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播州最出名的歷史文化景點 遵義播州來歷
導讀:遵義播州最出名的歷史文化景點 遵義播州來歷 1. 遵義播州來歷 2. 遵義古稱“播州”( ) 3. 遵義市播州有多少人口 4. 遵義播州區(qū)是哪個縣 5. 遵義改名播州 6. 遵義古稱“播州” 7. 遵義播州歷史 8. 遵義播州的由來 9. 播州區(qū)是遵義縣嗎 10. 遵義市播州區(qū)是什么時候成立的
1. 遵義播州來歷
楊(Yáng 楊)姓源出有七:
1、出自姬姓,為晉武公(唐叔虞之子燮的十世孫)時封次子伯僑之后,以邑名為氏。據(jù)《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載,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叔虞的兒子燮繼位后,因唐地南有晉水,就改稱晉侯。春秋時楊滅于晉國,成為晉國羊舌的封地。晉武公(燮的10世孫)封次子伯僑于楊,稱為楊侯,是為楊姓人的受姓始祖。
2、出自姬姓,為楊侯伯僑之子裔孫羊舌突之后,以邑名為氏。據(jù)《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伯僑之孫突食邑于羊舌,為羊舌大夫,是為羊舌氏。突之孫,字叔向,因戴晉有功,被分封于楊氏邑(今山西省洪洞縣東南范村東古城一帶),其子伯石以邑名為氏,稱為楊氏。公元前514年,晉滅強宗祁氏、羊舌氏,伯石有子逃于華山仙谷 ,遂居華陰(今屬陜西省),稱為楊氏,史稱楊氏正宗。是為山西楊氏。
3、出自姞姓楊國說。據(jù)李學勤《中華姓氏譜》載,此說不見于傳世文獻,而見諸出土文物,姞姓楊據(jù)說要早于姬姓楊。
4、出自楊孫孑遺說,為秦穆公時大夫楊孫之后,以祖名為氏。據(jù)《左傳》記載,秦穆公有大夫名楊孫,因失職而奔于宋,其后裔孫以祖名姓楊,稱為楊氏。
5、出自漢末時賜姓。三國時,諸葛亮平哀牢夷(湖南、貴州的僚族分支)后,賜當?shù)厣贁?shù)民族為趙、張、楊、李等姓。
6、出自他姓改楊姓。如福建林姓遷居廣東省梅州后改姓楊。又據(jù)《北史》載,楊義臣本姓尉遲,后改楊氏,等等。
7、出自他族改姓楊氏。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施行漢化,有三字姓莫胡盧氏被北魏孝文帝下令改為楊氏。
楊姓遷徙分布: 楊姓的發(fā)源地在今山西省境內(nèi)。楊為晉所滅后,其子孫便向西發(fā)展繁衍,首先是遷入陜西馮翊(今大荔),后又有遷至今山西霍州,爾后繁衍至今河南境內(nèi)。
在春秋戰(zhàn)國之時已有楊姓人遷江漢地區(qū)(今湖北省潛江一帶),后因楚國勢力不斷加強,迫使他們向東南遷至今江西省一帶;與此同時,又有自山西遷往江蘇、安徽的楊姓,這樣楊姓便散布于長江中下游地區(qū)。
秦漢之際,已有楊姓人遷居四川,尚書仆射楊璇,遷居浙江會稽。
魏晉南北朝時期,除著名的弘農(nóng)楊姓世居陜西華陰,氐族楊姓世居甘肅仇池外,已有不少楊姓人因社會動蕩之故而向江南播遷,也有不少入主中原的少數(shù)民族改姓楊,另弘農(nóng)楊震十世孫楊惠嘏任太原郡守,其玄孫即為隋文帝楊堅。 唐末為避安史之亂而引發(fā)中原楊姓再次大批南遷,這一時期,楊姓有遷朝鮮半島者。
宋時,有楊無敵楊業(yè)居山西太原,楊貴遷居貴州播州,由此可見,到宋代時,楊姓已分布于江南廣大地區(qū),并以福建為其播遷的中心。 元朝末年以后,以廣東、福建、浙江沿海為移民海外的原居地,楊姓人便開始了較大規(guī)模的海外移民,遷居地也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各國。
明朝永樂年間,浙江紹興人楊云川曾隨軍渡海至北婆羅州(今馬來西亞河巴州),并與當?shù)厍蹰L的女兒結(jié)婚,公主后因楊云川遇難而投海殉節(jié),在當?shù)貍鳛榧言挕?
清代乾隆年間,福建沿海人楊阿秋去印度經(jīng)商,并修建了一座中國城,近代以后,又有楊姓去歐美或澳大利亞定居。 如今,楊姓在我國分布極廣,尤其在長江流域的省份分布最多,楊姓的分布規(guī)律,歷史上最初由黃河中游、華山腳下向四周播遷,以及由北方向南方播遷,海外則以東南亞為主。楊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六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占? ??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三點一。
2. 遵義古稱“播州”( )
播州
唐朝武德、貞觀之時,國成大震,"四夷賓服"。貞觀九年(635年),以隋朝牂柯郡的北部地置郎州,領恭水、高山、貢山、柯盈、邪施、釋燕六縣。十三年(639年),以廢郎州的六縣地置播州(明代解釋播字,為番之有才者,即招撫蠻夷所置的州),這是史書上第一次出現(xiàn)播州之名,播州一直存在到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歷時961年。
貞觀十四年(640年)改播州恭本縣為羅蒙,貞觀十六年(642年)改羅蒙為遵義縣,歷史上始有遵義之名(唐代遵義縣治所在今綏陽縣境)。播州為馬江北岸朝廷實際控制的經(jīng)制州,派漢宮冶埋,統(tǒng)計戶籍田畝上報朝廷,并征收賦稅。唐天寶元年(742年),改播州為播川郡,《唐書·地理志》記載,播川郡有戶四百九十,口二千一百六十八人",地廣人稀。播州各屬縣是以山區(qū)古代僚人部落的地域和人口為基礎,接勢力范圍劃分的行政區(qū)域。今遵義縣境東北部,唐貞觀年間屬播州帶水縣。
唐朝在西南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普遍建立羈縻州,雖有州縣之名,而刺史、縣令都以部落酋長、軍事首領擔任,對朝廷叛服無常,對其"來而不迎,去而不迫",其內(nèi)部之行政,中央少加過問。
3. 遵義市播州有多少人口
遵義市共轄區(qū)5個區(qū)、9個縣、2個自治縣 2個縣級市(仁懷市、赤水市)。
遵義市 面積30763平方千米,人口1200萬人(2016年)。
紅花崗區(qū) 面積 595平方千米,人口 80萬。郵政編碼563000。區(qū)人民政府駐海爾大道。
匯川區(qū) 面積 709平方千米,人口 65萬。郵政編碼563000。區(qū)人民政府駐匯川大道。
新蒲新區(qū) 面積300平方千米,人口30萬。郵政編碼563000。新區(qū)管委會駐新蒲鎮(zhèn)。
仁懷市 面積1788平方千米,人口 90萬。郵政編碼564500。市人民政府駐國酒大道。
赤水市 面積1801平方千米,人口 60萬。郵政編碼564700。市人民政府駐人民街。
南部新區(qū) 面積200平方千米人口20萬 區(qū)政府駐地龍坑鎮(zhèn)。 播州區(qū)面積4104平方千米,人口130萬。郵政編碼563100。區(qū)人民政府駐南白鎮(zhèn)。
桐梓縣面積3190平方千米,人口 80萬。郵政編碼563200??h人民政府駐婁山關鎮(zhèn)。
綏陽縣 面積2566平方千米,人口 65萬。郵政編碼563300。縣人民政府駐洋川鎮(zhèn)。
正安縣 面積2595平方千米,人口 66萬。郵政編碼563400??h人民政府駐鳳儀鎮(zhèn)。
鳳岡縣 面積1883平方千米,人口 58萬。郵政編碼564200。縣人民政府駐龍泉鎮(zhèn)。
湄潭縣 面積1845平方千米,人口 62萬。郵政編碼564100??h人民政府駐湄江鎮(zhèn)。
余慶縣 面積1630平方千米,人口 45萬。郵政編碼564400??h人民政府駐白泥鎮(zhèn)。
習水縣 面積3128平方千米,人口 86萬。郵政編碼564600。縣人民政府駐東皇鎮(zhèn)。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面積2156平方千米 人口44萬 郵政編碼5635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玉溪鎮(zhèn)。
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面積2773平方千米 人口46萬 郵政編碼5643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都濡鎮(zhèn)。以前咱們遵義
是一座西部小城市 如今榮登西南第五城 成都 重慶 貴陽 昆明 遵義
隨著新蒲新區(qū) 南部新區(qū)
撤地設市二十年
咱們遵義中心城區(qū)人口
已經(jīng)超過 300萬人
成為一型大城市300以上500萬以下
但是 大遵義的目標
不僅限于此
記者從昨天召開的遵義市城市規(guī)劃管理委員會2018年第一次會議上了解到,我市將圍繞黔川渝三省市結(jié)合部中心城市戰(zhàn)略定位,做好大城市規(guī)劃,建設500到800萬人口大城市。
關于中心城區(qū)綜合交通規(guī)劃
?要圍繞構(gòu)建大城市? ?建設大遵義來制定中心城區(qū)綜合交通規(guī)劃,著力解決城區(qū)人口密度大、等問題
?要圍繞“疏老城、建新城”來規(guī)劃,通過骨架路網(wǎng)規(guī)劃建設,推動遵義城市框架由“長條形”向“塊狀形”轉(zhuǎn)變
?要通過路網(wǎng)把機場、鐵路、高速、碼頭以及大學城、醫(yī)院等重要節(jié)點高效聯(lián)結(jié)起來
?要圍繞多組團、多樞紐來規(guī)劃,在各個城市組團、關鍵樞紐之間構(gòu)建暢通的軌道交通路網(wǎng)體系,并為遵義城市未來發(fā)展預留足夠發(fā)展空間
關于總體城市設計導則
?要加強遵義歷史文化、城市風貌研究,堅持對重點特色組團、山體空間、湘江沿線和歷史文化遺產(chǎn)等分開設計,做到點線結(jié)合、錯落有致
關于湘江沿線景觀設計
?要圍繞生態(tài)、形態(tài)、業(yè)態(tài)、文態(tài)制定規(guī)劃
?要把湘江景觀設計與防洪、休閑親水、城市設計、傳承文化、生態(tài)文明建設、經(jīng)營城市、防污治污、補水增水、水生態(tài)保護結(jié)合起來真正把湘江扮靚建美。
關于南部新區(qū)分區(qū)規(guī)劃
?南部新區(qū)要緊扣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定位,明確主導產(chǎn)業(yè),補齊、延長產(chǎn)業(yè)鏈條,堅持以城為主、產(chǎn)城互動,實現(xiàn)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集聚集約發(fā)展
未來的大遵義
未來的城市交通
未來的城市設計
未來的湘江河景觀
未來的南部新區(qū)
未來的新浦新區(qū)。 太值得我們期待
大遵義 加油!
4. 遵義播州區(qū)是哪個縣
遵義縣有九十七個村,以前遵義市播州區(qū)有六百多個村鎮(zhèn),現(xiàn)在合并為兩八十七個村,社區(qū)。
遵義市有七個縣。桐梓縣二十個村鎮(zhèn)。綏陽縣有十二個村鎮(zhèn)。正安縣有十九個村鎮(zhèn)。鳳岡是有九個村鎮(zhèn)。湄潭縣有一十四個村鎮(zhèn)。余慶縣有八個村鎮(zhèn)。習水是有二十個村鎮(zhèn)。你問的遵義是縣還是市?
5. 遵義改名播州
撤銷遵義縣,設立遵義市播州區(qū)。
6. 遵義古稱“播州”
遵義古稱播州,位于貴州省北部,南臨省城貴陽市,西與四川接壤,北面緊靠重慶。遵義是中國名酒之鄉(xiāng),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全市有仡佬、苗、土家、布依、彝、侗、回等36個少數(shù)民族。據(jù)遵義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表明,有少數(shù)民族人口89萬人,占全市總?cè)丝?2.2%。遵義市有兩個自治縣分別是: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和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7. 遵義播州歷史
1、遵義歷史悠久、擁有眾多的古文化遺址,其中還有許多是紅色文化遺址,下面我就簡要介紹一下。
2、遵義十大遺址有遵義會議會址、紅軍山烈士陵園、海龍屯中世紀軍事屯堡遺址、婁山關戰(zhàn)斗紅色文化遺址、四渡赤水戰(zhàn)斗紅色文化遺址、魯班場戰(zhàn)斗遺址、青杠坡戰(zhàn)斗遺址、白干山剿匪遺址、川鹽入黔的鹽運文化遺址、沙灘文化遺址。
8. 遵義播州的由來
筠連縣隸屬于四川省宜賓市,位于四川盆地南緣,云貴高原北麓川滇結(jié)合部,與云南鹽津、彝良、威信接壤,省內(nèi)與高縣、珙縣相鄰。筠連縣古為南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今為出川入滇的重要門戶。因縣域四山皆竹,以地產(chǎn)筠篁(huáng)得名。筠連縣面積1256平方公里,轄9鎮(zhèn)9鄉(xiāng)、243個村、14個社區(qū),總?cè)丝?3萬(2012年)。
四川荺連縣的歷史由來:
筠連縣在舊石器時代,縣境即有人類活動。秦統(tǒng)一六國以前,縣境屬"巴蜀本南外蠻夷地"一隅。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筠連歸大一統(tǒng)的中央王朝。筠連縣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置犍為郡(郡治今貴州省遵義縣西)。元封二年(前109),犍為郡屬益州(州治今成都市)刺史部。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或元光五年(前130)置南廣縣,? ??所在今珙縣沐灘鄉(xiāng)傅家壩,縣境屬益州犍為郡南廣縣地。
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朝,改益州刺史部為庸部,改犍為郡為西順郡,縣境屬庸部西順郡南廣縣地。公元23年,蜀地為公孫述割據(jù),將庸部還名益州,西順郡復名犍為郡,縣境仍屬益州犍為郡南廣縣地。
漢建安二十一年(216),改犍為郡轄地為朱提郡,領朱提、漢陽、南昌、堂螂、南廣五縣,縣境屬益州朱提郡南廣縣地。
公元221年4月,劉備于成都稱帝,分益州為二十一郡,朱提郡仍置,領縣亦有南廣,縣境隸屬與前無異。蜀漢延熙(238~257)年間,于南廣縣立南廣郡,縣境歸益州南廣郡南廣縣,不久廢郡存縣,仍屬益州朱提郡南廣縣。
晉武帝泰始七年(271),合南中建寧、云南、古興、永昌四郡置寧州(州治今云南省曲靖市),并分朱提置南廣,縣境即屬寧州南廣郡南廣縣。
太康五年(284)撤銷寧州,縣境仍屬益州朱提郡南廣縣?;莸厶捕?303),恢復寧州建制,縣境又屬寧州朱提郡南廣縣。
晉懷帝永嘉五年(311)置南廣郡屬寧州,縣境屬寧州南廣郡南廣縣。晉愍帝建興四年(316)五月,廢南廣郡,縣境屬寧州朱提郡南廣縣。
晉元帝永昌年間(322~323)南廣又為寧州朱提郡屬縣。晉成帝咸康年間(335~342),李雄定寧州,又置南廣郡,縣境仍屬寧州南廣郡南廣縣。
晉穆帝時(345~361)安西將軍桓溫平蜀,南廣縣地屬東晉。開皇十七年(597),隋討平爨氏后,于南廣郡舊地置協(xié)州(州治今云南省彝良縣),今縣境屬協(xié)州。隋煬帝大業(yè)初廢協(xié)州入開邊縣(縣治今云南省鹽津縣灘頭),至后仍又荒廢。
唐初,縣境屬戎州僰道縣。武后時置筠州,領縣八:鹽水、筠山、羅余、臨居、澄瀾、臨昆、唐川、尋源。又置連州,領縣六:當為、都寧、邏游、羅龍、加平、清坎。后又置定州、領扶德、支江二縣。該等州縣均為羈縻。歸附唐王朝,屬劍南道(今成都市,后改劍南道西川)戎州都督府(府治今宜賓市)。唐天寶元年(742)改戎州為南溪郡。依舊都督領羈縻州三十六州,今縣境在內(nèi)。天寶七年(748),唐劍南節(jié)度使鮮于仲通被南詔打敗,羈縻筠州、連州等地被南詔占領。德宗貞元四年(788),南詔歸附,筠地各州縣仍屬戎州羈縻。宋咸平四年(1001)將蜀地分為益、利、夔、梓四路,今縣境內(nèi)各羈縻州屬梓州路(路治潼州府,今四川省三臺縣)戎州?;兆谡退哪?1114)改戎州為敘府,徽宗重和元年(1118)改梓州路為潼川府路。
至北宋末。羈縻筠州、連州均屬潼川府路(原梓州路)敘州府(原戎州)所轄。元至元十五年(1278),于今縣境內(nèi)合原筠州、連州而置筠連州,并領騰川縣(縣治今筠連鎮(zhèn)),不久省縣入州。至元十六年(1279),筠連州直隸敘州府。元末至正二十年(1360)紅巾軍將領明玉珍據(jù)蜀稱帝。在重慶建立大夏政權(quán),歷時11年。筠連州治地隸屬依舊。
明洪武四年(1371)滅大夏,同年改筠連州為筠連縣,縣治今筠連鎮(zhèn),改設流官,隸敘州路。洪武六年(1373)敘州路改為敘州府,筠連縣隸敘州府。洪武十年(1377)降高州為高縣,將筠連縣、珙縣并入高縣。洪武十三年(1380)又恢復置筠連縣、珙縣,直隸敘州府。明正德十三年(1518)復置高州,仍領筠、珙二縣。清朝順治十六年(1659)9月,筠連納入清朝統(tǒng)治,縣境人口稀少。至康熙中葉戰(zhàn)亂才平定,曾由慶符縣知縣兼任筠連縣知縣,筠連縣隸屬一仍明制。
雍正六年(1728)對川、滇、黔三省邊界進行了較大調(diào)整,將鎮(zhèn)雄、烏蒙、東川三府劃歸云南省,今四川南部疆界基本確定,將縣屬大、小楠木二園劃歸云南省鎮(zhèn)雄州。嘉慶七年(18 02),筠連縣屬四川省川南永寧道(道治瀘州)敘州府(府治宜賓市)。
光緒三十四年(1908),改永寧道為下川南道,筠連縣即屬四川省下川南道敘州府。民國元年(1912),中華民國成立,是年裁廢道制,以府、州、廳直隸省政,筠連縣直屬四川省敘州府。
民國2年(1913),實行撤府立道,筠連縣屬四川省下川南道(道治瀘州);民國3年(1914)改下川南道為永寧道(道治地同前),筠連屬四川省永寧道;民國18年(1929)撤銷道,筠連縣直屬四川省;民國24年(1935),四川省下設十八個行政督察區(qū),筠連縣屬四川省第六行政督察區(qū)(區(qū)治今宜賓市)。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0年1月9日,筠連縣解放。同年1月,分四川為川東、川西、川南、川北四個行政公署,直隸西南大行政區(qū)。
川南行政公署設瀘州市,筠連縣屬西南大區(qū)(駐重慶市)川南行署宜賓專區(qū),專署設宜賓市(縣級)。1952年9月1日,恢復四川省,撤銷西南大行政區(qū)和川南行政公署,筠連縣屬四川省宜賓專區(qū)。
1953年8月,經(jīng)宜賓專區(qū)行政公署批準,高縣第四區(qū)(區(qū)治沐愛場)、第五區(qū)(區(qū)治落木柔場)、第七區(qū)(區(qū)治蒿壩場)所轄1鎮(zhèn)、20鄉(xiāng)、156個村劃歸筠連縣。1968年8月,改宜賓專區(qū)為宜賓地區(qū),筠連縣即屬四川省宜賓地區(qū)。1996年10月,經(jīng)國務院批準撤銷宜賓地區(qū),設地級宜賓市,筠連屬宜賓市管轄。
9. 播州區(qū)是遵義縣嗎
遵義市是貴州省下轄的地級市。
遵義,地處中國西南腹地,位于貴州省北部,介于東經(jīng)106°17′22″—107°26′25″,北緯27°13′15″—28°04′09″之間,北依大婁山,南臨烏江,古為梁州之城,是由黔入川要沖,黔北重鎮(zhèn)。
遵義市轄2個市轄區(qū)(紅花崗區(qū)、匯川區(qū))、8個縣(遵義縣、桐梓縣、綏陽縣、正安縣、鳳岡縣、湄潭縣、余慶縣、習水縣)、2個自治縣(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代管2個縣級市(赤水市、仁懷市)。
10. 遵義市播州區(qū)是什么時候成立的
大發(fā)渠位于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qū)平正仡佬族鄉(xiāng),由團結(jié)村黨員支書黃大發(fā)帶頭開鑿修建。水渠經(jīng)過3座大山、大小9個懸崖、10多處峻嶺,大土灣巖、擦耳巖和灰洞巖最為險要,要從懸崖峭壁上打出半幅隧道才能通過。1995年一條跨3個村、10余個村民組,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水渠終于完工。
紅旗渠,是一個人工修建的灌渠(英文名Red Flag Canal)位于河南安陽林州市,林州處于河南、山西交界處,歷史上嚴重干旱缺水。
Hash:33616affdee8d4db5075fb1af30ecc46011db1ae
聲明:此文由 謝絕崇拜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