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侯龍祥島:祖澤家聲湮水浪
一塊美麗而神秘的綠洲,漂蕩在烏龍江古螺江江面上,千百年來,“潮漲潮落默無聞,鎖在深閨人不知”。這就是被稱為“世外桃源”的閩侯龍祥島。島上居住著一支“水上神秘家族”——鳳崗劉姓家族。據(jù)《鳳崗劉氏族譜》載,其祖上因洪患兵禍,明初從鳳崗劉宅(今倉山區(qū)金山劉宅)遷徙閩縣螺江(今倉山區(qū)螺洲),明萬歷年間為避頻發(fā)的烏龍江洪患旱災(zāi),移居螺江南端的五虎山下門口村,清末民初因年荒等變故,又陸續(xù)回遷到螺江江中(今龍祥島)蟹山洲一帶謀生
上百年的洲野耕漁生活,這支“派沿豐沛源堯后,疆啟彭城立漢基”,出自閩中望族的鳳崗劉族人,“岸民”身份雖逐漸褪去,但他們在晨曦輝映下的水浪中,依然閃爍著貴氣榮光。其后裔秉承祖制,昭穆有序,累世按南宋大儒朱子先生等先賢訂題的字輩取名。他們敬祖崇賢,傳承家風(fēng),廳堂正中供奉著《入閩始祖暨五忠八賢像》,兩旁廳柱中書寫著“大梁豐沛家聲遠(yuǎn),固始鳳崗先澤長”等堂聯(lián)。許多外鄉(xiāng)人感到稀奇:“‘水上人家’哪來如此名望身世?”許多人知道的龍祥島是“水上居民”聚居地,殊不知這支“劉姓家族”,卻是肇漢皇帝劉邦和入閩始祖劉存的后裔。
鳳崗忠賢劉氏宗祠
那么,他們祖上因何遷徙到萋萋荒島呢?據(jù)《鳳崗劉氏族譜》載:這支劉姓人家入閩始祖劉存,河南固始縣人,嫡出漢高祖劉邦十三世孫彭城叢亭里官大夫劉茂之后。唐僖宗中和辛丑年(881),為避黃巢戰(zhàn)亂,劉存率三子三侄在皖、贛、粵奔波7年。入閩后,初居漳浦6年,留居福州城里10年,904年定居今福州倉山鳳崗里。劉存被稱為“開發(fā)金山第一人”。劉存率領(lǐng)入閩的胞侄劉昌祖,因佐王潮、王審知入閩有功,官封司馬參軍;劉昌祖還是王審知的姐夫。作為開閩十八姓功臣之一,其雕像立于福州新店蓮花山閩王紀(jì)念館內(nèi)。
劉存四世孫劉文濟(jì),官后唐殿中丞侍御史,生八子皆為官,以官名命八房。龍祥島劉氏宗祖劉維修便出自“鳳崗忠賢劉氏”大中房。明初,因洪、旱災(zāi)困擾,從福州鳳崗劉宅(今福州市倉山區(qū)劉宅),遷居至幾十里處的閩縣螺江(今福州市倉山螺洲鎮(zhèn))謀生。
明萬歷十八年(1590)到二十年(1592)持續(xù)數(shù)月大旱,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五月二十六日到八月六日接連兩次200年一遇的洪患和之后兵災(zāi)動亂,劉維修后裔紛紛散遷各地,其中一支移居到螺江南端五虎山門口村一帶,“開拓荒山,墾植甘茹”,與諸姓“友好相處,合制龍舟,建大王宮、玄帝廟、周都督廟、尚書府,供奉門口華安境地頭列圣”。這時,有劉姓族人到蟹山江邊和塔礁洲上種植水稻、茭筍等農(nóng)作物,在塔礁上建“獺靈小廟”。這一帶便成為“鳳崗劉氏螺江世系”發(fā)祥地。清嘉慶年間,螺江維修公后裔劉爾陞子劉謙六在五虎山下門口村開枝散葉。劉謙六妻生四男,妾生五男,命名頭字皆“龍”字,時稱“門口九條龍”。
清末民初,劉謙六后裔人丁興旺,而門口村山田貧瘠,又逢荒年,窮則思變,需向外謀生。時逢烏龍江螺江江面大、小洲島相續(xù)露出,有的可以宅居。于是,九龍房族人對山田、房產(chǎn)、農(nóng)具等進(jìn)行分配,各自四處謀生創(chuàng)業(yè)。大多數(shù)族人慕村前水島“洲土肥沃、水草豐美、河珍豐富,亦耕亦漁”,開始置船和漁具,逐漸從門口村遷居到烏龍江螺江中的蟹山、塔礁諸洲生活。同時,這支劉姓族人又將門口華安境“地頭列圣”用抽簽方式分開供奉,居西頭過洋自然村(小垱)的“上片劉”供奉巡天帝王、陳文龍尚書公、周大都督及部屬柳七爺和楊三爺?shù)龋訓(xùn)|頭門口村(大垱)的“下片劉”供奉玄天上帝、趙天君、三麻一二相公麻三太保及部屬謝八爺和楊六爺?shù)?。“上片劉”龍船厝設(shè)置在門口村象鼻山下尚書浦岸上,“下片劉”龍船厝設(shè)置在門口村大垱。這兩派劉氏族人每年端午節(jié)各自回祖居地舉行“祭山祭神祭祖”儀式。當(dāng)時沒遷出的族人,守著雜田和番薯園?!吧掀瑒ⅰ痹谛飞健⒍深^一帶山頭;“下片劉”在岐頭、浮島山和門口山上。從此,他們漂泊在門口村和江中洲之間過著亦漁亦耕生活,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宗祠內(nèi)的紀(jì)念堂
族譜記載的這段歷史,現(xiàn)還留有遺俗和遺址:塔礁洲洲頭劉氏大王宮在修建時,發(fā)現(xiàn)地下原廟磚是明代所制;每年端午節(jié)龍祥島劉氏華安境龍舟下水后,還要劃到五虎山下門口村祖居地“祭山祭神祭祖”;龍祥島和塔礁洲劉氏村民與門口村林氏村民至今同屬華安境,神位牌同奉門口華安境“地頭列圣”;龍祥島、塔礁洲劉姓家族和門口村林姓家族有關(guān)修廟敬神祭祖活動,三方都互相邀請,稱兄道弟,視為鄉(xiāng)親,傳承祖制和百年前傳統(tǒng)。宗祖劉謙六善終后安葬在五虎山中壇元前山麓,每年清明節(jié)都有后人前往祭祀。1949年前,還存有門口村山上番薯園地,當(dāng)時不少劉姓族人還到山上栽番薯。岐頭山邊幾畝番薯園,在20世紀(jì)60年代由江中大隊(duì)建了幾座磚窯,十來年后停產(chǎn),無人看管而荒廢。此外,當(dāng)年門口華安境劉氏族人與門口林氏村民共奉祀“大王宮”“巡天府”“尚書府”,今尚祀于螺洲大橋南端的門口村和過洋自然村。
族譜和福州文史資料還記載,同屬于這支劉姓的“一武一文”,與宋代理學(xué)家朱熹還有一段因緣:朱熹之父朱松在閩北時與崇安五夫里抗金名將劉子羽和胞弟文靖公劉子翚結(jié)交甚密。朱松病危時,將14歲的朱熹托付給劉子羽、劉子翚、胡憲、劉勉之四人。劉子羽在崇安五夫里屏山為朱熹母子修筑紫陽樓,供養(yǎng)他們。朱熹受學(xué)于劉子翚、胡憲、劉勉之三先生,歷經(jīng)4年,終于進(jìn)士及第,娶劉勉之女為妻。成名后,朱熹為報(bào)劉家養(yǎng)育之恩,曾為劉子羽籌建“劉公神道碑”并撰文頌揚(yáng)劉子羽,此碑現(xiàn)立于武夷山景區(qū)武夷宮內(nèi);朱熹還為劉家族譜作序?qū)懳模瑸閯⒓沂来卫m(xù)題16字:“嗣世希哲,爾謙則良,克恭孝友,景用必昌。”即二十一世到三十六世次。龍祥島劉姓子孫世代也傳承朱熹所題世次,感念先賢,現(xiàn)傳至“孝、友、景、用、必、昌”世次,可謂六代同堂。
至于《入閩始祖暨五忠八賢像》的“五忠八賢”說法,據(jù)福州史料、劉氏族譜和《榕城考古略》記載:“五忠”是劉家在宋時“殆于王事”的五名將臣,被追謚“忠簡”的劉頜、“忠顯”的劉韐、“忠烈”的劉純、“忠定”的劉子羽、“忠肅”的劉珙?!鞍速t”是南宋時劉家八個理學(xué)先賢,即出生在福州倉山和長樂的劉彝、劉康夫、劉藻、劉嘉譽(yù)、劉世南、劉砥、劉礪、劉子玠,其中劉砥、劉礪是朱熹的學(xué)生?!傍P崗忠賢劉氏”也由此而來。
(來源:微信公眾號“閩都文化研究會”·劉長鋒)
Hash:539d392cad0846bb6b9cfd43e9b34dda61603774
聲明:此文由 林則徐紀(jì)念館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