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中原第一陵”,妃子墓規(guī)格居然直逼皇陵?
“人文視野”,講述景觀背后的人文內(nèi)涵,這是視野第54篇文章。
在封建社會,蓋房子建陵墓可都是有嚴格標準的,逾越規(guī)制的情況十分罕見,但在河南新鄉(xiāng),卻有一座仿照明萬歷皇帝定陵而建的陵墓,它在規(guī)格上嚴重超標,甚至被后人稱為“中原第一陵”,同時也是中國目前保存現(xiàn)狀最好、占地面積最大的一座明代藩王陵墓。
在這座陵墓中,不僅藩王墓的標準與皇陵相近,而且里面妃子墓的地宮竟然比藩王的還要大,寶頂比藩王的還要高,這可都是嚴重的僭越,在古代幾乎是難以想象的事情。那么墓主人到底是誰呢,又有哪些故事呢?
潞簡王墓坐落在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鳳泉區(qū)北郊13公里處的鳳凰山南麓,依山據(jù)嶺,四周泉壑幽深,古人曾作詩“古殿空山里,名王有舊塋”。
墓主潞簡王朱翊镠,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孫、明穆宗朱載垕第四子、明神宗朱翊鈞(明萬歷皇帝)唯一的同母弟弟。
潞簡王墓由東墓區(qū)(潞王墓)、西墓區(qū)(次妃趙氏墓)和神道三大部分組成,共占地四百余畝,其整體建筑用材除極少數(shù)磚木外,幾乎全部采用青石和白石,被當?shù)匕傩辗Q為“中原石頭城”。
墓區(qū)前首,是一座雕工頗精的石坊,上刻“潞藩佳城”楷書。石坊東西兩側并列石華表兩座,雕云龍圖案。
過石坊便是長達189.5米的神道,兩旁排列石人、石獸15對,形象有文臣、獬豸,狻猊,麒麟、駱駝、象、羊、馬及神化了的其它怪獸,或立或蹲或臥,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
石人、石獸均采用整塊青石雕成,其中最大者高2.77米,最小者亦有1.55米。四百多年來,雖經(jīng)歷代滄桑,風雨剝蝕,仍保存完好,細部紋飾清晰。
走完神道,穿越一座用漢白玉砌成的三孔券御河橋,再北行百余步便是潞簡王墓的正門,一座宏偉壯觀的“潞藩佳城”展現(xiàn)面前。
潞藩佳城外墻南北長324米,東西寬147米,城墻高達6米,全部用青色石條壘砌,整個城垣堅固而規(guī)整。
城內(nèi)從南到北由三個院落構成,即自”維岳降靈”石坊至棱恩門為第一院落。
自棱恩門北至享殿基臺構成第二院落,自享殿基臺后面的石坊,明樓至至墳園的最后部分“寶城”為第三院落。在三層院落之間,東西橫向有內(nèi)城墻二道相隔。
第二院落中原有祭碑十通,現(xiàn)尚存原碑八通,均為龍首方跌,且有巨石雕成的碑樓。
祭碑后方便是拜臺,這也是潞王陵保存下來的原建筑之一,是祭拜墓主人的場所。
再往里走,墓碑前有巨型青石條案,條案前放置石雕“五供”,即香爐,花瓶、燭臺各一對。
陵墓最后便是寶頂,也就是地宮的正上方墓冢,自漢代以后,寶頂多為方形,但明代朱元璋將寶頂改為圓形,所以明代帝陵的寶頂都是圓形的。
寶頂?shù)叵卤闶堑貙m,一個人走入這陰森森的地宮,確實還是有點驚悚。地宮距地面3.8米,總面積達 185平方米,由前、中 、左、右五個殿堂組成,全部為石結構的拱券式,潞簡王的棺槨安放在后殿。
據(jù)說潞簡王和萬歷皇帝的母親李太后病逝后,潞簡王朱翊鏐聞訊大慟,三月后隨母而去,享年47歲。
這個潞簡王在歷史上除了當了個藩王外,也沒什么特別的政治業(yè)績,所以謚號為“簡”,讓他被歷史記住的,正是他這座等同皇陵的陵墓。
他不僅陵墓超標,歷史記載其大婚所用內(nèi)帑,合計金3869兩、寶石8700塊、珍珠24800顆,挪用軍餉白銀近一百萬兩,其規(guī)格也是遠超《大明會典》規(guī)定的親王大婚“金50兩,珍珠10兩”的標準。
有意思的是,在潞簡王墓西面140米的地方,還有一座趙妃墓,趙妃是潞簡王的次妃,也是明代帝王墓葬中唯一一處為次妃營建的規(guī)模宏大的陵墓。
次妃趙氏墓,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建筑布局與潞簡王墓大體相同,也就是說也達到了皇陵的標準,這在歷史上就更是罕見了。
次妃墓與潞簡王墓不同的是其原建筑工藝更加精良,保存也較為完好。
精美的石質窗戶,經(jīng)歷數(shù)百年后,依然保存十分完好。
而且次妃墓中還有些建筑是潞王墓中所沒有的,如梳妝臺、丫環(huán)墓等等。
次妃墓的寶城和地宮較之潞王墓更為高大寬敞,寶頂高達10米,且周圍有青白石相間組成圖案狀,而潞王墓寶頂高僅6米,這就更牛了,妃子的墓比藩王還要宏偉。
除了寶頂更加高大外,次妃墓的地宮也更加寬敞,面積為240平方米,而潞王墓地宮僅為180平方米。
趙妃地宮的石門門釘也是縱八橫八,共64顆,這可是皇后的待遇,而趙妃只是潞簡王的第二個妃子,和皇后的差距還很遠,為什么會超標呢?
其實潞簡王墓和趙妃墓兩人的陵墓超標之處多達30多處,包括規(guī)制、雕刻、對聯(lián)等等,到底是為什么呢?其實直至今日,學術界也沒能達成定論。
很多人會奇怪,在戰(zhàn)亂頻頻的中原,這座明代藩王墓為什么會保存如此完整,確實,明朝滅亡之后,各地的王府和王墓大都被清軍拆毀,潞王府也被拆毀,但潞王陵卻被保存了下來,到順治十三年,一位名叫真息的高僧來到衛(wèi)輝,見潞王陵荒廢殘破,就用480兩白銀買了下來。真息和尚買下陵墓之后,將兩座陵墓地上建筑全部改為寺廟,名為“萬圣庵”。從那之后,潞王陵就被當做寺廟,前后歷時200多年,建國之后這里又成了豫北監(jiān)獄所在地,又躲過一劫。
至于潞王和趙次妃的墓為什么都能嚴重超標,有人說李太后對潞王十分寵愛,也有人說這是潞王不安心只當一個藩王,他要通過超越規(guī)制的陵墓告訴后人,他是完全有能力有資格當皇帝的。但如果是這樣,一位想要通過陵墓來證明自己地位的藩王,怎么又會允許妃子墓比他本人的還要高規(guī)格呢?歷史專家解釋說也有兩種可能,第一是這座妃子陵墓原本是潞王為自己修建的,不過后來趙氏先去世了,所以就讓給她用了。第二是潞王為了盡孝,趙妃本是萬歷皇帝和潞王的母親李太后身邊的一位宮女,潞王就藩河南時,李太后就將她派到了潞王身邊,照顧他的飲食起居,潞王這是將對母親的愛轉移到了趙氏身上。
這些都只是猜測,在封建王朝,逾越規(guī)制可不是一般的罪名,潞王墓和趙妃墓的建造時間在文獻資料里沒有明確的記載,而規(guī)格嚴重超標的情況,當然更無從而知了。
Hash:51ddada87e55a3449c8517c013254d329f69d22b
聲明:此文由 走吧自駕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