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天下:明清之后邢臺旅游文化
考察邢臺旅游發(fā)展過程,到明清時期出現(xiàn)一個高峰,尤其是在明代,由于順德府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新一輪的城市建設(shè),特別是順德府南關(guān)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帶來巨大的旅游效應。
首先從大的政治環(huán)境說,明代開國國都在南,后經(jīng)歷了“靖難之役”后,朱棣遷都于北京。通過政府一系列安民政策后,推行“家給人足”、“斯民小康”天下治平方策,在進行邢臺鄉(xiāng)村調(diào)查時,大部分村莊的歷史均稱為明永樂移民,使社會得到了安寧,經(jīng)濟復蘇迅速發(fā)展。
1.明清城市建設(shè)是旅游發(fā)展的基礎(chǔ)
順德府城是明清時期重要的城邑,在歷朝歷代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都有著自己的獨特的分量,這三大元素造成邢臺順德府城的輝煌。元代之前為州治,自元代開始為府治的所在地。城處于“天下脊”太行山東麓的山前臺地,古人評價順德府城的地理形勢時說:“依山憑險,形勝之國”“當四方之衡,西接太行,北控常山,東界齊魯,南帶漳衛(wèi),河北之襟而河東之藩蔽也”。府城不僅是重要的軍事要地,還是經(jīng)濟重鎮(zhèn), “順德府的好南關(guān)”就是自元代之后形成的商貿(mào)集市。
元代時期,邢州改順德府后對原邢州城進行大規(guī)模的建設(shè),大元百年間,順德古城內(nèi)建筑櫛比,建筑宏大。元代末年,紅巾軍與守城元軍在此進行戰(zhàn)爭,使宏大的順德城遭受到嚴重的破壞。
明代政權(quán)建立以后,順德府城的建設(shè)也隨著形勢的穩(wěn)定開始恢復。明《順德府志》記載中,明代第一次對府城進行修建是在天順四年(1460),這也是明代建立近百年后第一次對府城的大規(guī)模建設(shè)。據(jù)記載此次修筑在順德知府楊浩的主持下,增建了甕城二重,在四門起建層樓,對各門進行命名,“東曰朝陽,西曰阜安,南曰通遠,北曰拱北?!睏詈?,字文淵,山東濟寧人。天順元年(1457)改元以運判職升任順德知府。在任期間他為邢臺百姓做了許多好事,離任后,在順德府城內(nèi)為了他立了去思碑。
成化二十一年(1485),陜西寶雞人林恭到順德府上任。在任期間,他對順德府城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修建,恢復了堞墻,在四隅修建了角樓和箭樓。同時在東門、南門、北門外復筑了三座石橋,以方便過往行人。修建完成后,林知府還改題東門為弘濟門,南門為來熏門,西門稱挹秀門,北門題為承恩門。
嘉靖元年(1522),河南靈寶 a>人王言重等對府城的城壕再次進行整修,并在護城河水兩側(cè)種植了柳樹千余株。
萬歷九年(1581),河北嵩縣人王守誠來邢任知府。關(guān)于王守誠對順德府城的修建,各版本的《順德府志》與《邢臺縣志》記載較多,是因為他將原來的府城土城墻,改易為包磚城墻。志書記載:“嵩縣王守誠,始易磚石,石基高丈,磚面三復厚入七進,高三丈五尺,厚五丈有奇,圍十三里二十丈,樓臺警鋪改作視昔倍三之一也。又于四隅四門添馬道五,改題南曰率賓,取合九省而北達京師之義,東曰望齊,以齊有城邢之功,西曰歸安,以邢西有夷儀之遷,北曰鴛水,厥水在北因以為名浚。”同時加深了城隍,時任推官的王宣化在府城周圍又植種了各種樹木千余株。
對于王守誠修筑府城一事,隆慶五年(1571)進士,時為翰林院編修的王祖嫡專門寫了一篇《順德府修城記》,文中說“順德古邢國,商祖乙所遷之邦,漢巨鹿常山。地廣衍平曠為百戰(zhàn)之場,太行蜿蜒,適居斷麓,可據(jù)以守?!边@也是在今天宣傳邢臺文化中常常引用贊美邢臺古城的名句。
王守誠之后,歷代對府城進行過修繕。
清代乾隆十五年知府徐景增對南北二門進行修建,并改題北門為拱辰門,南門為來熏門。后多有修繕。
明代萬歷之前,府城內(nèi)有大街六條,分別為宣化街、寅賓街、希古街、迎恩街、崇禮街、興賢街。除六條大街還有尚禮巷、永豐巷、永寧巷、集賢巷、懷仁巷、演武巷、崇志巷、南營、北營九條巷子。街巷中建有樓堂館所及居民住宅。城中建有高大的清風樓,在清風樓后建筑了順德府衙門。府衙西北角建有文廟。文廟西側(cè)建有龍崗書院,因邢臺縣附郭于府城內(nèi),在府衙門西側(cè)建邢臺縣衙。府城的四向都建有廟宇,最大的為東北隅的開元寺,北向的凈土寺、龍興觀,西北隅的天寧寺,西南隅的通真觀。
府城四門外有石橋跨護城河與城外相通。府前大街與南關(guān)相通。在城北建有柳溪園,城西北有達活園。
2.順德府景觀及八景
明清文人對順德府轄區(qū)的景觀進行了很好的總結(jié),有順德十二景之稱。
李京,邢臺人。清代順治年間的正貢(恩貢),曾任湖廣岳州府(湖南)巴陵縣知縣。墓在邢臺縣南柴家莊,曾出土墓志銘一盒,志文中記錄了李京一生的事跡。他在整理《順德府志》中,把邢臺及其縣域的文化景觀進行總結(jié),概括為順德十二景。這順德十二景分別為太行疊巘、大陸澄波、堯山圣跡、鵲廟仙跡、百泉鴛水、達活龍湫、群樓遠眺、古剎春游、宮墻柏影、雉堞荷香、龍崗霜月。
十二景的原文:
第一景太行疊巘“太行萬里也,自龍門至醫(yī)無閭,綿亙?nèi)f里 ,皆太行也。中條、王屋、玄岳、五臺,福地洞天,不可勝數(shù)。大河北之干龍,東西界之襟帶,控燕、韓、晉、趙、鄭、衛(wèi)、齊、梁。在順德則屏障西北,近入幾案,視他郡為密邇。支頤麗矚,以供朝夕。詩曰:迎眸爽氣自西來,紫翠重重次第開。不盡云霞時隱見,無窮歲月漫徘徊。此中是有桃源洞,世上何多滟滪堆。但得紙驢張果贈,太行朝去暮邢臺?!?/p>
第二景大陸澄波“大陸既作,北過洚水,至于大陸。夏禹疏九河,分九州島舊跡也。今舊跡雖遷移,澤尚在任縣。近而漳水、滏水、洺水、湡水、淲水、洚水、澧水、泜水、泲水,九水匯于此。一名小東湖,一名張家泊。八月,水平萬頃,茫然涵虛混太清矣。詩曰:汪洋千頃勢何雄,九水同歸一澤中。波靜天光分上下,浪翻地影失西東。魚龍吞吐爭春雨,鳥雀擎飛向晚風。明月兼陰楊柳岸,漁舟人唱藕花叢?!?/p>
第三景堯山圣跡“堯山,唐山縣之北八里,一名虛無,又名巏山務(wù),又名宣霧。帝堯受封于此,后都山西蒲坂。旄山、孔崗、干言山、臥牛山,堯山內(nèi)之他山,因山之形,人之重而名之。帝堯廟,尼父祠存焉。京師南行千里,坦途如砥,而征車召登陟,馬首翠微自堯山始。詩曰:平原東陸結(jié)山崗,靈秀飛來接太行。日聳豐碑霄漢回,雨收廢寺碧云涼。帝堯封邑名還在,尼父停車道未荒。斗大孤城人世變,時雍非復舊陶唐?!?/p>
第四景鵲廟仙跡“鵲廟,內(nèi)丘蓬山中,一山形如鵲,有首有尾。春秋時,趙簡子病,秦越人診脈,知七日而悟。簡子神其術(shù),賜越人扁鵲田四萬畝。宋仁宗疾,夢人予藥一粒,自言是秦越人。痊,問履歷,建廟于鵲山,祀封靈應王。歲三月,四方千里祀者,充滿巖谷。廟之西龍騰山太子巖,神僧咒龍,虢太子出家處。詩曰:巍峨宮闕已千年,劫火曾滅世幾遷。古柏雖沾新雨露,殘碑猶峙舊山川。人聲響徹驚三月,神貺通靈落九天。安得上池明洞水,膏盲痼疾起沉痊?!?/p>
第五景百泉鴛水“百泉水,即湡水也。《山海經(jīng)》云:出襄國城南,泉有百孔,故名百泉。上下兩泓,中有徑如鴛鴦背,兩泓如鴛鴦翼,又名鴛水,郡以此名。古今吏邢者,開浚溝渠,筑之堤閘,以滋灌溉。邢、沙、南用水之利,大小二十村,田千畝。堿鹵田為膏腴,中下田供上上賦。詩曰:泉涌碧沙坑漾深,凈明潤物作甘霖。雙泓澄澈千家玉,百道流澌萬畝金。日日有人耕夜月,村村無地不風林。從來疏鑿歸溝洫,澤被邢襄自古今?!?/p>
第六景達活龍湫“淲水?!端?jīng)》言:在邢州。邢西山水,百脈千流,散而成河,離城三十里伏而不見。非雨集,河常涸也。至城西北五里,涌出水一潭,深不可測,蛟龍潛焉,曰達活泉,氵虒水涌出者,禱雨即應。潭面僅一、二畝,歲大旱不涸,流入城壕衛(wèi)城,亦可分流灌兩三村田。詩曰:七十二河涵水靈,廣源? ?伏涌郊垌。潭開五畝玻璃鏡,林繞千山翡翠萍。日麗杏桃花散錦,風吹楊柳絮為平。有時雷雨黃昏夜,夜驚蟄龍出野汀?!?/p>
第七景郡樓遠眺“郡城內(nèi)有樓焉,高十余丈,俯視城內(nèi)外,望十五里遠。西山爽氣,入窗牖欄楯間,日夕萬家煙火,如縷如織。城南七里河如帶,百泉、達活泉如雨落星灣。鼓鐘其上報晨昏,為郡譙樓。進府署由樓下行。建自唐宋。詩曰:百尺麗譙不記年,千家燈火夕陽天。登臨平訝乾坤合,蕩漾低看日月懸。簾卷行山來暮景,窗開陸澤起寒煙。鐘聲報漏仍高望,夜氣蒼茫北斗邊。”
第八景古剎春游“東開元寺,創(chuàng)自唐。萬安和尚闡揚佛教,建木浮圖,高五十丈,中可容數(shù)千人。金元時,火焚其頂,又鏟其腹,存其足,尚存八九丈。明初,因其基,覆以琉璃瓦,如五瓣蓮,名五華殿。柏數(shù)十株,合抱圍。正月十六日,販農(nóng)器者云集成市。合邑之鄉(xiāng)民之力農(nóng)者,爭售其器,亦有婦女游,竟日而罷。詩曰:大剎開元自昔稱,琳宮紺宇尚層層。此時象教終難問,舊日浮圖不可登。鐘閣云深龍護寺,香臺地古佛留僧。嬉春四遠人成市,柏子庭前鼠咬藤?!?/p>
第九景宮墻柏影“順德府儒學,南北長二百三十一步,東西廣一百一十一步,殿廡弘敞,宮墻崇峻。古柏數(shù)百株,霜皮溜雨,黛色參天,童童曲曲,皆唐宋間物。形勝甲天下,日月麗影,印拂階墀,如篩金瀝玉,風動聲清遠,裊裊似鸞鳳鳴經(jīng),行其下,起人仰止敬肅,爽朗暢悅。詩曰:宮墻古柏碧森森,培植千年雨露深。泮水滋成蒼秀色,芹香熏老歲寒心。講堂照日云流砌,書閣凌空月滿林。天際笙簧風細細,諸生弦誦和歌吟。”
第十景雉堞荷香“郡城高堅,池復深闊,女墻分列,箭樓威壯。四門門四重,左出右入,他郡無也。池種蓮,東北最多。開時如散妙蓮花,如眾香國,池如香水海。北門外舊時有亭,曰君子亭。金大定間修后,改曰柳溪亭。為游憩玩賞勝地。今廢址仍存,蓮香尚在人心目。詩曰:四圍楊柳繞城堤,池內(nèi)荷花開放齊。露滴珍珠擎翠盎,風飄絳縞落青泥。人游洛浦情偏蕩,酒載蘭陵醉欲迷。玩賞流連歸去晚,戍樓角動月明西?!?/p>
第十一景龍崗霜月“龍崗,西城外城西北隅起,西南隅止,長五里,高五丈。厚二丈許,土龍也。如繩如帶,如龍如蛇,后周以此名縣。無林木蔽,少農(nóng)牧踐。八、九月,霜月凝空,城頭下瞰,蜿蜒蠕蠕,似動似走,似起似臥,有五色云護之。元儒董樸結(jié)廬其傍,講周、程、張、朱之學教士,隱居五十年,號龍崗先生。詩曰:郁郁蔥蔥五里長,城頭遠眺小平崗。曉風浮動黃如霧,夜月輕微淡似霜。高不居村分土聚,逶迤近郭護金湯?;匦埫}饒形勝,北拱皇都控大荒?!?/p>
第十二景擅臺煙雨“順德,信都也,即邢侯國城,為臥牛城。首西南昂然,尾東北伏然。牛首下有石如柱,立土中數(shù)丈,不得根,名栓牛石。地多榆、柳、槐、棗,蒙密蓊蔚,雜果樹更伙。巋然 土丘,相傳戰(zhàn)國時,趙成侯都邢,魏獻“榮椽”,因筑檀臺,以朝諸侯。今煙雨之朝,林莽中猶見臺也。詩曰:高臺原在此邢州,不見榮椽空土丘。衰草凄凄迷故址,荒林莽莽盡耕疇。淡云疏雨流霜月,穴免棲狐臥喘牛。感慨西風憑吊者,誰人能說趙成侯。
除順德十二景外,邢臺所轄各縣也區(qū)域內(nèi)的景觀進行了總結(jié)。
邢臺八景即為邢臺縣八景。民國32年(1943),時任邢臺縣長的張棟編輯邢臺縣志;開始對邢臺縣的文化進行整理,對邢臺縣人文景觀進行了梳理,添加了邢臺八景的內(nèi)容。
邢臺八景分別為鴛水靈井、郡樓遠眺、野寺鐘聲、達活名泉、仙翁古洞、玉泉夕照、鼎梅晴雪、柳溪春漲。用地域分,八景有三個是描述城內(nèi)景象的,五個是描述城外景象。有四個是寫水景觀的,兩個寫山,余則是場景感受。八個景觀的選定基本上反映出邢臺縣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因為府縣同城,也在一定意義上代表著邢臺城的文化景觀。
邢臺各縣歷史上都有自己的“八景”文化。
任縣有渚陽八景:流水環(huán)漪、宮墻靈井、蔡橋曉月、彰臺晚照、東湖勝覽、圣水靈波、西劉煙柳、雙塔鐘聲。
隆堯縣有唐山八景,即為:佛光亙大、松蟠龍斗、仆碑云峰、水泛橋浚、南樓晚照、郵亭朝佛、風送鈴聲、河水如帶。
柏鄉(xiāng)有槐陽八景,即為:古鄗舊址、光武遺蹤、高廟晴云、左海碑陰、虹橋新漲、泲水流清、太行晚翠、慎齋書院。
平鄉(xiāng)八景為:滏岸柳陰、漢城晨霧、西池秋漲、奎樓晚霞、沙丘樹色、北閣遠山、枯洚夜?jié)㈤L堤春草;
廣宗有宗城八景:梨花春雪、棗實秋丹、拂城高柳、倚寺平臺、西河古岸、東郭柴橋、沙原獵騎、土屋村煙。
巨鹿八景有:漳河春漲、大陸晨耕、石鹿歸云、團城霽雪、古寺鐘聲、舊城樓閣、柳洼風清、花窩春曉。
南和有和陽八景:筆架聳翠、澧水揚清、鳳池春煙、雞臺晚照、梅亭綠蔭、荷沼香風、古剎晴虹、仙壇秋月。
臨城縣有八景:西山晴雪、董崗尋勝、普利梵鐘、桃洞聽泉、泜水春闊、堯峰曉翠、鐵嶺樵歌、釣盤漁唱。
威縣有洺陽八景:仙山攢碧、甘泉澄清、洺陽弦誦、文殊佛燈、孤忠新祠、雙陵古跡、上垅云香、南樓月色。
清河八景:甘陵草色、廉墓霜花、蓮沼并蒂、御河遠帆、茶堂龍爪、石柱鳳鳴、貝州晚霞、鯀堤夜雨。
南宮在八景的基礎(chǔ)上再增二景,即 有了南宮十景一說,這十景分別為風亭麥飯、彤塔凌云、平崗鳳翥、微巒疊翠、泮水芳蓮、石佛精廬、古槐插漢、義姑遺烈、扁鵲舊封、丹朱古墓。
寧晉八景見于明正德《直隸真定府趙州志》。八景即:丁橋獻鯉、漳水歸帆、瑤臺月夜、洨口秋聲、河渠綠柳、鋪頭紅蓮、譙樓暮鼓、南寺曉鐘。今已不見勝景,僅遺跡尚存。
其中有丁橋獻鯉很有意思,說的是在寧晉南關(guān)舊有丁橋,相傳山西人孫公曾在寧晉做買賣,心地善良,死后成神。明朝時,有兵禍降至,孫公顯形,告訴人們避禍。夢中告誡隊伍首領(lǐng)不可屠殺寧晉百姓,明日當獻雙鯉。果然第二天,部隊上了丁橋上就有雙鯉躍上橋面,正應主將夢中所見。這部隊不敢進城,城中百姓得以保全。
清代道光年間,湖北江夏舉人魯杰任沙河縣知縣(1821-1825),問政之余,遍訪縣內(nèi)古跡名勝,仿效燕京八景之制,命名沙河八景,并作詩以紀之。詩有總序,序曰:沙邑地當沖途,雖一片沙漠,滿目凄涼,其中頗有勝境,堪供吟眺。特仿京都八景之例,各系以詩。記載于沙河八景詩載之于魯杰所修之《續(xù)增沙河縣志》。
宋墓煙樹:食膳鋪西里許,有唐宋文貞公墓,前為饗堂,四圍茂林,云煙彌漫,堪入畫圖。 詩曰:遙瞻華表豎平岡,草色青青老樹蒼。指點濃煙深護處,開元丞相舊祠堂。
河堤曉月:南關(guān)河堤鋪外,平沙浩浩,垂柳依依。過客曉征,望殘月一鉤,合吟雞聲茅店之句。詩曰:沙涌河堤一望遙,曉風楊柳舞千條。多情更有溶溶月,伴送行人過短橋。
西山積雪:縣西境皆山,千峰依日,萬嶂插天,雪后西望,樵客牧童朗朗如玉山上行。詩曰:西山排就好班聯(lián),霧髻煙鬟共斗妍。昨夜天公酣玉戲,環(huán)瑤堆滿白云巔。
梅亭夕照:梅花亭,為宋廣平建,雖無疏影橫斜、暗香浮動,而古木寒鴉,夕陽返照,亦覺別有幽趣。詩曰:孑立長安大道傍,梅花亭子未全荒。暮云歸去余霞散,剩有寒鴉噪夕陽。
唐柏聳翠:縣治西北隅,有寺名梵愛,舊有古柏數(shù)株,相傳種自唐代,觀其霜皮溜雨,黛色參天,自是千百年物。惜無杜少陵為制古柏行一章。詩曰:幾株翠柏欲參天,種自前唐豈浪傳。怪底古香兼古色,飽餐霜雪已千年。
溫泉清流:湯山之下有泉,四時皆溫,不但浴之可以療疾,臨流掬水,澈底澄清,亦足以滌煩襟而釋塵慮。詩曰:劇愛溫泉暖氣浮,邑名端合號溫州。斜陽笛里滄浪曲,二脈融融鎮(zhèn)日流。
龍?zhí)镀俨?/a>:赫山之巔有九龍?zhí)?/a>,峰間細流下注,涓涓不絕,一經(jīng)雨后,如垂白練一條,亦瀑布之奇者也。 詩曰:深潭自有老龍潛,絕頂飛泉試仰瞻。想見空山新雨后,斜垂一幅水晶簾。
洛陽梨花:城西洛陽集梨花,每當春暮,花開如雪,不下三十里,亦邑中之佳景也??己幽下尻栍洠尻柪婊〞r,人多攜酒樹下,曰為梨花洗妝。本邑洛陽集似亦因梨花得名也。詩曰:梨花本是洛陽芳,此地居然號洛陽。一路香風三十里,也應載酒洗春妝。
3.文人懷古研學游活動
旅游自古是一種文化休閑活動,以懷古、觀光、研究為主。
邢臺各縣市歷史悠久,文化豐厚,人文景觀也非常多,這些景觀引來當?shù)丶巴馊说奈幕皝響压拧⒀袑W和觀光,從目前地方志書記載中,可以得知,明清時期的文人休閑游活動十分豐富,而且數(shù)量很大。
沙河梅花亭是自唐代以來的古景觀,特別是唐相宋璟人品更是那些文人所敬抑的。較早的一首是唐代的于鵠,當時宋璟初立,來了許多賓客參與立碑之事,《金石萃編》卷九七記載說:“大歷五年冬十二月,孫儼懼遺盛美,不遠求蒙,以真卿天祿校文,叨太仆之下列,憲臺執(zhí)簡,承諭德之深知?!彼炱蝾佌媲錇樽?。碑末署:“大歷七年(772)壬子九月二十五日,孫儼追建?!?宋儼立太尉碑時,于鵠在當?shù)貐⑴c了餞送事宜,并寫下了《餞司農(nóng)宋卿立太尉碑了還江東》詩:
追立新碑日,憐君苦一身。
遠移深澗石,助立故鄉(xiāng)人。
草色荒墳綠,松陰古殿春。
平生心已遂,歸去得垂綸。
梅花亭處古官道上,因梅花賦而聞名于世,千百年間,歷代文人騷客還在此憑吊先賢寫了許多的詩文,如唐代的劉禹錫、元稹、皮日休、宋代蘇東坡、金代的周昂,元代的王惲、黃諫、朱禋,明代的宋琰、束英、歸有光、方豪、高壁,清代的魏裔介、陳廷敬、袁枚、丁克懋、勵宗萬、王祖庚、杜灝、陳志源等等人。清乾隆十五年,皇帝乾隆巡查河南時,專門在此停留寫下了《御書梅花賦跋》,還寫梅一支并題詩。
皇寺是一個千年古鎮(zhèn),唐代之后寺院有皇帝駕臨而名皇寺。嘉靖版《順德志》:“玉泉寺,在縣西北四十里,金大定年建?!鼻蹇滴醢妗缎吓_縣志》寺觀條下:玉泉寺“縣西北四十里,在馬鞍山下俗名黃(皇)寺?!庇袢φ帐切吓_八景之一。明嘉靖順德知府顧綬來此寫下了:
眾峰環(huán)抱見山泉,碧玉凝池翠卻圓;
一派真源停冽潔,分流遠麗各潺潺。
天開圖畫晴光照,地接邊關(guān)殺氣連;
勝跡應知風土厚,桑麻隨處編平田。
清人王毓陽有《玉泉寺詩》一首,詩曰:
蒼松白石兩相依,與客攀臨眺晚暉;
地迥曇云迷遠嶂,林空碧葉舞禪扉。
老僧面壁渾無語,閑鳥依巢解息機;
大覺由來不住相,隨綠何必慕袈衣。
自馬鞍山山口入皇寺鎮(zhèn),這里是向西進入山西的必經(jīng)之路,沿路有北尚汪村、皇寺鎮(zhèn)、李梅花經(jīng)內(nèi)陽西部深山區(qū),從詩人的詩文可以看到古道上的風景。
明代萬歷年間? ??順德知府張延庭,曾到皇寺堡巡游,有《馬鞍山寺》二首,其一首:
行春露晃入空山,遠戎遙看沓靄間;
山路險如石徑仄,鶴情爭似野云間。
千村哭慟棲無壁,萬室煙消突閉關(guān);
為問諸天大力士,何時醫(yī)得老龍慳。
在皇寺鎮(zhèn)玉泉寺前有龍山,龍山上有碧云洞,是當?shù)氐囊粋€名勝景點,時任順德府兵備副使的張佳胤在此游覽時,寫下了《龍山碧云洞》詩:
碧空無盡白云愁,未信龍山是壯游;
雙目難遮天地界,飛泉不斷古今流。
幽崖神草行堪把,異代真符醉后收;
蓬蘿杖頭隨處好,那論塵世紫萸秋。
出皇寺堡后北有雷公山,山雖然不高十分有名,因建有雷公廟而名,明清時期,順德府官員在此祭祀,明代順德知府顧綬有《雷公廟辨》一文,山上有銀泉并建有銀泉寺。張佳胤在此祭祀時,聽到這里十分靈驗,看到雷公山的壯觀和廟宇的崇嚴,俯看邢州城,面對大陸澤,心潮澎湃留下有《雷公山》詩:
茲山信靈異,廟貌亦崇嚴;
雙丸跳左右,閟宮抱巉巖。
凌厲振高策,鴻影蕩重檐;
俯瞰邢州城,大陸引顧瞻。
載酒屬秋序,燧色方熙恬,
心賞諒非一,飛鳥蘧西崦。
李梅花村是通往山西途中的一個村莊,村原名米花村,營建在溝嶺起伏的山崗上,山崗及坡地上林木叢生,溝谷縱橫,群山疊翠,自然景觀優(yōu)美。西北向有黑山,傳為東漢末年黑山軍張燕駐守的地方。村南隔韓梅花村為白馬河。村東有石河發(fā)源于內(nèi)丘縣境,流經(jīng)內(nèi)丘縣寧家莊至呂家洞,自黃梅花村從李梅花村東南向入韓梅花村境并匯入白馬河。石河風景秀麗,沿河兩岸植滿了樹木,平緩處曲徑林溪,潺潺流水,自村南處入石溪河谷,地勢起伏跌落形成峽溝,溝中布滿巨石,溪谷中有石井奇觀,井深一米多,激流回旋,溪水飛流而下,涌泉瀑布,時伏時現(xiàn),時急時緩,碧波水天一色十分誘人。
《邢臺縣志》中記載有明人陳萬言的詩就是游梅花村時有感而吟,詩說:
峽小疑行一線天,米花村住石溪前;
自從家與秦人隔,不種桃花只種田。
王以悟,字惺所。河南陜縣東凡人。明代萬歷三十二年(1604)中進士,出任邢臺縣令。當時邢臺遭荒災,他上報朝廷求援,設(shè)粥棚、置棉衣,救濟貧民。到各村親自檢查救災事項,還用自己俸祿,贖回窮人賣掉的妻室兒女。天啟元年(1622),他調(diào)任山西參政,單車就道,行李簡陋。后辭官回鄉(xiāng),隱居不仕,專門從事辦學。著有《常惺惺稿》10卷,《解縛編》2卷。邢臺知縣王以悟經(jīng)常下鄉(xiāng)到鄉(xiāng)村去,留有數(shù)描寫邢臺村莊的詩文,有寫風景的,更多的是反映鄉(xiāng)村百姓的生活現(xiàn)狀。
他到李梅花巡視,寫詩作《由巡檢司山行過米家村莊》:
春寒日暮東風急,山路遙聞嶺外鐘;
忽憶家園何處是,不知云樹幾千重。
霍樓是古道旁的一個古村,有東岳天齊廟古跡,廟內(nèi)原存有的一通“無字碑”,說是秦始皇時期所遺留。王以悟在詩文中沒有提到這些,而是用詩來反映百姓的疾苦。詩曰:
行盡山村春氣寒,可堪老幼半凋殘;
愁來哪有丹青手,畫取形容圣主看。
先賢村也是古道旁的村莊,王以悟曾在此散粥給村民。有詩道:
春郊古廟晚猶寒,扶老提幼歸路難;
那得太倉如許栗,煮來遍為窮民餐。
一次他來到龍泉寺鄉(xiāng)的龍泉寺,在此向貧困人家施粥,由感而發(fā)寫下了《宿龍泉寺》
月景醉影共徘徊,古寺春香山杏開;
何處管弦歌舞夜,歡聲不到貧富來。
前兩句寫的是舉杯邀月,觀賞著“古寺春香山杏開”的風景,突然遠處的歌舞觸動了王以悟惜愛百姓的心緒,體現(xiàn)詩者的有感而發(fā)。
王以悟任縣令幾年,連年的災荒讓百姓們民不聊生,啼饑號寒,賣兒鬻女。尤其是在春天青黃不接之時,貧苦尤甚。有一次他到鄉(xiāng)間巡察住在百姓的空屋中,將看到情景用詩文記錄下來,寫下《魏路村宿逃民空屋》一詩:
遠山寥落幾家莊,反扃柴扉依短墻。
冷院疏槐集亂鳥,高窓夕月照孤床。
廚中釜去突猶黑,龕上佛存爐未香。
遙憶中原南渡后,蕭條千古倍凄涼。
明代邢臺有茂思村,天災之年,王以悟在村中云壽寺賑濟災民,土地全部免稅。村民為了謝恩,將村名茂思改為“悟思”,以示永世不忘王以悟的恩德。
古道西行有古鎮(zhèn)宋家莊堡,是自內(nèi)丘縣、邢臺縣進入山西境的最大一座集鎮(zhèn)。有一次王世貞到西山旅游時,寫下《歷黃榆馬嶺記》一文,記錄了游覽經(jīng)走過宋家莊堡的路線:
“晨由內(nèi)丘出南門”,“又數(shù)里轉(zhuǎn)山”到黃寺,見“泉如濟,匯為池,中有亭”,出皇寺,見“兩山夾之中,流泉鏗然鳴,巨石如象,黑者累累”行二十里,到米花村,從米花向西北,見高山郁郁蔥蔥,即為靈霄山也。過靈霄山后,山道更加狹窄。過峽谷有村莊即為宋家莊堡。
這條路經(jīng)宋家莊可歷馬嶺、黃榆嶺、支鍋嶺等關(guān)隘,歷代文人在此留下詩詞文章,如唐代于鵠,宋代丁權(quán),元代元好問,明清時期的張延庭、李攀龍、王世貞、陳萬言、宋岳、束英、張佳胤、顧綬、何出光等等。
在邢臺各縣市區(qū)有許多人文景點讓明清文人懷古游覽,如邢臺縣仙翁山、廣陽洞、龍泉寺、雷公山、米花山、觀察行臺;臨城縣柏暢城、息波亭、釣盤山、桃源洞、天臺山、嶺西摩崖石刻、圣井崗;內(nèi)丘鵲山、圓津庵、且停寺、鵲王廟、太子巖;沙河梅花亭、蘇秦亭、老君洞、蓮花池、宋文貞? ??、漆泉寺、廣陽山、洛陽梨花、泛愛寺;柏鄉(xiāng)古鄗舊址、光武廟、鄗厲王墓、牡丹園;隆堯堯山、唐祖陵、張耳臺、任敖墓、光業(yè)寺、郭園、夫子崗、干言山;任縣大陸澤、渚陽城、塔圪臺;南和宋臺、清泉寺、宰相塋、東湖;寧晉縣古丁橋、滹沱河;巨鹿縣銅馬鎮(zhèn)馬武祠、三明寺、老漳河;平鄉(xiāng)縣古封州、福勝寺、時苗墓、封爵觀;廣宗縣沙丘、普應寺、龍崗書院、清樂園;威縣界橋、經(jīng)城古寺、定陵、李忠愍公祠;臨西縣永濟渠、大悲寺、凈土寺、蓮花池、臨清渡口;清河縣貝州古城、李云墓、興隆寺、鯀堤、甘陵、廉頗墓;南宮市大風亭、普彤塔;新河縣神首臺、光武臺、田光墓、耿純墓、顏良、文星臺等等。
明代廣宗清樂園在當時十分有名。園子的主人為廣宗崔崔恭,《明史》列傳四十七篇有崔恭傳記,記述他一生的事跡。
崔恭(1409—1479)廣宗人,字克讓。明代正統(tǒng)間進士。曾官任戶部主事,歷萊州知府、湖廣右布政使、江西左布政使。天順二年(1458)以右副都御史巡撫蘇蓊諸府,興革利病,編定均徭;與都督徐恭疏浚漕河,置功懲簿,有聞必錄。成化五年(1469)進吏部尚書,后參贊機務(wù)。致仕二年后卒于家。葬于廣宗縣李懷鄉(xiāng)崔蘇南村東北。
在縣城內(nèi)的東街有一座崔恭府第,即崔氏清樂園,當時的清樂園盛極一時,成為游覽勝地。園內(nèi)景致優(yōu)美,環(huán)境僻靜。有小橋流水,古槐涼亭,蒼松翠柏,鳥語花香,點綴其間。既有嘉賓來往,又無車馬喧嘩,為一代高朋雅士聚會的名園佳境。曾引歷代文人墨客到此瞻仰觀光,即興賦詩。
明代禮部尚書費宏在《崔尚書清樂園》詩中寫道:“名園廣袤帶通衢,栽種成蔭十載余。清晝鳥聲陪笑語,暖風花氣襲衣袂。長松樹底安棋局,慈竹叢邊舁彩輿。樂事更憑詩寫出,摘來蕉葉遣兒書?!?/p>
明代詩人李時在《槐蔭亭詩》中寫道:“清樂園開一徑斜,小亭深處閱年華。石枰棋散迎歸鳥,竹幾詩成見落花。地有云山常作主,門無車馬不生嘩。長安甲第多亭榭,郁郁槐蔭更幾家?!倍际且孕蜗蟮恼Z言描繪了清樂園的秀美風光和園主人的閑適生活。
達活泉公園舊影順德府文廟大成殿 支鍋嶺長城德和堂一角元代右丞相脫脫三公子周彬墓威縣黃街清真寺大門古剎封巒寺清乾隆年《重修天臺寺碑》清河武植墓興固寺金剛舍利殿小南里李左車故里碑白雀庵丹朱墓內(nèi)丘寒山風光隆堯碑廊八里圈清真寺臨城蛤蟆橋巨鹿三明寺廣宗官署正堂唐代釋迦牟尼坐式石佛像Hash:9b3e32059cdc3b521888ca687f5f5dc6cbdfbd2c
聲明:此文由 不覺山房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