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設計旅游景點賞析「設計的景觀設計」
導讀:景觀設計旅游景點賞析「設計的景觀設計」 中國古典園林頤和園解析 山體旅游景觀的鑒賞方法 旅游景觀設計有哪三大理念? 旅游景觀設計的特點有哪些? 有沒有賞析蘇州博物館景觀設計的文章資料? 公園設計說明 公園景觀設計介紹
中國古典園林頤和園解析
頤和園是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位于北京西郊,5A級國家景區(qū)。 頤和園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是國家重點旅游景點。
中文名稱
頤和園
景點級別
AAAAA級
外文名稱
The Summer Palace
代表景點
所屬國家
中國
北京西北郊原有甕山,為燕山余脈,山下有湖,稱七里澧、大泊湖、甕山泊、西湖。金朝貞元元年(1153年)金主完顏亮在此設置金山行宮。元朝定都北京后,為接濟漕運用水需要,水利學家郭守敬開辟上游水源,引昌平白浮村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使水勢增大,成為保障宮廷用水和接濟漕運的蓄水庫。
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明孝宗乳母助圣夫人羅氏在甕山前建圓靜寺,后荒廢。此后甕山周圍的園林逐漸增多。明武宗在湖濱修建行宮,稱“好山園”,為皇室園林。明武宗、明神宗都曾在此泛舟游樂。明熹宗時,魏忠賢曾將好山園據為己有。
清朝乾隆初年,北京西郊海淀一帶的園林增多,大量的園林用水使得耗水量與日俱增,當時園林用水除了流量較小的萬泉河水系外,多來自玉泉山發(fā)源、流入西湖之水,而這也是明代以來通惠河的水源。 乾隆十五年(1750年),為了籌備崇德皇太后(孝圣憲皇后)的60大壽,乾隆帝以治理京西水系為藉口下令拓挖西湖,攔截西山、玉泉山、壽安山來水,并在西湖西邊開挖高水湖和養(yǎng)水湖,以此三湖作為蓄水庫,保證宮廷園林用水,并為周圍農田提供灌溉用水。乾隆帝以漢武帝挖昆明池操練水軍的典故將西湖更名為昆明湖,將挖湖土方堆筑於湖北的甕山,并將甕山改名為萬壽山。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建成清漪園,耗銀480余萬兩。清漪園內以中國古代神話中“海上三仙山”的構思,在昆明湖及西側的兩湖內建造三個小島:南湖島、團城島、藻鑒堂島,以比喻海上三山:蓬萊、方丈、瀛洲。清漪園的總體規(guī)劃以杭州西湖為藍本,同時廣泛仿 建江南園林及山水名勝,如鳳凰墩仿太湖、景明樓仿岳陽樓、望蟾閣仿黃鶴樓、后溪湖買賣街仿蘇州水街、西所買賣街仿揚州廿四橋等等。園內的主體建筑為大報恩延壽寺,并有一條長達700多米尺的長廊,其建筑與裝飾繪畫都相當精彩具有藝術價值以及眾多游賞建筑。頤和園萬壽山清漪園園中理政及居住性質的建筑極少,乾隆帝游覽清漪園均為當日往返,從未在園中居住。
頤和園鼎盛時期,規(guī)模宏大,占地面積2.97平方公里(293公頃),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大約220公頃)。園內建筑以佛香閣為中心,園中有景點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處,3555古建筑,面積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臺、樓、閣、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間。其中佛香閣、長廊、石舫、蘇州街、十七孔橋、諧趣園、大戲臺為代表性建筑。古樹名木1600余株。
清朝道光年后,由于國力衰弱,宣布撤三山陳設,清漪園逐漸荒廢。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大火燒毀。 光緒十年至二十一年(1884年至1895年),為慈禧太后退居休養(yǎng),以光緒帝名義下令重建清漪園。由于經費有限,乃集中財力修復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圍墻,改名頤和園,成為離宮。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園內建筑及文物遭八國聯軍破壞,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修復。頤和園盡管大體上全面恢復了清漪園的景觀,但很多質量上有所下降。許多高層建筑由于經費的關系被迫減矮,尺度也有所縮小。如文昌閣城樓從三層減為兩層,樂壽堂從重檐改為單檐,也有加高的建筑,如大戲樓。蘇州街被焚毀后再也沒有恢復。由于慈禧偏愛蘇式彩畫,許多房屋亭廊的彩畫也由和璽彩畫變?yōu)樘K式彩畫,在細節(jié)上改變了清漪園的原貌。[1]
宣統(tǒng)三年(1911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溥儀退位,頤和園作為溥儀私產,仍由清室內務府管理。
由于皇家經費逐年短欠,清室財源日趨枯竭,為補貼園林的財政,民國三年(1914年)1月14日,清室內務府將頤和園改為售票參觀。4月外交部、內務部、步軍統(tǒng)領衙門和清室內務府商定:“于開放游覽之中、寓存籌款之意”,提出《頤和園等處售券試辦章程》。規(guī)定從5月6日開始正式對社會售票。
自2019年1月1日起,頤和園的門票收入由稅務部門負責征收
山體旅游景觀的鑒賞方法
山體旅游景觀的鑒賞方法:
1.選擇觀賞位置
(1)酷似造型地貌——特定觀賞點觀賞。
(3)瀑布景觀——適當距離仰觀。
(4)江河湖海——高處俯覽。
(5)小景點——近觀。
(6)山水組合景觀——水路觀賞。
2.把握觀賞時機
(1)原因:因許多自然景觀因時間、天氣、季節(jié)的變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
(2)觀賞時機舉例:①我國北方山水風景宜夏季觀賞;②朝觀日出,夕看余暉;③高山風景宜雨過天晴時觀賞等等。
3.抓住景觀特點
(1)原因:不同的景觀有不同的特點,所蘊藏的內涵和給予人們的觀感也不相同。
(2)園林常用的構景手法:①主配;②層次;③框景;④借景。
4.領悟自然與人文的和諧
(1)我國風景美學理論→體現自然與人文和諧統(tǒng)一。
(2)自然和人文和諧思想的體現:①自然風景區(qū)建設;②人文景觀建設;③風俗民情。
5.以情觀景
(1)綜合感受;
(2)發(fā)揮想象;
(3)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4)登山涉水,求質求真。
6.景觀觀賞的其他要求
(1)在景觀觀賞前,應查看有關資料,對景觀加以全面了解,使觀賞有重點、有目的,從而獲得最佳的觀賞效果。
(2)對于一些有節(jié)奏韻律的景區(qū),在觀賞過程中也應保持一定的節(jié)奏。
旅游景觀設計有哪三大理念?
“理念”是人們對某種事物的觀點、看法和信念,是進行旅游景觀規(guī)劃和設計的主體和核心,理念的不同,不僅決定了旅游景觀規(guī)劃和設計的風格,同時也決定了旅游景觀設計的先進性。保持先進的設計理念尤為重要。需要堅持三大理念。
遠景設計院提出三大理念分別是:可持續(xù)發(fā)展、以人為本、突出文化。
可持續(xù)發(fā)展
(一)科學來源
景觀生態(tài)學、可持續(xù)發(fā)展理論
景觀生態(tài)學的基本觀點:根據景觀生態(tài)學的觀點,在自然界生存最久的并不是最強壯的生物,而是最能與其他生物共生并能與環(huán)境協同進化的生物。
可持續(xù)發(fā)展理論則強調代際公平、代內公平和人與自然的公平原則,強調生態(tài)、經濟和社會三大效益的和諧統(tǒng)一。
(二)理念內涵
理念發(fā)展:生態(tài)旅游、可持續(xù)旅游、低碳旅游
1.遵從自然(design with nature)
旅游景觀的設計首先考慮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美國著名景觀設計師Ian Mc.Harg認為,每一塊土地的價值是由其內在的自然屬性所決定的,人的活動只能是認識這些價值或限制、去適應和利用它,只有適應了才有健康和舒適。不僅要尊重自然的每一個因素,還要尊重自然景觀的整體性、尊重自然的客觀規(guī)律和獨立價值,維持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這樣才能滿足人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
西蒙:我們實現的最偉大的進步不是力圖徹底征服自然,不是忽視自然條件,也不是盲目地以建筑物替代自然特征、地形和植被,而是處心積慮的尋找一種和諧統(tǒng)一的融合。
1)尊重自然的獨立價值。
2)遵從自然的根本內涵就是尊重自然規(guī)律。
按照旅游景觀設計所在地域的氣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
3)減少對自然的干擾
“生態(tài)旅游”的概念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于1983年提出。近三十年來,其內涵不斷擴 充,但有兩個要點始終不變:生態(tài)旅游的對象是自然景物;生態(tài)旅游的對象不應受到損害。
一些自然保護區(qū)違反有關管理條例,在緩沖區(qū)甚至核心區(qū)內開展生態(tài)旅游活動;有的只考慮商業(yè)需要,在旅游區(qū)大造道路、索道、賓館飯店、停車場、桑拿、歌舞廳及人文景觀,降低了植被覆蓋率,破壞了自然美;
4)規(guī)避生態(tài)災害和生態(tài)危害的發(fā)生
2.因地制宜
旅游景觀的設計均是在一定的地段進行,并且是對地段進行有目的的改變。這就需要從淺層和深層認識區(qū)域的特征。淺層的特征是地域自然綜合體的生態(tài)自然完整特征,譬如植被、氣候、土壤和地形之間的和諧,旅游景觀與周圍自然景觀的統(tǒng)一,建筑的布局與地形的統(tǒng)一等等。
1)空間布局
“高欲就亭臺,低凹可開池沼”《園冶》,不同地形的景觀布局與設計,
凸地形的特點:山頂、山巔、山脊等地貌。賞景,同時也是視線的焦點。
凹地形特點:周圍高,四周低,內向性空間,具有一定的安全感。是旅游建筑選址的理想地形。
2)鄉(xiāng)土特色
植物的選擇:不同植物所適應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不同。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氣溫、光照、水分、土壤等要素導致了植物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間差異。這就? ?求在景觀設計中要符合植物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要求。
堅持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還表現在景觀設計過程中資源的再生利用。例如廢棄物的利用。
以人為本(design for the people)
(一)理念的科學來源
行為地理學、旅游市場營銷、旅游人類學
(二)理念內涵
理念發(fā)展:市場設計、人性設計、體驗設計
1.市場設計
旅游景觀設計必須結合旅游區(qū)的市場進行設計。產品定位應該考察周圍旅游區(qū)的發(fā)展特色和固有的形象,市場定位應該準確進行目標市場的細分,不能泛化。只有在市場準確定位的基礎上進行的旅游景觀設計才具有鮮活的生命力。
針對商務游客和大眾游客的賓館設計自然不同。
商務游客追求的是舒適氣派和品味,大眾游客追求的是方便舒適。
2.人性設計
旅游景觀最重要的是能滿足游客追求愉悅的心理需求。特別是旅游設施應該滿足安全性、私密性和欣賞風景的要求。因此,在旅游景觀設計時大到觀景點、餐廳、購物場所的空間的布局,小到臺階的高度這樣細節(jié)都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
1)尊重個人空間尺度
氣泡:人類學家愛德華.T.Hall提出,人體的上下肢運動所形成的弧線決定了一個球形的空間,這就是個人的空間距離。人是氣泡的內容,而尺度較大的空間都是氣泡空間的延伸。
領域:自然界中不同物種占據的不同空間位置?!耙簧讲蝗荻ⅰ薄?/p>
從我們自身的生活體驗可以發(fā)現,每個個體都有類似動物的領域性,人會對所在范圍形成的領域進行維護。如果受到沖突或干擾,就會在心理和行為上有反感的行為。因此,在進行景觀設計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領域對游客心理的影響。
2)考慮游客的行為習慣
主要的行為習慣包括抄近路、識途性和左轉彎。
第一,抄近路。旅游區(qū)內地草坪中鋪設了不同材質的人行道,但在其周圍卻常常有人們踩出來的腳印,這說明了設計的不合理性。避免這種現象的發(fā)生可能會采取圍墻等進行強化調整,但讓人不很舒服。最好的方法是要充分考慮人的行為習慣。
第二,識途性。當人們不清楚自己要到達的目的地的行走線路時,人們總是邊摸索邊到達目的地,返回時,習慣于沿著原路返回。需要設計環(huán)線。
第三,左轉彎。在旅游區(qū)內,當路面上的人流密度 達到0.3人/平方米以上的時候,人們往往習慣于左側通行。需要考慮到左側通行的習慣進行安全通道的設計。
3)考慮游客使用的方便性和舒適性
臺階的高度:12到16厘米,低于10厘米,不宜設置臺階,可以改為坡道。
臺階長度超過三米需要設置休息平臺,而且臺階的踏面保持1%的排水坡度,避免積水。
臺階要做防滑處理。
過多的臺階應該有護欄。
很多旅游景區(qū)還有專門的無障礙通道:
游客休息
旅游購物街道的休息空間:例如北京前門大街各種休息座椅的布置。尤其是對男游客而言,是一種非常人性化的設計。
4)需要對游客行為進行預防與控制
對于旅游景區(qū)管理而言,一個重要的管理內容是游客管理。特別是對一些游客不良行為要通過景觀設計進行預防與控制。
要避免過度的人文關懷,這是因為旅游所具有的異地性和暫時性往往會誘發(fā)游客不可持續(xù)行為的發(fā)生,例如消費攀高、道德感弱化、文化干涉、物質? ??取等。滿足部分游客不當要求而影響其他游客欣賞旅游景觀的質量,最終會導致代內不公。
例如修建盤山公路、索道,使游客節(jié)省了大量的體力,但卻貶低了名山大川先賢古跡的審美功能,也失去了旅游“舒其筋骨、勵其心志”的審美。
3.體驗設計(情境設計)
旅游的本質是異地性體驗。旅游體驗是旅游現象最一般、最普遍和最穩(wěn)定的共同屬性。不管何種類型的旅游者,其通過不同的旅游方式獲得的不是物質,而是美好的經歷與回憶。各種旅游方式的不同的體驗形式。
1)體驗的主題要具有特色
文化體驗
特別是一些景區(qū)大門的設計。
2)景觀設計要具有一定游客參與性
源于文化(design with culture)
(一)理念的科學來源
旅游文化學、文化地理學
(二)理念內涵
理念發(fā)展:文脈繼承、場所精神、特色突出
1.文脈繼承
旅游本身是一種文化活動,旅游景觀只有擁有了特定的文化內涵,滿足游客的心理需要,才能有長久的生命力。因此在設計中要在進行資源調研、評價的基礎上,確定核心文化,進行旅游景觀的設計。在設計中應該注意每個景觀要素的有機協調,應該圍繞主題文化進行展開。對于風景建筑注意對當地民俗及風土環(huán)境等文化內涵的研究,注意從地方民居中汲取精華,從文化學的角度來探討風景建筑的文化歸屬,從而找出其創(chuàng)作的著眼點,設計出得體于自然,巧構于環(huán)境的風景建筑。同時注意文化內涵的最佳表現和參與性動態(tài)旅游景觀的設計,使游客在親身感受中體會文化的精髓。
2.場所精神
深層的地段特征便是場所精神(genius loci),是根植于場地自然特征之上的,在其上面時間、空間、人、自然、現實、歷史糾纏在一起的,往往保留有人的思想、感情。旅游景觀的設計應該尊重旅游區(qū)特色鮮明的傳統(tǒng)和歷史,并通過旅游設施的設計傳遞給游客。如果當地沒有自己特色的建筑風格,應顧及自然環(huán)境和中性化設計,而不是簡單的引進其他地區(qū)的建筑風格。
3.特色突出
旅游是一種異地文化經歷和愉悅體驗,因此,旅游者的目的地選擇往往是文化差異大,個性獨特的地方。景觀的獨特性和視覺的震撼力對旅游者來講是滿意度的一個重要砝碼。
旅游景觀設計的特點有哪些?
旅游景觀設計的特點主要有 景觀主題化:旅游項目的景觀設計,必須服務于旅游項目的“主題”定位,在主題整合下,形成項目的獨特吸引力,凸顯“獨特性賣點”,形成主題品牌。
景觀情境化:景觀情境化,就是讓景觀變成為制造情境的手段,讓景觀成為體驗過程中的道具和工具。迪斯尼的童話世界,就是依靠情境化景觀打造出來的。
景觀生態(tài)化:以生態(tài)和諧為特點的景觀,形成綠色生態(tài),環(huán)保節(jié)能效應,是旅游景觀的基本要求,這就是景觀設計的“生態(tài)化趨勢”。
景觀游樂化:是將風景區(qū)中的功能型消費建筑景觀,融入游樂化的趣味,使得功能型建筑具備更強的吸引力?!揪坝^設計:建國慧景】
有沒有賞析蘇州博物館景觀設計的文章資料?
融合地域特征的景觀設計——蘇州博物館為例
2013-04-12 作者:鄭麗娜 來源:南京林業(yè)大學 瀏覽:831分享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fā)展。文化領域出現日益趨同的現象,區(qū)域特色文化變得越發(fā)不明顯。在景觀設計領域中,則表現為各地規(guī)劃設計中西結合、古今混搭風明顯,結果導致城市景觀、建筑設計的雷同、地域性特色的流逝、城市文化沒落、城市歷史文脈斷裂。本文以蘇州博物館為例,對融合地域特征的景觀規(guī)劃設計進行探討,希望對以后景觀規(guī)劃設計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地域特征,地域文化,景觀建筑,景觀環(huán)境
在景觀規(guī)劃設計既定的背景中,自然、文化和審美要素都具有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設計者必須充分認識他們,然后才能以此為基礎設計。真正的具有文化特色、有生命力的作品,除了功能合理之外,應充分體現該地區(qū)地域、文化和時代的特點。只有具有文化地域特色的景觀規(guī)劃設計才是“活”的設計。
本文以蘇州博物館為例,從建筑、景觀等方面研究融合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觀規(guī)劃設計,蘇州博物館2006年10月建成新館,設計者為著名的建筑設計大師貝律銘。面積8000多平方米,分東、西、中3路。
1.相關基礎概念
1.1地域特征
所謂地域特征是指這一地區(qū)區(qū)別與其他地域的特征,是特定的自然環(huán)境中產生的特定的地域文化。
融和地域特征的景觀設計既指的是在設計過程中融入該地區(qū)原有的特色自然環(huán)境、特色文化的設計元素,使設計成果能體現該地區(qū)的特定的、獨有的自然環(huán)境和地域文化,使設計成果是區(qū)別于其他地域,體現該地域特色。
2.設計構思
2.1地域文化的提取
地域文化: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環(huán)境中與環(huán)境相融合,從而打上了地域烙印的一種獨特的文化,具有獨特性。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他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但一定階段又具有穩(wěn)定性。要體現在這幾方面:
——主要體現在悠久的城市格局;
——豐富的自然和歷史文化遺產;
——成就輝煌的文藝薈萃。
以蘇州博物館為例,蘇州豐腴著吳文化。景觀組織要做到以最小工程量取得最佳景觀效果必然要以文化元素作為永恒的主題,其立意、布局、小品、地形、植物、水系,以及各建筑的功能布局,無處不包含文化的信息。
圖一 吳風格建筑 圖二 吳文化牌樓
2.2場所精神的體現
在諾伯特?舒爾茲的《場所精神——邁向建筑現象學》一書中,設計或建筑是否具有意味,即是否具有場所性,本質在于是否顯現場所的精神。通過對場所的認同與定位,更能使人了解環(huán)境的意義、感知場所的精神,這也是實現場所人性化的途徑之一。
如中國傳統(tǒng)的山水風景園林便十分重視景觀設計的場所精神。場所精神體現在城市景觀設計中,應注重人對空間、場所的內在感受,強調提升環(huán)境的認同感與可識別性,從而使人產生強烈的歸屬感。這正與景觀設計應該體現對人們的交往和歸屬、尊重和自我實現需求的滿足相對應。因此,要創(chuàng)造人性化的城市景觀就應注重對城市景觀場所精神的營造。
蘇州博物館著重考慮到游人空間感受。貝聿銘設計了一個主庭院和若干小內庭院,布局精巧。其中,最為獨到的是中軸線上的北部庭院,不僅使游客透過大堂玻璃可一睹江? ??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墻直接銜接拙政園之補園,新舊園景融為一體。
圖三 庭院場所布局 圖四 庭院空間
3.景觀建筑構筑
中國古代建筑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載體,主要通過建筑布局、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藝術裝飾等來展示豐富而深邃的地域文化。
蘇州博物館建筑布局上,主體建筑他嚴格控制在6米之內,貝律銘追求保持中國傳統(tǒng)的真是院落和庭院。材料上,新館庭院設計采用新材料、新技術寫仿蘇州傳統(tǒng)園林意境。貝律銘希望將現代與傳統(tǒng)相結合。水院中八角茶亭采用鋼結構取代傳統(tǒng)木結構。玻璃屋面取代傳統(tǒng)小青瓦屋面,給人晶瑩剔透與輕盈的形象。傳統(tǒng)園林中亭則通過屋頂的起翹給人以輕巧的形象。新館由于主體建筑采用鋼結構體系,屋頂得以進行自由組合。
建筑外型上,通過對幾何形體和四坡屋頂高低錯落的組織,形成豐富的屋頂形象,這是對傳統(tǒng)園林建筑屋頂錯落有致效果的新解讀。建筑色彩則是沿襲蘇州傳統(tǒng)建筑色彩。屋面采用“中國黑”菱形片石干掛在坡頂之上,墻身采用水泥灰漿和花崗石裝飾,形成粉墻黛瓦的景觀形象。
建筑藝術裝飾方面,庭院鋪裝亦采用花崗石。利用現代工藝對傳統(tǒng)工藝進行模仿。燈具等小品造型簡潔、色彩淡雅,與整個庭院氛圍相融。新館庭院設計既有現代氣息,又不失傳統(tǒng)蘇州園林灰、淡、雅的意境。
圖五 粉墻黛瓦建筑輪廓 圖六 現代建筑材料
4.景觀環(huán)境設計
4.1總體布局
總體布局:在對地塊現狀進行充分分析的情況下,結合地域文化與場所特征及論壇的特殊性,強調以建筑為軸線,周邊分別以兩個景觀意境。為核心,散布多個景觀節(jié)點,將整個地塊串聯成一個有機整體。
蘇州博物館軸線——新館建筑總面積:15391m2,分首層、二層、地下一層。新館建筑群被分成三大塊;中央部分為入口,大堂和主庭院;西部為博物館展廳;東部是行政辦公區(qū)、教育區(qū)和飯店。這種類似三條軸線的布局,和東側的忠王府格局十分和諧;
院落布局基于傳統(tǒng)規(guī)劃思想之上的建筑單體的組合以及濃于倫理的道德傳統(tǒng),獨具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庭院文化應運而生。貫穿新館設計之中的東、西兩側的院落式組合和周邊的傳統(tǒng)合院式住宅相互呼應、協調統(tǒng)一。最為獨到的是中軸線上的北部庭院,不僅使游客透過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墻直接銜接拙政園之補園,新舊園景融為一體。這種傳統(tǒng)的庭院組合設計不僅滿足現代建筑對于功能、景觀的要求,同時賦予現代建筑以傳統(tǒng)文化內涵。
圖七 博物館平面圖 圖八 博物館鳥瞰圖
4.2細部刻畫
“傳統(tǒng)的符號,現代的精神 ”將傳統(tǒng)園林、建筑、藝術中的各種特征性構件、造型、色彩等提煉出來,進行簡化或抽象后,作為一種符號插入到現代設計中,使其成為特色裝飾。讓人感受到歷史的“痕跡”。
以主庭院為例,主庭院東、南、西三面由新館建筑相圍,北面與拙政園相鄰,大約占新館面積的1/5空間。這是一座在古典園林元素基礎上精心打造出的創(chuàng)意山水園,由鋪滿鵝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 橋、八角涼亭、竹林等組成,既不同于蘇州傳統(tǒng)園林,又不脫離中國人文氣息和神韻。山水園隔北墻直接銜接拙政園之補園,水景始于北墻西北角,仿佛由拙政園西引水而出;北墻之下為獨創(chuàng)的片石假山。當問及為何不采用傳統(tǒng)的太湖石時,貝聿銘曾說過,傳統(tǒng)假山藝術已無法超過。一輩子創(chuàng)新的大師,不愿步前人的后塵。這種“以壁為紙,以石為繪” ,別具一格的山水景觀,呈現出清晰的輪廓和剪影效果。使人看起來仿佛與旁邊的拙政園相連,新舊園景筆斷意連,巧妙地融為了一體。
圖九 漏窗與小品 圖十 北岸“層巒山水圖”
4.3植物特色
充分挖掘鄉(xiāng)土植物資源,突出園林地域特色。在南方種植效果好的樹種不一定適宜北方,盲目引種只會適得其反。鄉(xiāng)土植物能適應當地氣候和土壤環(huán)境,有利于維持當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所以在選擇植物品種時還應以鄉(xiāng)土植物為主。鄉(xiāng)土植物應用于城市園林中,不僅能展示地域性特點。也可提高城市園林綠地的生態(tài)效益。
在蘇州傳統(tǒng)園林的植物配置中,竹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它能充分體現出蘇州的地域特色。要克服現有園林綠地中物種多樣性嚴重不足的劣勢,同時為了降低栽培管理費用,選擇合適的鄉(xiāng)土樹木加入園林植物造景是當務之急。
圖十一 植物景觀
5結束語
全球文化趨同之勢日漸增強,如何維持具有地域特征文化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盃I造具有地域文化的景觀設計”的提出是景觀設計應具有地域性的充分肯定。希望本文對以后相關設計會有幫助。
參考文獻:
[1] 陳擎,李曉娟.傳統(tǒng)文化中的現代主義[J],價值工程,2004,29(23):89-90.
[2] 梅青,薛求理,賈巍.純凈的完型[J],新建筑,2010,5(23):106-107.
[3] 董麗,張云路.地域文化與旅游景觀中的城市展園設計——以2010年臺灣花博會西安園為例[J],湖南農業(yè)大學,2010, (18):29-30.
[4] 張峻,結合蘇州博物館新館庭院設計談景觀設計中的鄉(xiāng)土傾向[J],華中建筑,2008,26(1):127-128.
[5] 謝斌峰,試論景觀設計中地域文化的挖掘及設計要點[J],城市建設,2010,(30):215-216.
[6] 汪峰.新地域主義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運用[J],中國園林,2007,(17).
公園設計說明 公園景觀設計介紹
公園具有著改善城市生態(tài)、防火、避難等作用。公園一般可分為城市公園、森林公園、主題公園、專類園等。現代的公園以其環(huán)境幽深和清涼避暑而受到人們的喜愛,也成為情侶們,老人們,孩子們的共同圣地,以至于在公園中發(fā)生了無數個故事,成為人們喜怒哀樂的又一聚集地,也因此很多的書籍,電影,連續(xù)劇的背景都選在了公園。下面一起來看看公園設計說明是什么樣的吧!
一、公園設計說明之規(guī)劃布局
(一)休閑觀景區(qū)
位于南部山體的北端,這里植被相對稀疏,視野開闊,是俯瞰全市的絕佳景點。依附照山形走勢在地勢較高處規(guī)劃三處觀景建筑,彼此分隔,相得益彰。
1、觀景平臺:在山頂相對開闊的地方開辟設置觀景平臺,其上構造鋼架、張拉膜搭建的觀景亭,供居民及游人休息、聊天、飲茶等使用,觀景亭既考慮人與建筑的尺度,同時自身也是體現城市景觀形象的小品。
2、觀景亭:在近中心區(qū)的峭壁處建構兩處膜結構亭,形狀似展翅欲飛的仙鶴,游人可登高遠眺,亦可在亭中休息,兩亭之間遙相呼應,夜晚燈火通明,成為都市中的亮點。
(二)生態(tài)文化景區(qū)
位于南部山體的西南部,這里林木茂盛、有一個村落和兩處寺廟:上林廟和山塘廟,充滿了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宗教文化色彩。本區(qū)利用現有豐富的人文歷史資源塑造地方文化熠晨園林景觀。
1、上林廟博物館
確保原上林廟寺院的環(huán)境氛圍,保護其視線走廊和空間環(huán)境效果。在道及門區(qū)等視線敏感區(qū)避免設置大型構筑物及各種與景點氛圍不和諧的元素;對已有影響景觀的構筑物應予以拆除或改造。大力挖掘寺廟的歷史文化內涵,修建上林廟博物館,充實館藏內容,全面展示上林廟的歷史背景、社會作用,充分體現中華古老的文化藝術風格與成就及道教的特點。
2、山塘廟
現狀中是以楊家將為主題的宗教建筑,規(guī)劃中建議在原有基礎上加以利用和改建,對所在的區(qū)域進行重新規(guī)劃設計,保留部分原有的寺廟建筑,新增老年活動室,戶外布置健身廣場,放置健身器械,使整個區(qū)域的性質轉向公共性,強化其宗教色彩,使之成為老年人活動場所。
3、山居風情度假村
增建各檔次度假別墅,運用鄉(xiāng)土性建筑材料如天然石材、木材等體現原始自然的建筑風格,外觀協調統(tǒng)一、統(tǒng)中有變,室內裝設施則各有特色,風格鮮明。別墅建筑為在此度假的游客提高質量的住宿條件,晝保留周圍現有植物,在別墅周圍點綴花灌木,以構成優(yōu)美、恬靜的別墅群。
在原有山地民居的基址上改建各檔別墅,其風格外拙內秀,設施齊全,造型各弄,以古樸自然的造型將游客帶入山野林間,倍享溫馨。別墅依山勢而建,有平臺直挑入山谷中,別墅之間可由小路通達,改造村莊木屋條件,住宅內設衛(wèi)生設施,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務,成為旅游綜合服務區(qū)。
控制別墅度假村建筑規(guī)模,禁止肓目擴建亂 建,保護現有的景觀和植物資源,建立完善的電力給排水設施系統(tǒng),保護水源不受污染和破壞。
(三)中心景觀帶
進一步完善北山公園中心景觀帶的植被建設,增強其城市綠帶的功能,為市民創(chuàng)造一個環(huán)境優(yōu)美,功能齊全,布局合理,立意別致,造型典雅的綜合性的休閑、娛樂、健身的場所,建立起聯系兩山之間的綠色橋梁。
(四)自然風景生態(tài)區(qū)
位于北部山體的東南部,景區(qū)內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有大量的自然野趣環(huán)境,規(guī)劃在植物群落學和景觀生態(tài)學的指導下,依據不同的景觀規(guī)劃要求,規(guī)劃不同的植物群落,從而創(chuàng)造出不同景趣的景點。
1、自然風景園:
面向中心景觀帶的北山山坡,此處林地開多于合,林地山坡間有較多的空曠地,在此處沿坡向上開辟一道亮麗的透景線,將山下的景色一直延續(xù)到山頂,兩側宜建風景林帶,以秋色葉為主,配以常綠闊葉喬木和針葉樹,喬灌草結合形成高郁閉度的生態(tài)風景林。
2、臺地園:
在山頂制高點開辟一跌落式臺地園,層層臺階隨山型跌落,在最高處設一石塔,成為全園的視覺中心,同時也成為城市中借景的對象。
3、生態(tài)竹林:
北部山體以北的山坡以竹林景觀為特色,點綴秋色葉和針葉類植物,在園路交叉口和景觀優(yōu)美的地段設立景亭和弧廊等景觀小品,成為游人觀景休息,改造現有園路,使其達到曲徑通幽的效果,同時形成本區(qū)樸野、自然的景觀特色。
(五)娛樂休閑景觀帶
本區(qū)是北山山腳近居民區(qū)沿線地勢相對平坦的帶型綠地,由于靠近居民區(qū),規(guī)劃中加強了娛樂休閑的功能。
1、水景廣場(山底公園休閑區(qū))
展示水主題,廣場開敞、明朗、以水景環(huán)境小品、精致的鋪裝地面為表現對象,創(chuàng)造與人們心中溫泉感覺相呼應的形象。
2、林蔭水景道
將空曠的道路改造為步行與車行兩部分,沿步行道利用旅游區(qū)經生態(tài)處理形成的中水,做一條景觀水道,以林蔭樹與花草植物美化水道兩側的環(huán)境,并在適當地點修建一到兩處表現本地特點的建筑文藝小品,作為點晴之筆激活居住區(qū)的環(huán)境。
3、體育游樂場
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及障礙等條件,結合自然材料(原木、繩索、廢輪胎等)設計各項獨特的游樂設施,讓人們在其間跳躍、攀爬、搖蕩,盡情游戲于天地之間。為山林增添不少野趣。由于該項目占地面積小,建議在施工時采用密集式運動設施,在狹窄的基地,以立體構筑方式將數項活動設立于一處。
4、采石場生態(tài)重建區(qū)
大力整治現有采石場,推平、推緩陡坡,利用石料修路、填坑,增加可建設用地,利用石料堆山障景,改變景區(qū)整體環(huán)境。設置各項游戲設施,使之成為宜人的休憩環(huán)境。
科學植樹造林,改良區(qū)域氣候。當整體環(huán)境有了大幅度改善后,本區(qū)將成為區(qū)域環(huán)境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依托。但這是一項前期投入較大、投資回收期長,需要下大力氣,持之以恒的系統(tǒng)工程。作為規(guī)劃建設的長期目標,必須加以重視并長期堅持。
二、公園設計說明之綠化規(guī)劃
(一)規(guī)劃原則
生態(tài)環(huán)境保全原則:建設和維護本地區(qū)的生態(tài)平衡,育林、造林、保林、杜絕任何可能的破壞、毀林行徑。綠化、美化、采花一體化,注意形成多種組合的形式各異的植物? ?間。
1、道路綠化:
2、公路綠化:選擇楓香、黃山欒樹、香樟等作為行道樹,沿線種植,留出透景線。
3、游覽道路沿線綠化:作為聯系園內各點的通行用地,其綠化配置主要考慮對游人的引導及沿途相關景物的適時展示。種植方式上以自然式風景林帶為主,強調路口綠化。
4、山林地綠化:在公園的山坡地及外圍可視范圍內營造風景林、防護林,選擇鄉(xiāng)土速生樹種,快速形成森林景觀,以良好的生態(tài)功能和景觀服務于其它景點。
5、樹種選擇:
(1)常綠喬木:柳杉、濕地松、馬尾松、深山含笑、香樟、杜英、女貞、紫楠、浙江樟、香泡、棕櫚、桂花、楷杷、楊梅、柑桔。
落葉喬木:青岡櫟、雜交鵝掌揪、白玉蘭、板栗、三角楓、楓楊、榔榆、柿樹、銀杏、麻櫟、無患子、花櫚木、苦櫧、楓香、烏桕、黃連木、黃山欒樹、雞爪槭、羅漢松、水杉、珊瑚樸。
(2)灌木:木芙蓉、紅葉李、山麻桿、六月雪、山茶、茶梅、梔子花、中華胡枝子、胡頹子、紫荊、紫薇、金鐘、中華繡線菊、黃馨、臘梅、垂絲海棠、山茶、杜鵑、映山紅、闊葉十大功勞。
(4)花卉地被:鳶尾、二月蘭、紅花苕子、白花三葉草、紅花酢漿草、石蒜、蔥蘭、麥冬、玉簪。
以上就是關于公園設計說明、公園景觀設計的全部介紹,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瑯嫵晒珗@的主要素材,如植物、地形、地貌是受氣候、時間、空間等自然條件的影響而演變的。公園規(guī)劃和設計必須考慮這些影響,因地、因時制宜,創(chuàng)造不同的地方特點和風格。
Hash:79194fa8ace11bfbe494a8e2ae50951df264d1be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