有沒有名字,史料無載,筆者不得而知。但七百年之后這里是有名字的,而且是個好聽的名字——鶯歌嶺。
鳥瞰英崗嶺,英崗嶺是座突兀在河谷平原上的大土堆。周圍除了西南角上的建山高俊挺拔外,其它散布在周邊的都是零零星星的小土堆。按照地理學(xué)術(shù)語,峰、山、嶺、崗、堆,是五個地貌不盡相同的地面隆起物。一般高俊陡峭的多稱“山”,山上突出的尖頂則稱“峰”。頂上有路可通行的山叫“嶺”,低而平的山脊叫“崗”,比崗還小的山那就叫“堆”。很明顯,英崗嶺是一種比建山矮,比云堆高,山脊既低又平,并且有路通行,崗、嶺兼而有之的地形。
可能在人類涉足之初,這里靜謐安寧,草木茂盛,飛鳥云集。云集的鳥中尤以黃鶯居多。每當(dāng)晨曦初露,黃鶯早起,啾啾歡歌;晚霞綻放,黃鶯歸巢,呢喃低鳴,這里的寧靜才被打破,熱鬧非凡。不知哪位早出晚歸辛勤勞作,又有點(diǎn)詩意情懷的先人對這里的環(huán)境喜愛至極,為這座山崗取名“鶯歌嶺”。
鶯歌嶺,這個美好的名字不知叫了多少年代,到了清咸豐八年(公元1558年)后,這里因發(fā)生過清朝軍隊(duì)與太平天國軍隊(duì)長達(dá)25天的激烈廝殺,致使嶺上留下上萬人的尸骨。以前的人都怕鬼。鬼是人死后離開尸體四處飄蕩的陰魂。據(jù)說陰魂會追隨活人,勾走活人魂魄,托生轉(zhuǎn)世,重新做人。一般壽終正寢的老人變的鬼,因?yàn)橛袎炗心褂腥?a href='/jisi/' target=_blank>祭祀,通常不會害人。不僅不害人,還會暗中庇佑后人。所以這種鬼稱“善鬼”。對這種鬼人們大多并不害怕。
人們怕的就是那種死于非命,尤其是在外暴病、災(zāi)禍、兇殺而死的人。假如這種死鬼又沒有家人親眷收尸歸葬的話,就叫孤魂野鬼,孤魂野鬼大多因?yàn)闊o人尊重而心生嫉恨,無時無刻不惦記著找個活人作替身。所以從前的人一到晚上就不敢出門,一個人白天也不敢走山路,尤其是路過埋著野鬼的山嶺。
如此說來,一個野鬼都叫人害怕,那鶯歌嶺上萬余個野鬼豈不更令人毛骨悚然?所以相當(dāng)長一段時期內(nèi),鶯歌嶺上都荒草凄凄,無人光顧。用高安土話來說,就是“鬼打的人死”、“跟陰間差不多”。所以,事后有一個叫劉昕的高安人在記述這次大戰(zhàn)的文章里,干脆將“鶯歌嶺”改作“陰崗嶺”,文章名就叫《陰崗嶺平賊記》。
又據(jù)1985年《高安縣地名志》載,在古代,英崗嶺周邊一帶是個血吸蟲肆虐的地區(qū)。所謂“血吸蟲”,就是一種專門寄生在人體內(nèi)靠吸人血為生的寄生蟲。血吸蟲主要寄生在人體的肝臟里,由于人體的血液大量被血吸蟲所吸光,以致使人變得面黃肌瘦,骨瘦如柴。不僅如此,血吸蟲還破壞人的肝臟,引起肝硬化,肝腹水。
以前的不少男人大肚子,都是因?yàn)檠x引起的肝腹水。成了肝腹水的人,原本就瘦弱的身骨,還得每天挺著個大肚子,別說干農(nóng)活,就是飲食起居都困難。因此許多人都熬不到壽滿就過早離世。有的村子甚至全村人都滅絕。比如血吸蟲的源頭,相城農(nóng)場的漳滸村,原本宋大觀(1107-1111)年間就立了村,結(jié)果到解放前夕,一群河南省的逃難人員到來時,這里已是人跡杳然,殘?jiān)珨啾诘幕臎鲋亓恕?/p>
由于英崗嶺屬漳滸水域,嶺下平原的溝溪塘窊又多,極易形成血吸蟲的集聚地,因而英崗嶺便成為了高安血吸蟲危害的重災(zāi)區(qū)之一。而在解放前,人們對肉眼難見的血吸蟲防治無能為力,以致英崗嶺地區(qū)死人的悲劇不斷上演,英崗嶺上的墳?zāi)共粩嘣黾樱由锨逑特S八年的英崗嶺上又戰(zhàn)死萬人以上,所以這里一度被民間戲謔為“陰間”之地。于是1985年的《高安縣地名志》里就有了“英崗嶺又名陰間嶺”的說法。
然而,無論是“鶯歌嶺”變“陰崗嶺”,還是“陰間嶺”,英崗嶺地處瑞(州)臨(江)咽喉要道的地理位置是始終未變的。當(dāng)戰(zhàn)爭烽煙散盡,在血吸蟲慢性成病的過程中,人們該干什么照樣干什么。嶺上的路,你當(dāng)?shù)厝丝梢岳@著走,但南來北往的客人不得不走。嶺上的圩,即使被叫做“陰崗圩”、“陰間圩”也阻不住遠(yuǎn)近百姓的趨之若鶩。不過,即便如此,人們對“陰”這個字眼還是心存芥蒂的,盡管語音上“鶯”也好,“陰”也好,反正分不出好歹,但寫出字來就涇渭分明了。
也許考慮到這個不吉因素,又不知是哪位先人給改了一下。時過境遷,原先的黃鶯可能也不多了,叫聲也沒有原先熱鬧了,名稱照舊也就不合適了。那就換個字吧,既同音又有意。這位先人可能覺得,黃鶯走了,鮮花還在。古語里花叫“英”,英還有“出眾”之意。這嶺上四季有花,周邊土堆較多,唯有此嶺高大出眾,而且這里的街圩無論遠(yuǎn)近,眾人皆知。鑒于此,不如就叫“英崗嶺”。何況,“英”字與“鶯”字相比,音未改,意更高,筆畫還少呢。
▍信息來源:高安尋古(版權(quán)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Hash:9421843399d0aceaa1aa12ae3990b7f433904b8f
聲明:此文由 高安百事通_discard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