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林秘境、百年老宅、傳統(tǒng)文化...竟然都在榆林這個小山村!
by/李桂文
這里古韻悠悠,歷經歲月卻依舊美好如初;這里遺世獨立,深藏閨中卻始終不張不揚;這里山清水秀,光聽名字就讓人好生向往……
“好渡口”、“秀才村”、“演員村”、“典型民居”、“民俗文化村”……這些都是這個被專家學者稱為“秦晉峽谷第一村”的別稱,傳說它是黃河文化與黃土文化的瑰寶,是中國民居建筑的經典,一頂頂光環(huán)的籠罩下,這座古老村莊異常神秘,這便是佳縣木頭峪村。
一處棗林秘境
古村位于秦晉峽谷西岸,村子背依大山,唇吞黃河,數百畝棗林環(huán)繞其間,為這個山環(huán)水繞的古老村莊更添了幾分幽靜。
村旁的沿黃公路讓黃河古道煥發(fā)出新的生機,黃河,就在眼前靜靜的流淌,漫天遍地。河邊的棗林,延伸到遠方。
端午節(jié)前后,棗樹會開出淡黃色的花,成群的蜜蜂便會飛來圍著棗花翩翩起舞,整個棗園也會彌漫著沁人心脾的香味,讓人迷醉。
七八月份,酷暑難耐,然而塞上榆林卻獨有清涼,步入棗林,清風拂面,舒適涼爽,這時的棗林郁郁蔥蔥,猶如翠綠色的絲帶,包圍著整個村莊。
十一前后,棗兒熟了,掛滿枝頭的紅棗在微風中搖曳生姿,似寶石,似瑪瑙。你若有興致,也可以拿起桿子打棗,體驗農家生活的樂趣。
進入冬季,棗葉落盡后的遒勁枝干,是理想的寫生臨摹標本,似有梅花枝干之美。
文化是古村的細胞
木頭峪的文化散落在村子的角角落落,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在講述著這個古老的小山村的文化故事。
匾額文化
by/陜西魅影
木頭峪約三分之一的村民家宅都有門匾和橫匾,可見其書香氣味非常濃重,也為木頭峪增添了幾分靈氣。
渡口文化
by/陜西魅影
木頭峪自古就有“好渡口”之稱,因為古時水路發(fā)達,村子依水而居,船舶不斷,是秦晉貿易往來的水旱碼頭,是探尋秦晉商業(yè)文化的一把鑰匙。
民居文化
by/趙興春
這里民居建筑風格獨特,布局呈“井”字形,兩條村街南北分布,東西皆有小巷和拱門洞相連,前后左右排列整齊,錯落有致;起脊大門,磚木精雕;四合院落,方正對稱;明柱抱廈,恢弘大氣。
建筑文化
木頭峪至今保存有明清古建筑27院及古獻殿、文昌閣、觀音廟、老祠堂、古戲樓、歸云寺、魚山古廟等古建筑,依然能讓人感受到它昔日的輝煌。
民俗文化
by陜西魅影
隨著村子的游客越來越多,木頭峪開設了獨具古民居特色的“農家樂”,吃農家飯、睡農家炕、玩黃河漂流、聽小戲,拋開所有煩惱,盡享慢生活的樂趣。
歲時節(jié)日真熱鬧
臘月二十三送灶君,舊時用糖粘灶君牌位,以盼望灶君大王“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年三十,早飯后祭祖上墳,回來后貼對聯、掛紅燈、壘火塔塔、點長夜燈、合家歡樂吃年夜飯守歲,給小孩枕下放壓歲錢。
從初一到初三連著唱三天大戲。初五送窮鬼、迎財神,初六小年,初七“人情”,十二老鼠嫁女,十五元宵節(jié)。
by陜西魅影
到了元宵這一天,喜慶活動到了最高潮,鬧秧歌、轉九曲、觀燈、壘火塔塔、放焰火,鑼鼓鞭炮、哨吶秧歌,到處是火樹銀花,歡聲笑語,紅火熱鬧。
正月十六“燎百病”,家家戶戶在院里燃火堆,燎衣物,大人小孩跳火堆,祈求吉祥。
二月二龍?zhí)ь^,早上吃龍眼窩窩,全家人分吃饃塊叫“咬鼉頭”。寒食清明吃“攤黃”,用面捏成青蛙、蛇、魚、雀等動物,寓意萬物復蘇。
五月端五吃棕子,門前插艾葉、菖蒲避邪。六月六,新麥登場,農家嘗新。
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農人攜瓜果上墳,選擇莊稼長得最好的地塊在五更天懸黃白紙幡,預示豐收。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合家團圓賞月吃月餅、瓜果。九月九重陽節(jié)登高、飲酒。
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ōu)勢,孕育了木頭峪這顆璀璨明珠般的歷史古村落。漫步在村子的小道上,穿梭在蜿蜒曲折的小巷中,猶如進入時光隧道,回到了淳樸的年代。這個冬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木頭峪,觸摸鄉(xiāng)村的脈搏,感受鄉(xiāng)土氣息,尋找心底那份久違的美好!
來源:榆林旅游
Hash:d46a840cfe2583ef7e0351be27f5e9b5c4f20291
聲明:此文由 榆林旅游新聞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