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育黎古城遺址,其中文物堪稱精品,乳山歷史源遠流長!
育犁故城遺址位于乳山市育黎鎮(zhèn)城陰村南150米的平原上,西距諸往村3.5公里,東北距汪水村1.5公里,東南接北勇家村,西南緊鄰泊子村,北隔一條大河即是城陰村。
故城址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約1500米,東西寬約800米,總面積約120萬平方米。城墻已平毀,現(xiàn)改為農(nóng)耕田。
陶耳杯,漢代,泥質(zhì)灰褐陶,橢圓形,兩側(cè)各有一弧形耳,平底。用途:古代一種飲器,可用來飲酒,也可盛羹,流行于兩漢時期。
青銅劍,戰(zhàn)國,通長46厘米、寬4厘米。兵器。窄格式劍,劍身為柳葉形,近鋒處收狹,前鋒尖銳,中起脊線剖面作扁菱形。一字形格,劍柄前細后粗,圓莖,內(nèi)前實、后空,圓盤形首。
故城北緊鄰城陰村南河,由西向東流,匯入育黎河。按民國《牟平縣志》記載,此河即舊時的灍港水河。
據(jù)北宋《太平寰宇記》載:“育犁,漢立縣,后漢省并入牟平,蓋在今郡東南一百二十里灍港水側(cè)近。以地良沃,故以育黎名邑”。
又據(jù)清《登州府志》載:“灍港水在寧州西南,考其此城當在寧海,今之育犁集(今乳山市育黎鎮(zhèn))即其故址”。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牟平縣志》總篡于清泮曾到故城遺址考察,立“漢育犂故城”碑一只,撰文記敘育犂故城之沿革。
育犁故城遺址的發(fā)現(xiàn),與文獻記載的情況相符合,在我國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對研究漢代時期的城市、經(jīng)濟、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青銅戈,戰(zhàn)國,通長27厘米、寬11.2厘米、援長17厘米、內(nèi)長10厘米。兵器。殘三節(jié),長胡,鋒刃銳利,中脊隆起,斷面略呈菱形。有胡和闌,近闌處有三穿,較小,均為半圓形穿,內(nèi)部有一長條形穿,內(nèi)正、背兩面刻有精美花紋。
育犁故城歷年出土文物很多。城陰村前有一東西向土崗,早年在土崗東部平整地基建學(xué)校和民房時,曾發(fā)現(xiàn)許多漢墓,出土過青銅劍、青銅戈、銅鏡等銅器。
北勇家村西北的坡地上,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當?shù)厝罕娫诖说卦怨麡浜徒ㄐ钏貢r,挖掘出不少漢代墓葬,出土大量器物,有畫像石、石羊、陶器、木俑、銅鏡、銅鏃、銅劍、鎏金鵝形銅鎮(zhèn)等。
據(jù)調(diào)查,在故城內(nèi)西部和中部,下挖約2~5米處曾發(fā)現(xiàn)有鋪地方磚、瓦、木料、石柱礎(chǔ)等遺物。
1985年秋,城陰村村民在故城址的西部挖大口井時,在距地表約2.5米左右的地層中發(fā)現(xiàn)有居住面、草木灰、磚、瓦、石柱礎(chǔ)、陶甕、陶罐等,出土的陶甕現(xiàn)已收藏于乳山市文物管理所。
陶罐,漢代,口徑14厘米、高25厘米。泥質(zhì)灰陶,圓唇,直沿,直頸,鼓腹,小平底。用途:盛東西或汲水用的器皿。
陶奩,漢代,口徑19.2厘米、高12.5厘米。夾砂灰陶,圓形,器身有對稱獸耳,獸首三足,缺蓋。用途:古代盛梳妝用品的匣子,有漆木制,也有陶制的。
1985年10月,被乳山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12月,被公布為威海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10月,升格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育犁故城遺址整體保存完好。
育犁故城碑記
(于清泮撰文,碑現(xiàn)存育黎鎮(zhèn)城陰村南故城址北側(cè))
據(jù)《太平寰宇記》《齊乘》并云:“育犁(俗作黎,《漢志》作犁),漢縣,在灍港水側(cè)”。
查灍港水由縣境三海山東流,曲折至海陽乳山口入海,中間會溪澗諸水,隨地異名,玉林河其一也。
玉林河側(cè)有玉林集,《州志》謂:“玉林或俗呼育犁之訛?!备浇谐顷幋?,顧名思義,顯系居于城后。
李君書忱世居城陰,留意考古,常為余言:“村南有南城,及鄰村泊子呼北城、勇家呼西城等名,又時有掘地古物出現(xiàn)。”
余嘗親至其地,見山川地勢,猶隱隱有城式,其為古育犁城無疑。
福山縣亦稱古育犁,但無灍港水為憑,足徵其誤。書忱久擬鐫石為識,今因《縣志》甫成,公立“育犁故城”碑以表古跡,爰略徵故實而為之記。
中華民國二十四年,牟平縣志委員會公立。
Hash:9a3e85049ac4b274b612c6d1e4075720d32f3d6f
聲明:此文由 洪都煙客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