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龍門,隱藏著一座殘破仍不失大唐風韻的皇家寺院
自北魏孝文帝入主中原定都洛陽,大興佛事,龍門借山水之勝成為造佛、建寺的最佳地方。自北魏至唐延續(xù)到北宋累計開鑿四百余年,其中至唐時達到鼎盛。龍門東、西兩山挾峙,面對皇城北門,蒼松翠柏,伊水東流,泉水汩汩。寺院林立,鐘罄之聲不絕于絕,穿林而過;青煙繚繞輕漫于心,輕拂水波。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亦是洛陽盛唐時佛事的真實寫照,龍門山水之形勝與寺院廟宇之幽靜融合為一,成為法正莊嚴、蓮花萬朵、妙音彌空的一方極樂世界。
大唐時龍門周邊寺院無數,白居易《修香山記》載龍門十寺或為虛數,可見古剎名寺之繁盛,其中不乏皇家寺院,香山寺現仍巍然屹立在龍門東山,其它寺院早已泯滅在歷史煙塵中,而在龍門山南側的郭寨村里默默隱藏著一座唐代建造的皇家寺院--皇覺寺。
皇覺寺太不起眼了,可能僅存于史書的記載中,存在于村民們習已為常的晝出夜伏的勞作中。清朝乾隆年間洛陽知縣龔松林《重修洛陽縣志》謂:“皇覺寺在伊闕西南,唐開元時建”。寺中所立一碑的介紹說為唐開元十年(公元722年)皇帝李隆基所建。
可惜早已沒有了皇家寺院的輝煌,如果從寺院門前過可能不知道是座廟宇。
喜歡這座寺院是它的幽靜,座落在村內民宅間不聞世事、飄然世外的淡然。更是那一孔不知已傳多少代的水井,至今清澈甘甜供村民飲用。寺有泉則有靈氣,雖破落但氣脈仍存。佛講因緣,有水有氣脈,緣份到了,自然煙火重新旺盛。
皇覺寺的大門,一如平常農家的樸素,甚至不知是座寺院。
與前幾年相比,院里的樹多了顯得有生氣,遮掩住老舊大殿的破敗感。
伽藍殿,寺內僅存的清代建筑,一面闊三間、兩間進深的清代硬山式大殿建筑。屋脊、房瓦及青石臺基已殘破不堪 。幾年前就是在這所大殿內與摯友一起學會了拜佛儀式。一位十幾歲的小姑娘在佛前靜靜地讀著佛經,耐心教我們每個動作與含義。
屋檐上沒有六獸,有龍及其它龍形雕刻飾。
伽藍殿門額上的牌匾,匾額上方的木梁上仍留有清代時期的繪畫。
屋檐下懸掛著一大一小兩口鐘,2002年制。
院內散落著一些佛像殘件。
左邊拖碑的赑屃風化得辨不出面目;右邊殘八面體尊勝陀羅尼經幢柱,高77厘米,經文字跡模糊不清。落款刻:“建中三年(西元782年)九月三十日,東都大安國寺比丘尼唐十六師法號口口”。
最珍稀的是寺院內的一口古井,古井仍能飲用,許多名寺古井早已只存在記憶與傳說中了。有水則有靈性,氣脈尚存。佛講因緣,寺存靈性與氣脈,天緣世運來了,香火自然盛了。
井中的天空,白云印水,一片禪意。有亦無,無亦有,心有事負重而行,放下了內心一片澄明。
伽藍殿兩側新建有廂房,供奉著各尊佛。后面二殿是觀音殿,2006年建。
觀音殿后的半坡上建有數間殿,因柵欄鎖著進不去,右邊可見“蓮師殿”的字樣。
寂靜的院內一棵果樹吸引了我,果無蒂直接結在枝桿上,網友說是木瓜。
想起秦時衛(wèi)風《詩經·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沐伊原創(chuàng),歡迎分享
ZOLLE因為:本土原創(chuàng)設計師品牌,堅持自然和環(huán)保理念,堅持東方靈魂與國際化的視野,融合簡約與解構的大氣設計風格,以棉、麻、絲的質地與紋理展現特有韻味。用獨具法式浪漫又不拘一格的款式設計,給女性帶來簡約、隨性、自由和大方,讓生活簡單而透氣。
ZOLLE小編微信號:lycrow
Hash:75ada811511427d7d1bde416c7d7fc9b43d08c79
聲明:此文由 天地旅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