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街的故事
民主街現(xiàn)在是老城新顏舊貌并存的一條普通小街道,以風味小吃集中聞名,歷史也很悠久,不同時期還有其他的稱謂,曾長期作為洛陽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號稱老洛陽九條繁華車馬大道之一,整體北高南低,形不規(guī)則,約呈“T”字狀,其西連太平街,東臨壽春街,北接人民街,南至東大街,全長411米,寬7米。
明神宗時,朱常洵競爭太子失敗,于公元1601年受封福王,1614年3月24日才戀戀不舍離京就藩洛陽,在今青年宮廣場一帶大建王府,洛陽縣衙遂東遷至今民主西街10號院。十年后,福王又在今爽明街洛陽市一中所在地“費以巨萬”為其生母鄭貴妃建迎恩寺,取心善可因,恩可迎意,俗稱東大寺。是時,福王府經(jīng)洛陽縣衙前的東西路順稱“迎恩巷”。
李自成攻破洛陽后,福王被擒殺,洛陽縣衙也被火燒毀。清順治時,原址重修洛陽縣衙,其前東西路改為縣東街、縣西街,縣衙南去一路下坡,稱縣下坡街,后改縣前街,老洛陽謂之“嗲坡兒”,坡上部分則稱“頂坡兒”。清亡,洛陽縣衙先后被洛陽縣公署、縣政府,河南省第十專員公署沿用,縣前街又稱專署前街,專署所在編為72號。
重修的清縣衙坐北向南,占地54萬平方米,東西寬600米,南北長900米,有儀門、兩個角門、大門,含寅賓館、馬號、捕役班房,端莊大氣??h衙大門迎面影背墻高9米,長12米,后有殿堂、庭院,另設(shè)內(nèi)堂、二堂、廂房、上房、書房、茶房等,建筑群凡33間,布局大體按前朝后寢禮制,功能各異。
縣衙大門左右兩側(cè)有兩道呈八字形的墻體,一般用來張貼傳達朝廷和上級官府諭示和本縣長官發(fā)布的告示或禁令等,起廣而告之作用,按現(xiàn)在說法叫政務(wù)公開。大堂是整個縣衙最宏偉的建筑,是縣太爺升堂聽訟斷案的場所,與二堂、內(nèi)宅有宅門隔斷。宅門前東西兩廂相向建有“班房”,是臨時監(jiān)獄,關(guān)押人犯。看宅門的“門子”地位低權(quán)利大,人若約見知縣必須要其通稟,是謂“走門子”。“門子”走不好就要吃閉門羹了。過去有俗話“衙門八字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頗為形象。
說到“班房”,老洛陽街市罵人土話“鉆監(jiān)眼兒”、“叫炮賊”的來歷也與此有關(guān)?!鞍喾俊焙捅O(jiān)獄是森嚴、晦氣之地,一般人避之猶恐不及,萬萬不會主動去親近招惹,但確有青皮后生不曉得個中厲害,終忍不住好奇,透過院墻空洞想要一探究竟,其行為往往會招來斷喝,弄啥嘞,想鉆監(jiān)(獄)哩?久之就演變?yōu)榱R人話“鉆監(jiān)眼兒”了。賊,過去不單指小偷,還包括盜匪之類,判死刑的由問斬到槍決還真說不上有多少進步,但已經(jīng)很人道了。槍炮屬于熱兵器,當時一般人還分不清,皆以“炮”呼之,老洛陽把槍決行刑謂之“叫炮”,罵人“叫炮賊”也確實夠刻薄尖酸。
當初刑場即設(shè)在今太平街、和平巷一帶,后來轉(zhuǎn)到東關(guān)大石橋下,當然今青年宮府衙門前也斬殺過抗清義士南大定。解放后死刑多在洛河老吳橋附近執(zhí)行,人說被送洛河灘,也意味著大限到了。太平街也好,和平巷也罷,過去皆是了無人煙的偏僻之地,后起此名都有去晦氣討吉利意。
隋唐時,民主街一隅曾經(jīng)是洛陽城繁華的居民區(qū),時稱里坊。"里"本指里弄、街巷,而城邑劃分的若干片區(qū),通稱為"坊",顧名思義,"里坊"可以理解為"用街道來劃分組成的各城區(qū)",是我國古代城鄉(xiāng)規(guī)劃常用的基本單位與居住管理制度。
清代、民國時期,此街為政府機關(guān)所在,有許多官邸,是洛陽城的核心區(qū),街北頭時有集市,靠近衙門一帶還多小商店、小飯館、茶館和大煙館等行業(yè),為官員、有閑人和探監(jiān)者提供服務(wù)。當時在今民主街與文化街交叉口有梁家客棧,受一些外來古玩房客的影響,也參與陶器、唐三彩等古玩收購,間接導(dǎo)致街上古玩店也逐漸增多,形成了洛陽最早的古玩市場。
街中間和南頭是住宅區(qū),供當差衙役家眷棲息,當然也居住了許多富戶名人大咖,最有名的屬清末翰林林東郊。林東郊,(1868--1937年),字薺原,又字霽園,洛陽老城人,系清光緒戊戌科進士,被選為翰林院吉士,散館后授檢討,歷充國史館協(xié)修、纂修、編書處協(xié)修,詳校,名貫河洛,時稱“太史公”。坊間流傳林東郊"生死同日"、“一科三東”,更使其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
翰林院古稱玉堂之署,地位相當重要。林東郊以三甲進士入翰林院,可謂其中的佼佼者,惜生不逢時,雖在宣統(tǒng)三年被補授廣西桂林府知府,卻是虛受皇恩,并未赴任,實為"記名"也。民國初,林東郊先后膺選參議員、眾議員,皆因政局動蕩掛冠不仕,在家閉門修身,以詩書畫自娛。
傳說林東郊登科之年,喜報來時,正逢母親壽誕,可謂雙喜臨門,一時賀客如云,座無虛士。時有洛陽名醫(yī)者高思則獻一賀軸,夸口說此物必將懸于林家正廳中堂,見人多有疑者,高只笑不語,及至林府門口,門客迎報:高先生賀表一軸。林東郊延閱后果然直讓“掛中堂”。眾人圍看, 乃“國恩家慶”四字,一時嘖嘖連聲,深以為服,是為佳話。
林東郊窮六藝,于詩詞、經(jīng)學無所不通,藝術(shù)及書畫纂刻,無不精絕,書法更博采眾家,風格獨到,手跡"白馬寺"、"菩提道場"和"定慧壯嚴",曾分別懸于釋源山門及寺內(nèi)東西月亮門,流韻四方。林東郊著《易易》,工筆楷書,為研究《易經(jīng)》之大得,《愛日草廬詩集》記錄了"大總統(tǒng)一職五易其人"以及在故里侍奉老母、訪親睦鄰、作詩贈畫、漫步洛河憂國憂民的喜怒哀樂。
林東郊樂善好施,口碑甚佳。民國十五年(1926年),因豫陜軍閥夙怨,洛陽紅槍會大殺"老陜"時,曾冒險保護兩位陜商及反對紅槍會的河洛道尹閻鳳浩脫險。民國二十九年(1930)中原大戰(zhàn)波及洛陽,身為紅十字會名譽會長的林東郊,召集耆紳,領(lǐng)銜致信蔣軍上官云相,極言戰(zhàn)事對古城對人民的危害,并派何學純、孫維康出面交涉。上官云相看林情面,網(wǎng)開一面,讓馮部撤出后接防,洛陽始化險為夷,人稱“片紙退兵”。至于林平時施舍衣食救濟災(zāi)民,捐資辦團練、修路類更不勝枚舉,今東大街路上的青條石不少就出自林家。
林宅為四進院落,長約200米、寬約40米,南起東大街,北到中州東路,東臨高平街,院落環(huán)環(huán)相扣鱗次櫛比,多少間房已不可考,僅臨街房即有8間,當時居住林家四代及一眾雜役。林家后門所在高平街,原名高升街,寓意步步高升,而高平含義似更給力。
1932年,“一·二八”淞滬事變,國民政府遷洛,時政府主席林森與林東郊為同年翰林,情意甚篤,林東郊專門騰出了一所宅院,供林森夫婦居住。政府大員張繼、呂超、葉楚傖、于右任等聯(lián)翩赴林府探望,一時林家門庭若市,冠蓋如云。
民國二十六年正月三十日夜,林公東郊竟溘然長逝,圓滿地走完了他人生歷程。洛陽老規(guī)矩過九不過十,上年齡者到了九即為大壽,當時其子孫正緊鑼密鼓地隆重措辦七十壽慶,于是壽堂改靈堂,賀客作吊客,倒也風光。人言"生死同日"非比尋常,風傳一時。至于“一科三東”乃為夢境,說的是河南三個名含東字之人同科高中,大抵屬于人云亦云之類,信不信由你。
1948年4月5日,洛陽二次解放,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進駐專署辦公。8月,洛陽縣人民民主政府成立,也入駐市府院。1949年1月16日,洛陽市、縣合并,市長兼縣長,負責城市工作,副縣長負責農(nóng)村。1949年11月1日,市縣分開,縣政府搬離。1951年,取人民當家做主之意,市政府向南及東西路統(tǒng)稱民主街,市府院編為民主西街10號。有說民主街改之馮玉祥,實為訛傳。
1956年9月,洛陽市政府遷西工區(qū),部分委局仍留民主街辦公。次年初,洛陽市制藥廠在市府院成立,生產(chǎn)西藥。1962年,由20家醫(yī)藥老字號組成的洛陽民生制藥廠遷來,與市藥廠合并,仍稱洛陽民生制藥廠,中西藥兼顧,知名品牌有“李占標膏藥”、“冠心寧”和少林牌“祛風止疼散”、“清熱解毒液”等。當時,建于清代的老縣衙還保存完好,后陸續(xù)拆除改廠房。1996年,洛陽民生制藥廠破產(chǎn),廠區(qū)被拍賣進行房地產(chǎn)開發(fā),所有古建遺跡消失殆盡。
洛陽解放后,一些藏污納垢不良門店一律關(guān)停,那些作惡多端的官員、為富不仁的奸商大賈、欺壓百姓的保甲長之流怕清算,紛紛逃之夭夭,所遺不動產(chǎn)除留夠沒走的家眷基本用度,余皆被人民政府征用,部分還分給貧下中農(nóng)等勞苦大眾居住使用,大家安居樂業(yè)。
今“百歲雞”飯店處原是一李姓深宅大院,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雕梁畫棟還依稀可辨,后拆除,建起了1號樓。李家老二過去當過保長,解放后被送西華縣勞改,其夫人也算得是老城東大街的張姓大戶,頗識禮數(shù),獨自領(lǐng)著全家延續(xù)下來,李家第三代現(xiàn)在西關(guān)精華街經(jīng)營小吃店,日子到也滋膩。
林家也不例外,宅院留一間門面自用,其余分配作為“大商場”(老城商場)職工家屬院,今大部已改造為老年公寓。翰林之子林祖式,時稱神童,思想進步傾向革命,惜故去較早。林家去延安的人有,也有去臺灣的,但翰林二女兒,人稱“林二小姐”的,解放后卻孤家寡人留下,獨自住在林宅,人看起來姿色平平,背也微駝,不過當時已是徐娘半老,蠻稱得上小老太太。“林二小姐”居留的林宅現(xiàn)已非常破敗,唯一面墻體上書“東郊書屋”四字還十分醒目。
林家側(cè)對面,是開磨房的喬家,也是大戶,解放后自食其力,拉過“惡水”(老洛陽人稱刷鍋洗碗水為“eshui”,可漚糞、喂豬),現(xiàn)改稱喬家院旅館。喬家南,曾經(jīng)的奶點,原還有一小白鐵制品作坊,名字記不確了,機加工余下的廢料能作玩物,很受小朋友的歡迎:一是做毽子的墊片,女孩子比較青睞;另一是形似腳印的小鐵片,曰“老婆兒腳”,較討男娃歡心。通常倆物件會被當作垃圾倒掉,過東關(guān)大石橋、東關(guān)大街南側(cè)河堤常能拾的到。
計劃經(jīng)濟時代,民主街除了民居,就是家屬院,僅有民生藥廠、糧店、菜店、地區(qū)化輕公司等屈指可數(shù)幾個單位,人一溜坡走過去,高門臺院落不在少數(shù),終歸還是沉寂著。那時街上吃的幾乎沒有,偶有賣大綠豆、花米團兒、菱角的小販飄過,僅街南口對面羊肉館所經(jīng)營的羊肉湯和油旋饃獨領(lǐng)風騷,赫赫有名。該羊湯原以著名的閻家湯打底,味道自然不俗,公私合營后,由民主街李姓人掌勺,街坊還沒少聞膻。記得有一年衛(wèi)生檢查,羊肉館還被掛了黒旗,但仍顧客盈門,沒辦法,味道好自然吃得開。
改開后,特別是1982年10月29日,中州東路全線正式貫通,民主街一下子熱鬧起來,吃食越來越多。現(xiàn)在的前門烤鴨店當時是朱家大院,院前賣涼菜熟食類的小商小販比比皆是,用森哥的話說非?!熬颖恪薄K抉R家也在原糧店、現(xiàn)的“德莊火鍋”位置搭棚開過一段時間“驢肉湯”,生意還不錯,后來不知何故沒有堅持,近來聽說搬了新區(qū)。
司馬家后,有劉姓兩口也在此推車賣過一段兒“不翻兒湯”,稱其系洛陽最早的劉家不翻湯傳人,有一百多年歷史了。主要步驟有二,其一肉骨吊湯,新鮮備用;其二制作“不翻兒”:少許綠豆面糊在加熱的平底鍋均勻薄攤妙燙,不翻個兒即熟,成品狀若薄紙,謂之“不翻兒”。“不翻兒湯”者,乃是將胡椒、味精、醬油、醋、木耳、粉絲、海帶、蝦皮、紫菜、韭菜、金針、食鹽各種調(diào)料一股腦入碗,再添加兩張對折疊好的“不翻兒”,上澆滾燙的所吊高湯?!安环瓋骸避浥?,湯酸辣利口,解酒解膩,物美價廉。如果還不過癮,攤上另有剔骨肉卷餅,也很美味?,F(xiàn)在“不翻兒湯”多集中在西大街,味道差強人意不說,價位還偏高,聊勝于無吧。
重慶火鍋天下聞名,“德莊火鍋”在民主街36號,是重慶火鍋的洛陽連鎖總店,毛肚、菌湯 、羊肉是招牌?!暗虑f”對面一號樓前,原有公共水管,曾供應(yīng)了半條街吃水,現(xiàn)一號樓下門面有“胖嫂餐館”,主打家常菜、手搟面、甜面片,都是幾十年的老滋味了,很受大眾歡迎;隔壁的廣州云吞店也給力,云吞搭配混沌再加蓋澆飯,生意格外地好;云吞店隔壁是劉記米皮店,米皮加肉夾饃、海碧汽水,也稱洛陽一絕,吸引著不同消費群體。再北曾有“老家大鍋臺”,大鐵鍋葷素現(xiàn)燉,圍鍋而坐,熱氣騰騰,大快朵頤,盡顯東北豪爽?,F(xiàn)有龐家私廚,也有兩把刷子。
“胖嫂餐館”南隔糖煙酒店,是老成都菜館,號稱二十年老店,川菜很地道;老成都菜館緊鄰是“百歲雞”火鍋,“百歲雞”早些,“百歲魚”也是賣點,均風靡一時,上座率很高;“百歲雞”旁有“老蔡藥店”,治牙疼有絕招,花錢少見效快?!袄喜趟幍辍瘪R路對面是郵政所,過去寄信、發(fā)電報、打電話都需排隊,現(xiàn)在成郵政儲蓄銀行,功能有所改變,受眾卻沒有原來多了 。
前門烤鴨店稱得上是民主街最上檔次的飯店了,是城東一帶人家過事宴飲待桌首選,主打北京烤鴨,兼營洛陽水席,烤鴨色澤紅亮,皮脆肉嫩,性價較高,水席豫菜也很地道抓口,深得食客好評。當年,烤鴨店靠近今中州路往青年宮半坡處放一轎車殼,盡管銹跡斑斑,也頗引人眼球。
近年來, 隨著舊城改造的提速,民主街大部分老門老戶已很多搬離,老民居老院落也逐漸被高樓大廈替代,街南口還矗起了標志性門樓,白天巍峨壯觀,夜晚燈火輝煌,南部街區(qū)門臉逐一整合規(guī)范亮化,店面旗幡招展,金字招牌熠熠生輝。走馬街上,各種風味特色小吃琳瑯滿目,香飄四溢,儼然吃貨天堂,引人駐足流連。
涼菜花生米咸鴨蛋熏魚牛雜“墩子肉”,都是下酒菜,照例是不可或缺的;余記蒸菜食材多樣,一蒸了之,吃的是健康;雞是一道大菜,“榆樹園”、“潘和尚”、道口董記三家燒雞店毗鄰,各顯風騷。兩個洛陽的老字號前以街為名,后以人為名,“潘和尚”出道要早些,“榆樹園”別無分店,更有個性,二者實力原在伯仲,都有老主顧;道口雞全國知名,董記也不含糊,自然不缺人脈;街上還有大盤雞,亦菜亦飯十分實惠;南頭另有新疆椒麻雞,買雞配雞血豆腐皮送原湯,涼吃火鍋咸宜,別具一格。
民主街文化街口北有水席扣碗半成品單賣,價格適中,忙人懶人捎帶回家稍加工即可享用;南是劉記老街坊漿面條,專營漿面條甜面片,傳承老法老味,標配油炸饃小菜,價格全市最低;其隔壁為鼎鼎大名的中華老字號泮甡園醬肉店。據(jù)稱,該醬肉1923年初創(chuàng)始于北京,于抗戰(zhàn)期間遷入洛陽,先在西華街開店,起名“泮甡園”,嘗以肥而不膩,烘而不爛,松軟糯口,唇齒留香著稱。
1956年10月公私合營時,“泮甡園”并入“真不同”飯店,工藝都在水席的大菜中體現(xiàn),人們礙于經(jīng)濟條件,偶爾“坐桌”也不一定能吃到,特點幾乎被忘記。1989年4月7日,有醬肉攤在原洛北飯店門口重現(xiàn),夾”火燒”、配綠豆芽、黃瓜絲卷餅饃最佳。當時,請客吃一卷醬肉就很有面子。吃貨“小芮”是第一批“吃螃蟹”者,曾說醬肉比燒雞都好吃。1990年代初,“泮甡園醬肉”招牌又掛于右安街口門店,黑底金字十分醒目,很快享譽洛陽。中州東路老城段改擴建時,泮甡園醬肉搬至舊府門兒,但也在民主街口設(shè)攤銷售,生意異?;鸨?。每每下午四五點,吃嘴精們?nèi)宄扇杭娂娂s起,民主街來一卷醬肉,就地吃來,直呼過癮。
泮甡園的醬肉多用蹄髈,五花豬頭也可,但各有定量,食材要足夠新鮮,配料拿捏精準到位,從選料清洗浸泡燉煮到鹵醬,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其中大火去脂,文火煨燉,掛醬汁收味是關(guān)鍵,成品色香味形俱佳,火候經(jīng)驗絕非一日之功。目前,泮甡園醬肉老城仍有右安街、民主街兩家店,而后者還上了香香美食,知名度居高不下。
洛陽人對湯湯水水情有獨鐘,按食材按葷素按工藝種類繁多,不勝枚舉,連大宴水席也概莫能外,工薪階層簡單一碗湯一份餅就是一頓美食,曰“吃泡饃”。人估計,洛陽湯館足有上千家,大都是門庭若市,知名店更是食客如云。民主街雖無名店,但能在老城立足,牛肉、丸子、豆腐等幾種湯品也大差不差,應(yīng)足夠拿人。
喜湯之人一頓是不過癮的,“早上豆腐湯晚上丸子湯”就是真實寫照,不愛這一口的,還有稀飯包子米線等可供選擇,武漢的黃鶴樓包子當真不錯。殷實細發(fā)人家還有午晚餐間“貼餉”習慣,一個肉夾饃一枚茶雞蛋一碗油茶可也,皆是老洛陽“貼餉”的高級吃食。肉夾饃,泮甡園的就不說了,街上還有顧縣肉合,屬于偃師名特產(chǎn),但也是饃夾肉;茶雞蛋做法稍簡單些,向以王牌最好;油茶,過去常見游商推車駝個大茶壺只于“半響”走街串巷,招攬主顧,一壺售罄作罷,晚來的只好望壺興嘆了。記憶中那茶湯濃郁糊嘴,洛陽換作“殼啪兒”的果子酥脆,二者相得益彰,口感豐富,余味悠長。民主街現(xiàn)有高記楊記兩家油茶,都是全天候經(jīng)營,高記的名氣要大些,飯點人總是特別特別的多。一次乘公交車,一澗西食客眾目睽睽竟與人談起民主街的油茶,眉飛色舞之狀,讓人浮想聯(lián)翩。
民主街的美食遠不止這些,加上方圓左近的劉記丸子湯李記燙面角餛飩小軍刀削面張記滋補燴面等知名品牌,林林總總的洛陽味道足夠你連著幾天品嘗了。酒足飯飽也有去處,順街南走,過東大街,明新街走到頭,剛好是洛邑古城北門,刷身份證就可以直接進入景區(qū)了。如果方便,附近景點還有山陜會館、民俗博物館、洛八辦,明清古建,值得一探。
“而已”賢弟說,民主街實際就是古老城的最后一條街,順東大街往東就出城到東關(guān)了,天然興商之地,本人也深以為然。過去青年宮到民主街的坡很大,拉架子車上坡往往需要推車掛坡,冰天雪地還是天然的滑冰場,后生們掉鞋摔跤也是常有的事,騎自行車下坡要格外小心了。人認為青年宮坡與民主街坡交匯,聚寶聚財,做生意一定能興旺發(fā)達,是以歷來商賈云集。今民主街繼往開來隨勢而為,應(yīng)前景可期。
看老街風情,品地道小吃,游洛邑古城不失為有閑階層的時尚新寵,正越來越受到大量粉絲的追捧。民主街,約否?
Hash:bb2ddb9388be40754595f4834bb23355e93966bb
聲明:此文由 永懷河洛間.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