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之四塔一碑
2019年初,東京國立博物館的顏真卿大展臨展在即,直到日方釋出展覽海報,臺灣民眾才知道臺北故宮博物院向該次展覽借出了《祭侄文稿》。這一出借在海峽兩岸引發(fā)了強烈關注乃至軒然大波,《祭侄文稿》上一次與公眾見面,還是在10年前的臺北故宮博物院。這次出借引發(fā)民眾議論,除了作品本身的珍貴,或許還因為作品背后的歷史過于慘烈。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謀反,“安史之亂”爆發(fā)。時任平原太守的顏真卿聯(lián)絡其從兄常山太守顏杲卿起兵討伐叛軍。次年正月,史思明部攻陷常山,顏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并先后遇害,顏氏一門被害30余口,“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碧泼C宗乾元元年(758年),顏真卿命人到河北尋訪季明的首骨,作文之際,悲憤交加,情感激蕩之下一氣呵成《祭侄文稿》,可謂每一筆都蘸著血和淚。
顏氏稱得上是滿門忠烈,《祭侄文稿》的后續(xù)同樣讓人不忍?!鞍彩分畞y”后的叛亂戰(zhàn)火始終未盡,因過于忠直剛正,顏真卿被奸黨排擠派往叛軍勸降,明知兇多吉少,毅然前往。公元784年,顏真卿被叛亂的李希烈縊殺而亡。
《祭侄文稿》發(fā)生的地方,就在今天的河北正定。
正定是一座有延續(xù)的古城。根據(jù)官方的資料,公元540年還是南北朝時期,位于東魏境內(nèi)的真定縣,同時建起了兩座寺廟,一座位于城中叫靜觀寺,一座在城外叫臨濟院。到了隋代,在凈觀寺和臨濟寺之間,正定城內(nèi)再次建起了一座大寺,名為龍藏寺(也就是后來的隆興寺)。
而在接下來的唐朝,靜觀寺改名為開元寺,后來還陸續(xù)興建了天寧寺、廣惠寺等。而這些寺廟,在今天依然能看到蹤跡。
01
開元寺
《祭侄文稿》發(fā)生的地方,說不定就在正定的古城門不太遠。就在古城門附近的燕趙大街,有考古學界認定中國已知的現(xiàn)存四座半唐代木構建筑中的半座——開元寺唐代鐘樓。為什么是半座呢?因為鐘樓2樓明清時期都有過修復。而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落架大修的時候,徹底將2層按照一層的唐代形式進行了重建(一二層的木料顏色其實可以看出明顯區(qū)別)。除了建筑本身,鐘樓內(nèi)懸掛的銅鐘幾千斤重,從唐懸掛至今。
參觀開元寺的時候,從檢票口進去,是要下石梯然后才會到寺院的地面的,唐代的地基,比現(xiàn)代道路整體低了好幾米。這種情況,在大同的善化寺同樣存在,善化寺的地基水平仍然保留著唐代的基礎,比寺院外圍現(xiàn)代的馬路低了近3米。
(以上就是那半座唐代鐘樓)
除開鐘樓,開元寺還有唐代須彌塔,唐代大殿遺址,從他處發(fā)掘移過來的五代時期的巨大赑屃。值得注意的是,開元寺的布局,塔和鐘樓橫向?qū)ΨQ,這種形式,只在唐代及以前出現(xiàn)過,是唐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典型實例,目前已是海內(nèi)孤例。
從開元寺開始,“海內(nèi)孤例”“全國唯一”這樣的詞在正定會高頻出現(xiàn)。開元寺唐代須彌塔看氣質(zhì)就能發(fā)現(xiàn)跟西安的小雁塔是一路的,那種拙樸秀美的感覺,很容易識別。
這座五代時期的巨大赑屃,官方資料長8.4米,寬3.2米,高2.6米,體重107噸,中國最大,誰看了也得說一聲哇偶。
03
臨濟寺
臨濟寺是正定最古老的存在之一,始于東魏,而到了唐大中年間,義玄師傅在此創(chuàng)立臨濟宗。寺院各種大殿均在后來經(jīng)歷了損毀與重修,今天能看到的最古老的,是正定四塔之一的澄靈塔,始建于唐,金代重修,是一座磚砌八角九級密檐式塔。梁思成先生稱贊這座塔“挺拔峻秀,雕飾華麗,清晰秀麗,塔中之上品”,各處建筑細節(jié)實在經(jīng)得起一品再品。
04
廣惠寺
廣惠寺緊鄰臨濟寺,目前也僅剩一座塔。根據(jù)記載,廣惠寺華塔始建于唐代,現(xiàn)存的華塔為金大定年間重修的,明、清歷代也都有修葺。這座塔因其造型好似巨大花束,所以叫華塔。這種造型的塔形成于遼金時期,元朝后幾乎絕跡,國內(nèi)現(xiàn)存華塔總數(shù)也不過十幾座, 而正定廣惠寺華塔是現(xiàn)存為數(shù)不多的華塔中造型最奇特、裝飾最華美的一座,梁思成先生說這座塔是海內(nèi)孤例。塔身只有四層,一層四個方向又有四座小塔相連包圍。在華塔第四層也就是白色部分,八角八面壁塑了獅子、象、佛像、菩薩、海獸、力士等各種形象,高低錯落、確實少見。
05
天寧寺
天寧寺始建于唐代宗時期,原本是正定八大寺之一,目前僅存的凌霄塔,是宋代遺存。毫無意外,這座塔又是僅剩的全國唯一。這是一座磚木混合結構的樓閣式塔,塔身一共9層,一到三層為磚石仿木結構,四層以上為木結構。這座塔最大的特點,是采用了塔心柱結構形式,就是在塔的中心部位豎立了一根木柱來上下貫通。這種塔心柱結構形式對穩(wěn)定塔身極為有利,在早期木塔中應該說是很常見的,但我國現(xiàn)存的就只這一座了。塔里的兩個石獅子,丑乖丑乖的。
06
風動碑
根據(jù)官方介紹,大唐清河郡王紀功載政之頌碑,俗稱李寶臣碑,又稱風動碑或封凍碑,碑身高5.78米,寬2.3米,厚0.48米。唐代(766年)刻立,王佑撰文,王士則書并篆。這個碑厲害就厲害在碑文書法。碑文陰刻大字楷書29行,滿行55字,共1398字,現(xiàn)存1007字。據(jù)《金石萃編》、《常山貞石志》、《八瓊室金石補正》等可查補340字,尚缺51字。
學界認為“風動碑”的價值有三,對研究唐代中晚期藩鎮(zhèn)割據(jù)具有重要價值;受到歷代書法家的推崇,它代表了唐中晚期書法藝術的一種流派;它的造型、雕刻、紋飾等藝術手法是唐中晚期碑刻的代表作。手機拍的看不清,網(wǎng)絡上找了一張碑文書法圖。
正定“一寺四塔”中的“寺”過于精彩,圖片太多,單寫一篇。
(作者:微信公眾號“舊時月光” )
Hash:1579b3826b15e7b0dfb77317ed48a3b3de1e3c53
聲明:此文由 文旅縱橫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