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滁州▍吳敬梓故居,好講究的名人故居!
清朝全椒人吳敬梓是諷刺小說的鼻祖、《儒林外史》的作者。他的故居位于滁州市全椒縣襄河鎮(zhèn)河灣街,又稱“遺園”,意為“遺世而獨立”。
吳氏祖宅,建于1668年前后十年間,當時是吳敬梓的曾祖父吳國對考中進士時所建的,在太平天國時期又被推毀,現(xiàn)在的遺園是在原址上復(fù)建完成的。
康熙四十年(1701年),吳敬梓出生于全椒縣(今屬安徽省滁州市)一個書香世家。23歲之前,吳敬梓一直過著“家本膏華,性耽揮霍”的貴族子弟生活,直至而立之年,屢試不第,在家鄉(xiāng)郁郁寡歡。直至49歲,終于寫就天下奇書《儒林外史》。
吳敬梓的一生,人如其文,放蕩慷慨、游離于功名利祿之外。其文則俯仰百年,寫幾代儒士在科舉制度下的命運,可謂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魯迅對《儒林外史》推崇倍至,稱“在中國歷來作諷刺小說者,再沒有比他更好的了?!?/p>
法國權(quán)威性拉魯斯大百科全書評價它:“《儒林外史》是一部最優(yōu)秀的小說。”
美國亨利W.韋爾斯在《論儒林外史》中說:“《儒林外史》是一部極為出色的著作,可躋身世界文學(xué)杰作之林,足以與意大利的薄伽丘、西班牙的賽萬提斯、法國的巴爾扎克和英國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抗衡?!?/p>
當代著名詩人臧克家曾贊:“一部外史說儒林,從此全椒屬敬梓”。
清代文豪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成就了全椒千年儒鄉(xiāng)的美名。
故居的“三進三出”
吳敬梓故居占地面積7190平方米,建筑面積2850平方米。故居整個建筑群為三進三出,分為八個展區(qū),分別為正宅東進、正宅中進、正宅西進、民俗生活展區(qū)、祖祠“延陵堂”、賜書樓、文木山房、西花園敞軒。故居主體建筑特色為磚木結(jié)構(gòu),青磚清水墻體,蝴蝶瓦屋面,馬頭墻硬山形式。正是“故土全非遂之江上,遺園猶是換了人間”。
故居入門之處的講究
吳敬梓故居大門外正對方有一座照壁,古代是用來聚財和辟邪的。大門正上方的牌匾“吳敬梓故居”由歐陽中石先生書寫,大門兩側(cè)的有全椒縣文化名碩項東升先生所撰“三秀門斯在,九州被有余”對聯(lián),著名書法家旭宇先生所書。三秀門是指孝子之門,說得是柳宗元的一個典故,壽州孝子李氏,其孝心連靈芝也被深深地感動,一年開了三次花。至此,便以靈芝三秀比喻至孝的代名詞?!熬胖荼挥杏唷笔墙?a href='/sanguo/' target=_blank>三國時期孔融向曹操舉薦一個叫邊讓的典故,指遺園主人吳國對的才能杰出,做九州之官都綽綽有余(被,覆蓋。有余,不足之反用)。
“千秋快士”指的是誰
進門后的是正一廳,內(nèi)有橫匾“千秋快士”,是鑒于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當中的一個人物形象杜少卿,其被朋友稱之為千秋快士,實則是朋友對杜少卿的一個評價,借此作為吳敬梓故居的一副匾額。兩側(cè)有對聯(lián)“諷世秉公心只三寸柔毫別開生面,置園還舊貌憑一灣秋水宛見伊人”另故居后門有一副“三讓傳先圣,七簽待后賢”對聯(lián)。
“鼎盛最數(shù)全椒吳”由來
故居?xùn)|一進的堂屋照壁之上鐫刻有:“五十年中,家門鼎盛,陸氏則機云同居,蘇家則軾轍并進,子弟則人有鳳毛,門巷則家誇馬糞。”選自于吳敬梓的著作《移家賦》,是說吳敬梓祖父和曾祖父兩輩四十八年間家族內(nèi)部總共出了六位進士,明清時期的全椒,除了城內(nèi)的縣衙和學(xué)宮外,較大的就是隔河相望的三座深宅大院,是吳敬梓曾祖父輩三兄弟進士歸來所建,可見吳敬梓家族科舉鼎盛,家世輝煌,名聲遠播大江南北。難怪時人曾贊曰“國初以來重科第,鼎盛最數(shù)全椒吳”。
東二進
故居?xùn)|二進是吳敬梓祖父們的起居室,右邊是吳敬梓祖父吳旦的起居室,室內(nèi)陳列著他的五品官服,吳旦39歲就去世,兒子吳霖起由他的弟弟吳勖養(yǎng)大。吳勖是吳敬梓的叔祖父,室內(nèi)陳列著他的秀才清官。
西三進是最大的一個靠間,吳敬梓和他的父親吳霜起所居,右邊是吳敬梓的婚房,左邊是他的書房,書房里陳列著吳敬梓生前唯一的一幅手跡,現(xiàn)是國家的第一文物,珍藏在故宮博物館。
東三進
東三進是吳國對的起居室,他是吳敬梓的曾祖父,吳國對在他的幾個兄弟當中出道最晚,四十三歲時才考中進士,但考取的功名卻是一甲三名探花,不僅受到了皇帝的召見,而且曾百箱經(jīng)典,賜全椒吳門書香門第。抬頭上方的匾額“唯才是舉”,是吳國對任順天學(xué)政和福建主考時為朝廷選拔人才的宗旨。中堂兩側(cè)的對聯(lián)是:晚遇方榮光,三殿盧傳,久重溫語;中懷原淡泊,青云路近,綠野堂開。這是對他的一生評價。
雅致花園
漫步遺園內(nèi),處處彌漫著一股濃濃的書香之氣,似乎能夠感受到吳敬梓磊落逍遙的人生之味。
花園里有一座賜書樓,賜書樓是吳國對考上進士之后皇上賜予,里面存放著許多書籍,門前的對聯(lián)是:萬軸懸牙墨莊無過,一編在手塵世渾忘。吳家傳家之寶就是書籍。
來源: 全椒文旅
主辦: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運維:滁州學(xué)院蔚然新媒體中心
編輯:謝申嬌,初審:賁方舟,審稿:劉永江
聯(lián)系:chzu@qq.com (如覺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點個贊,點亮在看更好看↓
探訪南京吳敬梓故居——秦淮水亭 吳敬梓
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號粒民,中國偉大的諷刺文學(xué)家,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稱“文木老人”,又因自家鄉(xiāng)安徽全椒移至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稱“秦淮寓客”。
雍正十一年(1733),三十三歲的吳敬梓離開故鄉(xiāng)全椒,移家南京,寓居于秦淮水亭。隨著接觸面的廣泛,進一步拓寬了吳敬梓的視野,吳敬梓看到:“有心艷功名富貴而媚人下人者;有依仗功名富貴而驕人代傲人者;有假托無意功名富貴自以為高、被人看破恥笑者?!痹跉v經(jīng)世態(tài)炎涼、看透八股取士的腐朽性之后,吳敬梓以莊諧兼擅的妙筆,在南京創(chuàng)作了中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積十年之余,終于成書。
吳敬梓故居位于南京清溪河與秦淮河交界處,毗鄰古桃葉渡,名為秦淮水亭。因讓位于桃葉渡建設(shè),吳敬梓原故居遷居到秦淮河南岸東關(guān)頭上。
吳敬梓開始創(chuàng)作《儒林外史》時,已經(jīng)窮困潦倒,全靠典當衣物、賣文和周遭的朋友接濟為生。冬日天寒地凍,吳敬梓居住的屋中無火取暖,夜間寫書寒氣逼人,忍無可忍之時,他便邀約一些窮朋友,乘著月光 繞城跑步取噯,稱之為 '暖足”。他的好友程晉芳在《文木先生傳》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出城南門,繞城堞行數(shù)十里,歌吟嘯呼,相與應(yīng)和,逮明,入水西門,各大笑散去,夜夜如是,謂之暖足?!?/p>
1701年農(nóng)歷5月,作為長房長孫的吳敬梓出生在全椒縣河灣街的遺園中。他自小聰明睿智,記憶力超凡,生性不善與同齡兒童嬉戲玩耍,他最喜愛的一事就是鉆到后院的“賜書樓”中,徜徉在書海之中。這不但奠定保他豐富的常識涵養(yǎng),還造就了他極其深厚的文學(xué)功底,為他以后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在他13歲時,長年有病的母親早早過世。少年失慈母,對于幼小的吳敬梓來說,是帶給他人生的生效苦難。第二年,父親出仕任江蘇贛榆縣八品教諭。失去母親的吳敬梓隨父親北上贛榆任所,并往復(fù)天贛榆和全椒兩地。
1723年,吳敬梓父親在贛榆回來的第二年就在心情郁悶中撒手人寰。這使吳敬梓又遭受了人生的第二次重大苦難。這個襄水之畔的大宅第中,因他父親的離去而把他過早地推上了“身獨擔(dān)”的境地。同年,他考取了秀才,在科舉道路上邁出了第一步,也是最后一步。1728年,在鄉(xiāng)試預(yù)試的滁州考場上,他因講了一些不合時宜的獨到見解而遭受到主考官的“嚴加訓(xùn)斥”,這就更加深了他對科舉弊端的反感和厭惡。這一事件,在性格高傲的吳敬梓一生中,被認為是永遠抹不平的奇恥大辱,也中對他理想信念的一次重大傷害。
1729年,29歲的吳敬梓愛妻陶氏病逝,使他再度遭遇到人生第三次重在苦難。幾年后,他從失妻的痛苦中解脫出來,迎娶了“高義”的儒醫(yī)葉草窗之女為妻。但是面對無休無止的家族紛爭和無情的遺產(chǎn)爭奪,他感到不堪忍受。終于,他橫下心來,在1733年早春的一個凌晨,帶領(lǐng)葉氏和長子吳烺,從門前乘船移家到南京秦淮河畔居住,開始了他三十而立后人生道路的重大轉(zhuǎn)折。
雍正十一年(1733),三十三歲的吳敬梓離開故鄉(xiāng)全椒,移家南京,寓居于秦淮水亭。隨著接觸面的廣泛,進一步拓寬了吳敬梓的視野,吳敬梓看到:“有心艷功名富貴而媚人下人者;有依仗功名富貴而驕人代傲人者;有假托無意功名富貴自以為高、被人看破恥笑者。”在歷經(jīng)世態(tài)炎涼、看透八股取士的腐朽性之后,吳敬梓以莊諧兼擅的妙筆,在南京創(chuàng)作了中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積十年之余,終于成書。
吳敬梓立像身穿長袍,體瘦面朗,儀態(tài)軒昂,右手按在平展于石面的書頁之上,深邃的雙目凝視著前方,表現(xiàn)出狷介豪放,不慕榮利的剛正氣質(zhì)。
中年奮筆老益貧。移家南京后,出于對既往生活的反思,他寫下了著名篇章《移家賦》,這是他充滿深情的人生自傳。從而,才能使我們后代對他和他的家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南京,他的名聲和才學(xué)很快在文壇中得到了確認,他被推為“文壇祭酒”。約在四十歲左右,他參與了南京文人修建《秦伯祠》活動,為此,他最后將全椒的故居變賣以資修建。從此,他便很快落入到貧困境地。常常要靠親友的接濟才能度日。就在其貧病境遇中,他以約十年的時間創(chuàng)作了《儒林外史》。
1754年,他攜幼子去揚州。就在揚州,他的在京供職內(nèi)閣中書的大兒子吳烺,有個同事新科進士王又曾,南下回鄉(xiāng)路過揚州慕名前來拜訪他。他們相會于王又曾的舟船中,相見恨晚,酒喝到半夜。當吳敬梓回到后土祠的寓所,當晚就因糖尿病并發(fā)腦溢血,救治不及而溘然去世。
吳敬梓紀念館:名重天下 文醒士林 吳敬梓
吳敬梓和儒林文化是全椒珍貴的文化資源,以吳敬梓故居、吳敬梓紀念館為中心,已經(jīng)建設(shè)起一座占地240畝的儒林文化主題公園,是一個以儒林文化為精髓,徽派建筑為主體,以生態(tài)和自然山水園林為基礎(chǔ)的文化、休閑的多功能城市綜合體。
古老的襄河穿城而過,一座座古橋橫跨在襄河上,河水蕩漾,橋影婆娑,柳蔭成行,花團錦簇,古建筑、古橋、長廊、亭閣、廣場、儒林文化碑刻,沿著襄河組成了一道儒家文化長廊,漫步其中,人們不僅可以受到濃濃的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還可以盡情享受文化生活的愉悅閑適。從中,我們看到的是文化的惠澤與力量。
沿襄河出紅欄橋迤邐向西,右手綠水漣漪的是舟門澗、古代全椒的護城河?,F(xiàn)澗已疏寬,改名“新襄河”。過河上敬梓橋,一帶高丘上,青堂瓦舍,粉墻掩映,殿閣參差,便是吳敬梓紀念館。隔河遙對,是吳敬梓的故居“探花第”故址。高丘的西北方是一個古校場,吳敬梓叔祖吳勖倡建的北極閣遺址。南面隔襄河即是吳敬梓少年時讀書登臨的尊經(jīng)閣。在這里建館,確能發(fā)思古之幽情,更深刻理解作家和他的作品。
吳敬梓紀念館是三廳四廡兩回廊的仿明清風(fēng)格的古典式建筑。層臺高疊之上,幾十根米紅廓柱拔地撐起雄偉的大殿,拼花護欄環(huán)繞出曲折的回廊,飛檐斗拱,景窗深幽。整個紀念館建筑結(jié)構(gòu)氣勢莊嚴、古樸、典雅,既有南方園林之秀,又有北方古建之雄。設(shè)門廳、過廳、正廳、展廳四部分,依山巒體勢分三個層次,高低落差7米。門廳上方鑲嵌石額館名一方,為原全椒縣委書記、安徽省省長王郁昭所書。門廳兩側(cè),置巨大鼓形旗桿石四方,旗桿石為“探花第”遺物。
進入門廳,只見矗立在第二層平臺的過廳中間,是一塊直立的碑,正面刻的是魯迅手書:“迨吳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于是說部中乃始有足稱諷刺之書?!边@是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對《儒林外史》的評價,充分肯定了它在文學(xué)史上的崇高地位。碑陰鐫刻吳敬梓生平。
正廳前草坪中央,塑吳敬梓著長衫立銅像一尊,高約十多米,長須,挺立,微睨,中年模樣。與正廳坐像,俱為浙江美院葉慶文教授塑。參依吳敬梓裔孫吳熾棨形象為創(chuàng)作所本。若無所思而有所思。我們想象的吳敬梓,大約總免不了從《儒林外史》中幾個人物來揣測,但這里的他,不是王冕沖淡恬遠,也不是杜少卿的瀟灑倜儻。他年近“天命”,歷經(jīng)冷暖浮沉而塊壘難平;他“暖足”歸來,正稍事喘息而又將遠程跋涉;他看世態(tài)太深,所以嚴肅的表情中不無沉重和悲哀。
立像后面,懸康南海女弟子蕭嫻先生“儒冠不保千金產(chǎn),稗說長傳一部書”聯(lián)的大廳,便是紀念館的正廳。迎面為吳敬梓全身端坐雕像。手執(zhí)書卷。上方懸梁匾額為王蘧常“名重儒林”、沙孟?!绑@才曠逸”與鄉(xiāng)人所書“天獨予文”三方?!疤飒氂栉摹睘閰蔷磋鳌兑萍屹x》中的句子,是作者“天生我才”之李太白式的狂放與自信,不失為吳敬梓個性與價值的極佳注腳。
正廳館內(nèi)收藏有《儒林外史》的各種版本以及吳敬梓的其他著作,如迄今發(fā)現(xiàn)最早的刻本《臥閑草堂本》、民國時期的《增補齊省堂本》以及《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詩說》,還有吳敬梓七言古詩手跡《奉題雅雨大公出塞圖》的縮小件(原件大約長二米、寬一米,是我國一級文物,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這也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吳敬梓傳世的唯一手跡,彌足珍貴。
東廡展出的是研究吳敬梓和《儒林外史》的專著、論文,還有散見于報刊上的論文的復(fù)印件。此外,吳敬梓紀念館還仿古代全椒建“先賢祠”之習(xí)俗,另辟出一室,名之為“先賢堂”,將全椒先賢(含個別旅居全椒,有重大影響的)予以繪像圖解方式展示于室內(nèi),漢有劉平、宋有張洎,明有憨山、戚賢,清有吳山尊、金兆燕、薛時雨等等,使人更加深入地了解西漢即已置縣的這塊土地,是淮南著名的山水古邑,文化名邦。吳敬梓生于斯,也印證了古語“人杰地靈”。
站在正廳外的臺坪上,隨銅像吳敬梓的目光方向望去,仿佛古老的探花第邊,拖板橋旁,吳敬梓登上小船,懷著“逝將去汝”的心情離開全椒。而今全椒人耗資百萬,建成吳敬梓紀念館,“慎勿學(xué)吳敬梓”的時代已一去不返了,“偉大也要有人懂”,作家終于得到了人民的理解和崇敬?!苞Q歸云外,應(yīng)不戀橋邊紅葉、巷口烏衣”,魂兮歸來!
【游覽指南】(1)安徽省全椒縣吳敬梓紀念館地址: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城西北隅走馬崗(參觀完吳敬梓紀念館,走過馬路即可繼續(xù)參觀吳敬梓故居)(2)在滁州市可乘坐101路公交至全椒縣太平文化廣場,沿文化長廊步行一公里(3)或在全椒縣城乘坐3路或10路公交可達(4)滁州市全椒縣吳敬梓紀念館和吳敬梓故居均實行免費登記游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