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文化的景點 - 巴渝文化的文化特色
導讀:巴渝文化的景點 - 巴渝文化的文化特色 1. 巴渝文化的文化特色 2. 巴渝文化有哪些代表元素 3. 巴渝文化的代表是什么 4. 巴渝傳統(tǒng)文化 5. 巴渝文化內(nèi)涵 6. 巴渝文化發(fā)源地 7. 巴渝文化的文化特色有哪些 8. 巴渝文化的文化特色是什么 9. 巴渝文化的文化特色是 10. 巴渝文化的形成
1. 巴渝文化的文化特色
重慶人性格有三大特點:
(1)火辣外向。重慶人出門就上坡,擠公交車猶如沖鋒陷陣,夏天持續(xù)的高溫把桌椅板凳都烤熱了,冬天綿綿不盡的大霧使重慶人性格煩躁,他們動口動手,性格剛烈而火辣。這是重慶人很獨特的性格特征。
(2)豪爽耿直。耿直是重慶人的自稱。"耿直"在重慶人口中是"正直"、"真誠"、"果斷"以及"不虛偽"、"不做作"等意思的代名詞,這些意思均源自于重慶人性格豪爽剛烈、粗獷頑強、無懼無畏、自尊心強的秉性。
(3)吃苦耐勞。地理條件造就了重慶人相當能吃苦耐勞,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別的地方是極其稀罕的。
重慶文化:
巴渝文化是長江上游最富有鮮明個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國在歷史的發(fā)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
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間,大自然的熏陶、險惡的環(huán)境,練就一種頑強、堅韌和剽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戰(zhàn)而稱。巴人的軍隊參加周武王討伐商(殷)紂王戰(zhàn)爭,總是一邊唱著進軍的歌謠,一邊跳著沖鋒的舞蹈,勇往直前,古代典籍之“武王伐紂,前歌后舞”。
古代巴族能歌善舞,其歌舞內(nèi)容主要是從“戰(zhàn)舞”發(fā)展演變而成的巴渝舞,后來逐步成為一種專供表演的宮廷舞蹈。巴渝舞是集體舞蹈,它剛勁有力,富有氣勢,到了漢代,巴渝舞被列為宮廷宴樂,在宮廷慶典時進行演示。
重慶的山歌民謠中各種類型的勞動號子豐富多彩,三峽纖夫與險灘惡水搏斗高唱“川江號子”,打石頭有“石工號子”,抬滑竿的有“報路號子”。自古以來巴人又喜歡“擺龍門陣”(講故事),民間口頭文學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直至今日喜歡“擺龍門陣”依然是重慶民間文學的一大特色。
2. 巴渝文化有哪些代表元素
重慶歷史文化是重慶地區(qū)經(jīng)過長期發(fā)展形成的一種區(qū)域文化。包括移民文化,步行街文化,巴渝文化和陪都文化。
因古代流經(jīng)重慶的嘉陵江稱為渝水,故重慶古名為渝州,至宋徽宗年間,改名為恭州。宋孝宗于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2月禪讓于宋光宗,光宗為孝宗第三子,封恭王,其封國就是恭州;按宋代制度,由宗室藩王入承大統(tǒng)者,其原封邑即稱為“潛邸”,例于即位大典中升為府,故同年8月就升恭州為重慶府。對于命名為重慶現(xiàn)有三種解釋:[1]
宋光宗藩封在恭州,是為一慶,后又由恭州承嗣天子大位,這是二慶,故美其名曰“重慶”;
宋光宗即位時,其祖母憲圣慈烈皇后尚在,稱壽圣皇太后,其父親孝宗稱太上皇,這二位均臨視了光宗的登基慶典,故曰“重慶”,于是恭州就被命曰“重慶”府;
明代《蜀中廣記·郡縣古今通釋·重慶府》所載:“重慶者,以其介紹、順二慶之間也”,即因重慶之南為紹慶府(治今彭水),之北為順慶府(治今南充市),重慶介乎其間,所以稱“重慶”。
3. 巴渝文化的代表是什么
巴渝文化簡介
巴渝文化是長江上游地區(qū)最富有鮮明個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國在歷史的發(fā)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
古代民族:古巴族
民俗特點:能歌善舞、由“戰(zhàn)舞”發(fā)展為巴渝舞;民歌也相當有名,巴山調(diào)成為一種富有民歌味的詩體形式
文化景點:坐落于渝北區(qū)兩路鎮(zhèn)的巴渝民俗博物館
文化特色:重慶男兒熱情似火而又堅韌豪邁,女兒柔情似水而又英氣勃勃
墓群:南屏墓群、小田溪墓群、荊竹壩懸棺葬墓 群、冬筍壩船棺葬墓群
重慶歷史發(fā)展
古代重慶
重慶古稱巴國,秦始皇時期改名為江州,隋朝改為渝州,北宋時期改為恭州。南宋皇帝趙光宗改名重慶,并升格為府。在南宋時期,重慶由于地勢險要成為邊疆,城市擴到了現(xiàn)在的七星崗通遠門一帶。古代重慶雖有一些變化,但真正的經(jīng)濟騰飛從近代開始。
抗戰(zhàn)時期
1890年,清朝政府和英國在《煙臺條約續(xù)增專條》簽字,重慶正式成為通商口岸。使重慶成為當時全國最時尚的城市,大街上的摩登女郎穿著旗袍和高跟鞋,擦著濃郁的香水,家里有自來水和電燈,很新潮。1937年11月16日,國民黨國防最高會議決定遷都重慶,1941年美國對日宣戰(zhàn)之后,國際輿論將重慶評為全球第三英雄城市。
解放直轄
解放后,重慶作為西南軍政委員會的首府,第一次直轄,鄧小平、劉伯承、賀龍等革命家主政大西南,為重慶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建國初期修建了成渝鐵路,1952年7月1日通車。這條鐵路既拉動經(jīng)濟,至今仍是重慶的經(jīng)濟大動脈之一,在修建過程中,還發(fā)現(xiàn)了“紫陽人”,引起文化界轟動。
計劃單列
1983年2月,國務院決定撤銷永川地區(qū),并入重慶。在老重慶基礎上,增加了永川、江津、璧山、大足、銅梁、合川、榮昌、潼南八縣,區(qū)域擴展為“9區(qū)12縣”。同月,重慶計劃單列,中央的定位是:“(重慶)以相當于一個省的經(jīng)濟管理權利,由市直接承擔完成國家計劃和上繳財政的責任?!?/p>
重慶直轄
1997年3月14日,全國人大通過設立重慶直轄市,原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qū)并入重慶;6月18日,直轄掛牌,全市區(qū)域擴展到8.2萬平方公里,人口3100萬,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1350億元。隨著長江經(jīng)濟帶開發(fā)、三峽工程建設和百萬移民遷建,特別是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的實施,重慶被推到了國家現(xiàn)代化建設重大戰(zhàn)略的交匯點。
重慶歷史景點
重慶市人民大禮堂
位于渝中區(qū)人民路學田灣,于1951年6月破土興建,1954年4月竣工,是一座仿古民族建筑群,也是重慶獨具特色的標志建筑物之一。建筑氣勢雄偉,金碧輝煌,是中國傳統(tǒng)宮殿建筑風格與西方建筑的大跨度結(jié)構(gòu)巧妙結(jié)合的杰作,以其非凡的建筑藝術蜚聲中外。
湖廣會館
于重慶市渝中區(qū)東水門正街4號。又名禹王廟。抗戰(zhàn)時為軍用203倉庫,現(xiàn)為重慶市商業(yè)儲運倉庫。由于長期以來遭受自然和人為的破壞,大山門被拆毀,殿堂房舍毀壞嚴重。大殿坐北向南,原為歇山式屋頂,現(xiàn)已改為普通屋頂,抬梁式屋架。
磁器口古鎮(zhèn)
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qū)嘉陵江畔,東臨嘉陵江,南接沙坪壩,西接童家橋,北靠石井坡,距主城區(qū)3公里。磁器口古鎮(zhèn)擁有“一江兩溪三山四街”的獨特地貌。馬鞍山踞其中,左邊金碧山,右邊鳳凰山,三山遙望。鳳凰、清水雙溪瀠洄并出,嘉陵江由北而奔,形成天然良巷。
通遠門
三千年巴渝文化,留存至今的歷史文化遺跡有多少?對城墻文化而言,重慶古城九開八閉17座城門,歷600年滄桑變遷,如今只剩下通遠門和東水門兩座。現(xiàn)在墻體被補修,還恢復了城墻上的箭垛,還通遠門以冷兵器時代的特色。城墻頂上還有三座浮雕,敘述了三個與通遠門相關的筑城、守城、攻城歷史故事。
巴蔓子墓
俗稱“將軍墳”,坐落在渝中區(qū)七星崗蓮花池渝海大廈下方(上海一百旁的家具店負一樓)墓地為拱形石洞,面積約20平方米。墓由石條砌成六角形,棱高約1米。頂為圓形,以三合灰封砌。正面嵌青峽石碑,現(xiàn)存墓碑為民國初榮縣但懋辛題,曰“東周巴將軍蔓子之墓”。
釣魚城
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坐落在重慶市合川城東5公里的釣魚山上,其山突兀聳立,相對高度約300米。山上有一塊平整巨石,傳說有一巨神于此釣嘉陵江中之魚,以解一方百姓饑饉,釣魚城由此而得名。
大足石刻
位于中國直轄市重慶大足區(qū)境內(nèi),距重慶主城九區(qū)167公里,有74處5萬余尊宗教石刻造像。它是唐末、宋初時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題材為主,儒、道教造像并陳,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寶頂山摩崖造像為著。北山摩崖造像長約三百多米,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chǎn)。
巴蜀古文化中心
巴蜀古文化中心位于重慶市渝中區(qū)到南岸區(qū)的主干道左側(cè)一葫蘆狀淺谷中,占地4600平方米。其建筑古樸、典雅、別致,樓、臺、館、榭全部置于水面。所展示的人文景觀,除民俗、建筑外,還反映了古文化、民間工藝和生產(chǎn)技術,自有一番特色。
建文峰
位于重慶市巴南區(qū)南泉鎮(zhèn),山腳便是重慶著名的休閑度假勝地——南溫泉與花溪河。建文峰景色宜人,植物資源豐富。建文峰海拔504米,是南泉鎮(zhèn)的最高峰。建文峰聞名還因為那兒曾是解放重慶的主戰(zhàn)場——“南泉之戰(zhàn)”遺址,也是重慶市青少年教育基地之一。
黃山陪都遺跡
位于重慶市南岸區(qū)黃山。為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環(huán)境風貌保存較好的一處陪都抗戰(zhàn)遺跡。民國28年(1939)夏,在此修筑官邸,黃山因此成為國民政府軍政要員的決策中心。
重慶民間藝術
綦江農(nóng)民版畫:先在木板上雕刻出圖畫,再拓印而成的純手工之作
銅梁龍燈:既是彩扎的龍和燈,又是以龍和燈為道具的舞蹈
烏江船工號子:漢族民歌,屬于號子的一種
秀山花燈:集宗教、歌舞、雜技、紙扎藝術為一體的民間表演藝術
八版鑼鼓:民樂演奏形式,曲牌多,表現(xiàn)力豐富
木洞山歌:重慶市巴南區(qū)木洞鎮(zhèn)民眾傳唱的山歌歌種
梁平竹簾:又稱梁山竹簾,漢族民間手工藝品,竹簾畫的一種
合川峽硯:采用合川釣魚城下嘉陵江瀝濞峽段的天然峽石精雕細琢
榮昌夏布:因輕柔勝絲,避暑爽身,實為暑天衣料佳品而得名
榮昌折扇:榮昌縣四寶之一,其精雅宜士人,其華燦宜艷女
重慶民俗風情
土家族擺手舞
土家族最富民族特色的節(jié)日是年節(jié),節(jié)日中最富民族特色的歌舞是“舍巴日”,也就是擺手舞。酉陽縣土家族在祭祀祖先、祈禱過年、喜慶佳節(jié)等活動中的一種群眾性舞蹈。
裸浴
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東泉河讓失明的母親恢復視力,重新看清世界;有一處美麗風景,勤勞樸實的人們在春光下裸浴,享受著東泉溫柔的撫摸。據(jù)了解白天裸浴多數(shù)為少年、中老年人;傍晚姑娘們才到河邊沐浴。
哭嫁
土家姑娘的結(jié)婚喜慶之日是用哭聲迎來的。新娘在結(jié)婚前半個多月就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余,至少三、五日??藜薷栌小翱薷改浮薄ⅰ翱薷缟?、“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頭”、“哭戴花”、“哭辭祖宗”、“哭上轎”等等。
都市旅游節(jié)
巴渝風情大型文藝晚會,“流金歲月”陪都文化展,巴渝傳統(tǒng)民間技藝表演,傳統(tǒng)燈會,作一天重慶人專項旅游,“夢回故鄉(xiāng)”巴渝尋根游,美食購物專項一日游。時間:元月1日-2月30日;活動地點:渝中區(qū)。
磁器口廟會
磁器口廟會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古鎮(zhèn)最具特色的傳統(tǒng)活動。每逢農(nóng)歷初一、十五,以及釋迦牟尼出生日、觀音菩薩生日、春節(jié)、放生日等等,很多人都來磁器口趕廟會,燒香拜佛,求愿還愿。這個時候的磁器口滿街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美食飄香,好不? ??鬧。
大足寶頂香會
每年正月中旬至三月初前后四五十天內(nèi)在大足寶頂舉行,農(nóng)歷二月初一、十五、十九日上山拜佛者最多。其中十九日的觀音菩薩生辰日為香會正期,尤為熱鬧。寶頂香會雖為佛事,但現(xiàn)已融入旅游、娛樂、民俗、商貿(mào)等活動。
4. 巴渝傳統(tǒng)文化
重慶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名城。遠在兩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這片土地上就出現(xiàn)了人類的生息繁衍活動;到新石器時代,已有較稠密的原始村落,分別居住著夷、 濮、苴、奴、賓、共、(rang)、(dan)等八個民族。正是這些最早的重慶居民,創(chuàng)造了重慶最古老的歷史文明。約在三四千年前的夏商周時期,以重慶為中心地帶的大片地區(qū),已形成強大的奴隸制部族聯(lián)盟,統(tǒng)稱"巴"。
相傳夏禹王分華夏為九州,梁州所屬就有"巴"。在甲骨文中,也有關于"巴方"的記載。郭沫若先生對此有詩贊曰:"巴蜀由來古,殷周已見傳。"從"巴"到"重慶",名稱屢經(jīng)歷史的變遷。周慎靚王五年(前316年),秦滅巴國,置巴郡。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巴郡為其一。
漢朝時候巴郡稱江州。魏晉南北朝時期,先后更名荊州、益州、巴州、楚州。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以渝水(嘉陵江古稱)繞城,改楚州為渝州。這就是重慶簡稱"渝"的來歷
5. 巴渝文化內(nèi)涵
重慶長壽區(qū)菩提古鎮(zhèn)2021巴渝文化節(jié)開幕。主辦方長壽菩提古鎮(zhèn)介紹,巴渝文化節(jié)是長壽菩提古鎮(zhèn)四大節(jié)慶活動之一,以巴渝文化為核心打造,以巴渝地區(qū)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活動。文化節(jié)由漢風雅集、手游線下爭霸賽、全甲表演、文藝演出等五大活動組成,活動將持續(xù)到5月10日。
6. 巴渝文化發(fā)源地
重慶在淮安的西南西南。重慶市簡稱巴和渝,別稱山城,渝都,霧都,橋都,中國西部唯一的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世界溫泉之都,長江上游經(jīng)濟中心,金融中心,藝術,文化,教育中心。水,陸,空綜合交通樞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3000多年,是巴渝文化的發(fā)祥地。因嘉陵江古稱“渝水”,所以重慶又簡稱“渝”。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改渝州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趙悙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為光宗皇帝,稱為雙重喜慶,稱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得名。
7. 巴渝文化的文化特色有哪些
重慶西是現(xiàn)在重慶主要的鐵路客運站,有動車組也有普速客車,同時預留了高鐵線路接入的站場,這座車站靠山而建,只有東邊一處廣場,目前重慶西站接發(fā)的旅客列車有渝貴鐵路、襄渝鐵路、蘭渝鐵路、成遂渝鐵路、成渝高鐵方向的列車,以后渝昆高鐵和西渝高鐵也要接入該站。
8. 巴渝文化的文化特色是什么
蜀崇文 巴尚武巴圖騰:白虎、巴蛇蜀圖騰:太陽神鳥文明形態(tài):巴文化區(qū)多山,狩獵文明蜀文化區(qū)平原,農(nóng)耕文明古代歷史名人:巴文化:巴蔓子(救國將軍)、甘寧(重慶忠縣人),司馬相如(南充人)蜀文化:楊慎、花蕊夫人、卓文君(成都人),武則天(廣元人),李白、歐陽修(綿陽人),三蘇(眉山人),陳子昂(遂寧人)近代歷史名人:巴文化:軍魂朱德(南充人),劉伯承(重慶開縣人),聶榮臻(重慶人),鄧小平(廣安人),張愛萍(達州人)蜀文化:巴金、劉湘(成都人),郭沫若(樂山人),茂戌六君子之一楊銳(德陽人),茂戌六君子之一劉光第(自貢人)你會發(fā)現(xiàn),蜀文化區(qū)文人墨客甚多,巴文化區(qū)忠勇良將甚廣。
9. 巴渝文化的文化特色是
1.大禮堂
推薦理由:重慶人民大禮堂? ?筑氣勢雄偉,金碧輝煌,是中國傳統(tǒng)宮殿建筑風格與西方建筑的大跨度結(jié)構(gòu)巧妙結(jié)合的杰作,以其非凡的建筑藝術蜚聲中外。
2016年9月,重慶市人民大禮堂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chǎn)”名錄。
2.湖廣會館
推薦理由:湖廣會館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湖廣會館位于重慶市渝中區(qū)東水門長江邊,系廣東所、齊安公所、禹王宮等清初古建筑群及仿古新建筑群的統(tǒng)稱,是目前已知全國城市中心區(qū)最大的古會館建筑群。
3.釣魚城
合川釣魚城,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重慶十大文化符號之一。
推薦理由:1259年發(fā)生在釣魚城長達36年的“釣魚城保衛(wèi)戰(zhàn)”,不僅是南宋王朝與蒙古大軍之間的生死決戰(zhàn),更是改變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一場具有重大意義之戰(zhàn),創(chuàng)下了中外戰(zhàn)爭史上罕見的以弱勝強的戰(zhàn)例,釣魚城因此被阿拉伯人譽為“東方麥加城”、“上帝折鞭處”。
4.磁器口古鎮(zhèn)
磁器口古鎮(zhèn)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qū)嘉陵江畔,東臨嘉陵江,南接沙坪壩,西接童家橋,北靠石井坡,距主城區(qū)3公里。
推薦理由:磁器口古鎮(zhèn)擁有“一江兩溪三山四街”的獨特地貌。磁器口古鎮(zhèn)蘊含豐富的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紅巖文化和民間文化,各具特色。一條石板路,千年磁器口,是重慶古城的縮影和象征,被贊譽為“小重慶”。
5.通遠門
推薦理由:重慶九開門中,通遠門是唯一不面水的城門。而且通遠門最險峻,門設在城內(nèi)最高處,門前一片深壑,無路可行,只有西邊可通,但都在城垣的控制下,其險若此,是陸上入城的最后一道關隘。通遠門是古代重慶最重要的軍事要塞,城門兩側(cè)都建有炮臺,歷來攻守都在此門。
6.巴蔓子墓
推薦理由:巴蔓子是距今兩千多年前戰(zhàn)國時代巴國的將軍。生于東周末年的臨江城,巴蔓子為保城池而自刎,后人念其忠誠,改臨江為忠州(今重慶忠縣)。巴蔓子刎首留城處的古城墻位于縣城東門,現(xiàn)依然可見。
7.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重慶十大文化符號。大足石刻位于重慶市大足區(qū)境內(nèi)。
推薦理由:是唐末、宋初時期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題材為主,儒、道教造像并陳,是著名的藝術瑰寶、歷史寶庫和佛教圣地,有“東方藝術明珠”之稱。
8.巴蜀古文化中心
巴蜀古文化中心位于重慶市渝中區(qū)到南岸區(qū)的主干道左側(cè)一葫蘆狀淺谷中,占地4600平方米。
推薦理由:其建筑古樸、典雅、別致,樓、臺、館、榭全部置于水面。所展示的人文景觀,除民俗、建筑外,還反映了古文化、民間工藝和生產(chǎn)技術,自有一番特色。
9. 建文峰
建文峰海拔504米,是南泉鎮(zhèn)的最高峰。推薦理由:建文峰景觀又稱建文遺跡,為重慶巴南十二景之一。建文峰的的歷史與明代一個落難的皇帝有關。明建文帝1339年政改觸動王藩利益,被其叔朱棣逼迫下臺,逃難于此出家為僧,始更名為建文峰。
10.黃山陪都遺跡
黃山陪都遺跡位于重慶市南岸區(qū)黃山。
推薦理由:為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環(huán)境風貌保存較好的一處陪都抗戰(zhàn)遺跡。民國28年(1939)夏,在此修筑官邸,黃山因此成為國民政府軍政要員的決策中心
10. 巴渝文化的形成
重慶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名城。遠在兩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這片土地上就出現(xiàn)了人類的生息繁衍活動,到新石器時代,已有較稠密的原始村落,分別居住著夷、濮、苴等
八個民族。正是這些? ?早的重慶居民,創(chuàng)造了重慶最古老的歷史文明。
巴渝文化是長江上游富有鮮明個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國在歷史的發(fā)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間,大自然的熏陶、險惡的環(huán)境,煉就一種頑強、堅韌和驃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戰(zhàn)而稱。
大山大川鑄就了重慶男兒熱情似火而又堅韌豪邁,女兒柔情似水而又英氣勃勃。(完整的巴文化區(qū)還包括四川省的廣元,南充,巴中,達州和廣安五市,大體以嘉陵
江為界。陜南、鄂西、湘西北和黔北等區(qū)域為巴文化區(qū)輻射區(qū)域)
川劇是巴文化、蜀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它是重慶、四川、云南、貴州等西南幾省人民所喜
聞樂見的民族民間藝術,原先外省流入的昆腔、高腔、胡琴腔(皮黃)、彈戲和四川民間燈戲五種聲腔藝術,均單獨在四川各地演出,清乾隆年間(1736—
1795),由于這五種聲腔藝術經(jīng)常同臺演出,日久逐漸形成共同的風格,清末時統(tǒng)稱“川戲”,后改稱“川劇”。川劇中的“變臉”、“噴火”、“水袖”等絕
活獨樹一幟,再加上寫意的程式化動作含蓄著不盡的妙味,川劇為世人所喜愛并遠涉重洋傳遍世界。川劇名戲《白蛇傳》、《金山寺》更是在國內(nèi)外流傳甚廣。
重慶至巫山這段千里川江上,因此,在滾滾川江上,產(chǎn)生了許多歌詠船工生活的水上歌謠——川江號子。自古以來巴渝人民又喜歡"擺龍門陣"(聊天、講故事之意),民間口頭文學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直至今日喜歡"擺龍門陣"依然是重慶民間文學的一大特色。
重慶歷來是長江上游水路交通樞紐,江邊碼頭林立,商船穿梭頻繁,旅人來往如鯽。蜀中、中國西南乃至整個長江流域的城市文化在這里都有交融,加上重慶自己獨特的市井文化,形成了碼頭文化。重慶的碼頭文化主要包括方言藝術和茶館文化。袍哥文化是指哥老會、天地會、袍哥會等民間秘密結(jié)社內(nèi)部的江湖義氣對城市文化的那部分影響。如今在主城區(qū)只有在沙坪壩區(qū)的磁器口古鎮(zhèn)可略為感受舊時文化。
重慶代表性的著名畫家有羅中立,龐茂琨,朱宣咸,蘇葆楨等;代表性的作家有小說家黃濟人,戲劇家張昌達詩評家呂進,文學評論家文世奎,詩人李鋼 等。
巴渝文化代表:渝菜、川劇、袍哥文化、碼頭文化、川江號子、蜀繡、龍門陣、重慶方言等。
Hash:028bb67e825b50b939d749ab3dee6c499885c548
聲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