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妻一句遺言,此人拒絕娶宋美齡,改變了民國的歷史走向
眾所周知,宋美齡的老公是蔣介石,他也當著兒子蔣經(jīng)國的面,并不諱言最初去追求宋美齡只不過為了聯(lián)姻,但綜觀蔣宋夫婦的婚姻生活,他們倆總體來說應該算是一對恩愛夫妻。
鮮為人知的是,其實在蔣介石之前,宋美齡還有過一位極有可能成為她丈夫的民國名人。孫中山想介紹把此人介紹給宋美齡,宋家也對他很滿意,只因此人堅守一句誓言不愿再娶,從而放棄了與宋美齡結(jié)為夫婦的機會,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寫了歷史。
此人就是“湖湘三公子”之一,政治家、書法家兼詩人譚延闿。
那么,譚延闿到底是為了一句什么誓言放棄了躋身“四大家族”的可能性呢?他又是為誰而立誓的呢?
其實很簡單,這一切都與他的元配夫人方榕卿有關。
方榕卿也是名門閨秀,其父是江西布政使方汝翼。方譚兩家本是世家,在譚延闿幼年時就為他們定下了這門親事。他倆正式結(jié)婚是在1895年,那時譚延闿年僅15歲,方榕卿才13歲。
方榕卿不僅長得漂亮端莊,而且是標準的賢妻良母,又溫柔又孝順又賢惠,讓譚延闿毫無后顧之憂,可以專心干事業(yè)。有了這個賢內(nèi)助,再加自己也夠勤奮,譚延闿在28歲那年順利當上了湖南省咨議局局長,三年后再度加官進爵,被任命為湖南省都督。
1918年6月,方榕卿得了重病,不久就在上海病逝,年僅36歲。彌留之際,她留下一句遺言:請人轉(zhuǎn)告夫君,希望自己死后他不要再找老婆了,專心養(yǎng)育他倆的孩子們。
當時譚延闿正在湖南積極謀劃驅(qū)逐湖南督軍張繼堯一事,得知噩耗之后,他悲痛欲絕,當即立誓恪守妻子的遺言,這輩子都不再續(xù)娶。他也真是個重情守義的男人,為了表示對妻子的懷念,竟然在軍中連續(xù)吃素一百天。
雖然方榕卿死時,譚延闿才38歲,正是人一生中最為年富力強之時,但他一直把妻子臨終前的遺言牢牢記在心上,既不到花街柳巷或民間去尋花問柳,也不接受眾多親友同僚勸其再娶一位妻子的建議,潔身自好,不越“雷池”一步。
不僅如此,在此后的每年三月初三,也就是與妻子的結(jié)婚紀念日那天,譚延闿都要寫一首詩來悼念亡妻,后來又將歷年的詩作精心編成一本《悼亡集》刊行于世。
后來,譚延闿離湘投奔孫中山,在陳炯明叛亂、致使孫中山陷入危難之中時,譚延闿率領湘軍將士,與陳炯明展開生死鏖戰(zhàn)。孫中山經(jīng)歷此事后,對譚延闿感激在心,從此頗為信任他,授予他上將軍銜,任命他為陸軍大元帥,使得譚延闿成為國民黨的元老級人物。
對于譚延闿這位既忠心又有才的手下,孫中山不僅在政治上栽培他、提拔他,還很關心他的終身大事。宋美齡從美國學成歸國后,孫中山眼前一亮:如果讓譚延闿與宋美齡結(jié)為夫婦,不但促成一樁好姻緣,還讓最信任的得力干將成為自己的連襟,何樂而不為呢?
當孫中山把這個想法和盤托出出,譚延闿卻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接受建議吧,那就違背了自己對亡妻的誓言,拂逆了亡妻臨終前的遺愿;不接受吧,又擔心辜負了孫先生的一片好意……
雖然明知道與宋家聯(lián)姻對于自己在政界發(fā)展一定大有裨益,但譚延闿最終還是下定決心放棄這個大好機會,因為他不愿違背自己的誓言。
不過,譚延闿知道,孫大總統(tǒng)已經(jīng)在宋美齡的父母即宋耀如夫婦面前說過這件事,如果自己一口回絕,于情于理都不妥。于是他想出一個辦法:帶上厚禮前往宋府登門拜訪,借機提出拜宋老太太為干娘,這樣一來,他與宋美齡就成了干兄妹關系。
這樣一來,宋家、孫大總統(tǒng)和他自己就都有臺階可下了,這個難題于是迎刃而解。
雖然譚延闿沒能與宋美齡結(jié)成夫婦,但他對這位干妹妹卻非常關心,不僅經(jīng)常給她送些禮物,還教她馬術(shù)。宋美齡則對譚延闿既敬重又感激,無論在誰面前都親切地叫譚延闿為“阿哥”。
有趣的是,后來宋美齡與蔣介石談戀愛,宋家除宋靄齡之外,其他眾人全都反對宋美齡結(jié)婚,尤其是宋老夫人和宋子文。宋美齡無奈,只得請譚延闿去做自己母親和哥哥的工作,結(jié)果還真奏效了。尤其是宋子文,他一向視譚延闿為恩師并引為知己。經(jīng)過譚延闿的反復勸解,原本堅決不同三妹宋美齡與蔣介石結(jié)婚的宋子文,最終不但同意了這樁婚事,反過來還答應去做自己母親的工作。
更有意思的事還在后頭——1927年12月1日,蔣介石、宋美齡二人在上海大華飯店舉行了盛大的結(jié)婚儀式,原來有機會成為宋美齡丈夫的譚延闿,此時卻作為蔣、宋聯(lián)姻的介紹人出席。
試想,如果當初譚延闿沒有遵從亡妻方榕卿的遺言,娶了宋美齡為妻,中華民國歷史的大舞臺上又怎么會讓蔣介石去“獻丑”呢?歷史就是這樣,機緣巧合時,某些人看似不起眼的一個舉動,或許就改變了歷史的軌跡。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蝴蝶效應”吧!
Hash:6b6ca80ef44a3c86ca45348e62b4b1632b00c207
聲明:此文由 夢夢聊歷史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