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津寺歷經磨難 元明清四次重建
今早,從榆林市區(qū)出發(fā),走沿黃公路專程前往西津寺。西津寺是神木縣重要的風景名勝旅游區(qū)。2012年修通了上山油路,山下黃河浮橋連通晉陜興神二縣。
西景寺,也叫寶峰寺、寶蓬寺,在馬鎮(zhèn)村南5華里處,這里有10萬余株天然古柏樹。
其中寺廟南一棵古柏高20主桿周長3.9米,據(jù)考樹齡在千年以上。古柏下有明代代石獅一對。古柏有的生長在整塊巖石上,有的生長在絕壁的石縫中。樹皮紋理一律左扭,甚為奇特。
西津寺為大型佛教寺廟群,始建年代不詳。據(jù)碑文記載;該寺于元中統(tǒng)三年(1262、明正統(tǒng)八年(1443)、弘治九(1496)、清同治三年(1864)進行過四次重建。1942年毀于戰(zhàn)火,只留下明代石獅一對、石碑一通和禪院。2001年,馬鎮(zhèn)人焦向明先生投巨資,歷時三年進行了全面修繕?,F(xiàn)在的寺廟既恢復了原來的建筑規(guī)模,還增修了佛音階、觀景長廊、四座涼亭、鐘鼓樓和餐廳。
寺院座北向南,正面大雄寶殿修建在1.3米高的臺座之上。大殿闊三間,凈深8米。頂部歇山蓋頂,五脊六獸,黃色琉璃瓦覆蓋。檐下雕梁畫棟,斗拱和廊柱彩繪富麗堂皇。臺階有漢白玉雕欄。殿內設蓮花寶座,供奉如來佛金身塑像,兩側侍供文殊、普賢二位菩薩。四壁和天花板均繪壁畫。東西配殿設關帝廟,二郎廟。
東邊廊房有三進,分別是三位娘娘廟、觀音廟和龍王廟。西邊廊房有五進,依次為十殿閻君廟、財神廟、馬王廟、蟲蝻廟和孤魂廟。南為穿心殿,南北兩面開門,東西供奉四大天王,南面寶座供奉彌勒佛,北面寶座供奉韋陀將軍。
寺院正殿下立古碑一通,刻于清同治三年(1864),以龜狀造型為座,鏤雕二龍戲珠為首,花草圖案為邊”通高2米,寬96厘米,厚20厘米,字跡清晰可見(碑文見藝文),寺外東西設鐘鼓樓各一座"寺外東側建有28米觀景長廊,頂高3.5米,飛檐斗拱,施以彩繪,頂部蓋黃色琉璃瓦,廊道安有石桌、石凳。整條長廊處于視野開闊的山畔,游人在此觀景,皆有心曠神怡之感,長廊西有步行上下山通道,設137級石砌臺階,游人上下行走,腳下會發(fā)出叮咚的響聲, 故取名“佛音階”
西津寺原為周圍53村司奉,稱53壇,鼎盛時有5—6個僧人長住,念經誦佛,給周圍村作法事。現(xiàn)在事務由各村推舉出的會首經理。重建后在山下修起戲臺,每年農歷五月十七日和八月初八日為西津寺傳統(tǒng)廟會。西津寺山頂?shù)?a href='/jingdian/86774' target=_blank>點將臺唐代曾設兵營。兵部尚書張說在此出擊羌人康待賓,鏖戰(zhàn)于合河關,大捷,追康于鐵建山(在今店塔鎮(zhèn))。
西津寺全景
Hash:ad3568a338752a36d5e8f3e3b8faed5bd51fcc76
聲明:此文由 森淼淼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