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榮后土廟: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在山西省萬榮縣城西南40公里,汾河匯入黃河之處,矗立著一座后土廟。漢武帝最先在此設立后土祠,并且多次來這里祭拜,留下了著名的《秋風辭》:“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fā)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據說,漢武帝時,廟在汾河北岸。清同治九年(1870),被黃河水淹沒,后來遷至南岸。如今,現(xiàn)存的后土祠沒有曾經的規(guī)模宏大,修建在黃河東岸的一座山丘之上,東西寬105米,南北長240米。1996年11月20日,萬榮后土廟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整個后土廟建筑群坐北朝南,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戲臺、獻殿、享亭、圣母殿、秋風樓等主要建筑,兩側分布著鐘鼓樓、配殿、碑廊等小型建筑,雕刻精美,琉璃鮮亮,布局完整。
2017年4月30日,五一勞動節(jié)之際,我和家人在山西南部游覽,第一次來到萬榮的后土廟。大約中午,趕到這里,拾階而上,到達山門。憑借文博系統(tǒng)的工作證,免費進入后土廟內參觀。
后土廟的山門高大雄偉,面闊三間,歇山形頂,兩側各有一座歇山頂?shù)谋汩T。從東側便門進入,繞到山門的北側,發(fā)現(xiàn)這里竟然是一座漂亮的戲臺。
對面建筑的墻壁上,寫著“后土祖祠”四個大字,中間有一條狹長的南北通道。穿過通道,回頭一看,這里又是兩座東西并列的戲臺,與山門后側的戲臺呈“品”字形布局,所以被稱為“品”字戲臺。
繼續(xù)向前,迎面便是正中間的獻殿和東西兩側的五虎殿。獻殿與正殿連成一體,坐落在巨大的臺基上,面闊五間,進深四椽,單檐硬山頂,脊部的墊板上有“大清同治十三歲次 立柱”的題記。
正殿也被稱為“圣母殿”,殿內供奉著后土圣母,面寬五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相傳,她是最早的地上之王,與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合,為主宰大地山川的的女性神。
獻殿和正殿是后土廟內建筑的精華,琉璃飾件光彩奪目,建筑上的各種懸雕,玲瓏剔透,栩栩如生??上?,建筑內部的空間有限,無法拍攝出正殿的全貌。
在獻殿之中,豎立著兩塊石碑,用玻璃罩保護起來,看上去顯得非常珍貴。東側是“廟貌圖碑”,全稱為《宋代后土祠全貌圖碑》,繪于宋代,金代刻制,明代重刻,真實的再現(xiàn)了宋代后土祠鼎盛時期的景象。
西側是“軒轅掃地碑”,明代嘉靖年間所刻,從黃河里打撈上來,殘缺不全,字跡模糊。正面刻有“軒轅掃地之壇”六個大字,旁邊有小字:“掃地之壇相傳在榮河縣后土神祠秋風樓后河之曲”。另外,背后還有“龍馬負圖之處”六個大字。
后土祠的最北端,秋風樓巍然矗立,修建在一座高臺之上,因藏有漢武帝的《秋風辭》碑刻而得名。輝宏典雅,挺拔秀美,為中國樓閣建筑中的佳作。
秋風樓共有三層,高約33米,面闊和進深各五間,樓頂為十字歇山形。正南側下方有一道板門,一、二層四面各出抱廈一間,內設有12根金柱直通樓頂。
此樓下方,東西貫通,為“張儀古道”的遺址。這里曾經是魏國與秦國之間的交通要道,張儀出生在萬榮,秦時被稱為“安邑”。后來,他經過這條古道,前往黃河西岸的秦國,得遇明主,出將拜相。最終,輔佐秦國崛起,為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里曾經被稱為“汾陰脽”,乃一條長形的高地,長四五里,廣二里多,高十余丈。從漢代至宋代,歷朝皇帝先后24次在萬榮汾陰祭祀后土。明清時期,祭祀后土的儀式,遷移至北京天壇,萬榮后土祠的祭祀活動才逐漸走向衰落。
Hash:61a38924169cbac8fdb070630ecdcb23502f2fa2
聲明:此文由 申威?。宏兾魑牟┮桓?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