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江門潮連祠堂文化 綿延數(shù)百年
廣東省江門市潮連盧邊社區(qū)盧邊廟前大街1號,盧氏宗祠,三進祠堂的正廳里,古木桌凳上,幾副茶具,社區(qū)居民不時來聚聚會、話話家常。
宗祠旁邊,封圻家廟,二胡、大镲、鼓架整齊擺放,曲藝社成員每星期固定前來三次,唱戲、說書,熱鬧一番。
盧氏祠堂,一直是盧邊的文化活動中心。
今年5月,江門市市長鄧偉根帶隊調(diào)研潮連,這座西江江心島,環(huán)境、人文各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鄧偉根提出“悅讀潮連”的思考,江心小島迎來新的發(fā)展思路。
“悅讀潮連”建設,以文化為中心。
潮連祠堂,氏族精神在這延續(xù),文化在這傳承?!皭傋x潮連”,我們先來閱讀這兒延續(xù)了幾百年的祠堂文化。
前不久,他成了盧氏宗祠的一名“管理者”,打掃衛(wèi)生,管理賬本。早上8時,騎自行車10分鐘,從家到達祠堂,三個小時后,下班回家?,F(xiàn)在,他把大部分時間花在了祠堂里。
盧均培陪伴祠堂,就像祠堂陪伴了盧邊村、陪伴了潮連數(shù)百年一樣。
盧均培今年72歲,從有記憶開始,盧氏宗祠就在廟前街1號這里。“格局沒變過,就有過翻新,舊了就要修嘛, 文革 期間,還有很多東西被拆了?!北R氏宗祠最近一次大修,在2005年,這次為期一年多的修葺,讓老祠堂重新找回了光彩。
同樣,潮連其他各姓氏也在明清期間開始修筑祠堂,建構宗族。祠堂香火的延續(xù),見證了潮連數(shù)百年來的歷史變遷。
此情可憶,每個角落都刻在心里
今年78歲的盧國超,是盧邊水亭人,12年前從潮連鎮(zhèn)人大主席職位上退休,至今是祠堂修葺、管理的主要負責人。祠堂的每個角落,他已經(jīng)刻畫在心里。
盧氏宗祠門口的兩個大燈籠上寫著“敦本堂”三字。何謂“敦本堂”?“這是學校名字。清朝光緒年間和民國期間,這里還曾是學堂和學校,光緒年間稱為 敦本學堂 ,民國時期稱為 敦本學校 。”盧國超笑著說。10年前那次大修,他就是主要倡導者、主持人之一,盧氏祠堂,與他而言有著特殊的意義。
如今,祠堂正廳里擺放著兩張照片,一張攝于1955年,黑白照,寫著:新會第四區(qū)朝陽鄉(xiāng)小學第一屆畢業(yè)同學暨全體教師留印,41名師生身著那個年代特有的衣服,緊坐在一起;另一張則攝于2015年,彩色照,寫著:朝陽鄉(xiāng)小學第一屆畢業(yè)同學暨老師聚會,16名老人坐在一起,笑容滿面。
歲月變遷,祠堂一直是活動中心
這是跨越50年的一次聚會,盧國超身在其中。50年前,他是學生,當時潮連尚屬新會縣,盧氏宗祠是學校,他是這里的學生。至今,祠堂仍是“母校”,在這他可追憶自己和同學們的感情。
“以前這里就是教室,后面還有老師宿舍?!蓖瑯釉诖俗x過書的均伯,指著連接正廳和頭門前座兩邊的行廊說道。均伯一直生活在潮連,種田種地,如今邁入古稀之年,看護祠堂,他也樂意。
祠堂不再是學校,但就在盧氏宗祠旁邊,建了一所敦本學校,即現(xiàn)在的盧邊幼兒園。
沒有學生們嘰喳的朗讀聲,祠堂依舊熱鬧,周邊居民不時會進來和均伯聊聊天,曲藝社過來唱歌時,他也會在旁邊哼上兩句。
祠堂,始終是社區(qū)的文化活動中心。
講段古
15世紀始建,島上曾有136間祠堂
潮連初開,土廣人稀。南宋時期,南雄珠璣巷移民南遷至這個西江上的海島,各姓始祖方開村立族、辟土為田。安定之后的各氏族,開始興建大宗祠。
1487年,盧氏宗祠修建始祖祠,祭祀始祖龍莊公,1508年,終建成三間三進的家廟式祠堂。此后,宗族內(nèi)部有經(jīng)濟實力較強的各房支派又紛紛修建分支祖祠,祭祀各自房派的祖先,保留至今的侶樵盧公祠就是其中之一。支派后裔入仕為官,其所屬分支祠堂往往改為家廟,如旁邊的封圻家廟就是如此。盧氏大宗祠高峰期間有20多個祠堂,現(xiàn)在重建保留下來的還有11間。
蓬江區(qū)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向南都記者介紹,據(jù)1946年的史料記載,潮連島上曾建有136間祠堂,其中有4座家廟,目前仍保留有祠堂68間?!俺边B的這些祠堂以其數(shù)量最多,密集度最高,形態(tài)最多樣,保存最完好,構成了獨特的 祠堂群 。”
觀宗祠
源同一脈,祠堂是維系鄉(xiāng)親的根
進入盧氏宗祠,右邊墻上的一幅木制牌匾上,“源同一脈”四字,十分顯眼。旁邊,全國各地的龍莊公支系盧氏宗祠,都一一在列。左邊墻上,介紹著目前盧邊宗祠群,每座祠堂的建設規(guī)模、年份、圖片都一一展出。
細看祠堂,可發(fā)現(xiàn)屋脊有陶塑鰲魚,鰲魚是傳說中的大海神龜,具掌控水火的神通,放在屋脊為看守屋宇、防火避災之寓意。祠堂的石雕,是陶塑灰雕,感宗廟之嚴,悟血脈傳承之意。這些,都和潮連的人文、地理有著莫大的關聯(lián)。
2005年的大修,盧氏鄉(xiāng)親出資出力。盧國超表示,每年都有很多從世界各地趕回來的盧氏后人來祭祖。早在2000年,盧氏宗祠就已經(jīng)被列為江門市文物保護單位。在盧國超看來,保護祠堂,就是保護了維系鄉(xiāng)親的根。
今天,祠堂周邊,密集的居民樓,熱鬧的商鋪,還有一到晚上就人聲鼎沸的廣場,還有代代生活在此的盧邊人,這樣和諧的畫面,就是潮連,就是潮連文化的根。
(來源:南方都市報 本版統(tǒng)籌:南都記者 曾育軍;采寫:南都記者 蔣臻 實習生 徐婉瑩;通訊員:肖永輝、黃智軍、梁永超;責任編輯:王曉易)
Hash:3b7f104d8e3239764df565ff4f56c6965ed7b48a
聲明:此文由 南鑼家譜館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