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會盟這個古村落,歷史上曾出過兩朝名臣!
會盟鎮(zhèn),簡稱"會盟",古稱"孟津",是一個具有四千多年文明史的歷史文化名鎮(zhèn),是龍馬負圖之處,伏羲畫卦之所。八百諸侯會盟、劉邦絕河亡秦、伯夷叔齊扣馬勸諫等歷史上許多決定中國命運的重大事件都發(fā)生在這里。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會盟鎮(zhèn)一個人才輩出的傳奇之地——雙槐村。
雙槐村的得名與明初王氏家族遷居此地有關(guān),中國王氏家族的一支世稱“三槐世第?!泵鞒鹾槲淠觊g,王氏家族從山西洪洞縣遷居雙槐村,遷來始祖有弟兄二人,在家門口栽了兩株槐樹,以示不忘祖根,雙槐村因此得名。
當時,雙槐村有王、李兩個大姓,后來就誕生了王鐸家族和李際期家族兩個名震河洛的望族。
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認識一下這兩位傳奇人物,第一位就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纳窆P王鐸。
01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 又號癡庵、癡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 。明末清初書畫家 。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 。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chuàng)者的李志敏評價:"王鐸的草書縱逸,放而不流,縱橫郁勃,骨氣深厚"。
王鐸18歲中舉,20歲中進士,21歲入翰林,22歲放江南主考,江南人迎接主考時,見轎前有大旗兩桿。一旗上寫:"十載寒窗讀書苦",另一旗上寫"奉母命不出難題。"
人們向轎內(nèi)一看,見主考大人卻是位年輕書生,根本不象年高德劭的飽學之士。大家都切切私議,有人說他是膏粱子弟憑著爺老子當大官放主考,哪有真才實學!恐怕頂多也只是知道個"子曰學而時習之"罷了。
王鐸在轎內(nèi)聽得清清楚楚。果然第一場出的試題就是:"子曰學而時習之。"許多人都說果然不出所料,很快交卷。第二場依然是原題,但要求內(nèi)容不許重復。這下可難住了眾舉子,他們把所學的知識全用光了,才勉強交卷。不料第三場又是同一題目,眾舉子叫苦不迭,難于應付。大部分人搜盡枯腸,還是交了白卷。在發(fā)榜之后,眾舉子拜師之際,王鐸哈哈一笑,當眾揮筆,照題一氣寫成七篇詞藻雅麗,文情并茂,議論精當,篇篇各異的奇文。一時才驚四座,聲威并振。當時別家中魁掛匾,文為"江南才子",唯有王鐸家門首懸匾上書"才壓江南"。
傳說王鐸入閣拜相后,皇帝讓他書寫一幅匾額:天下太平??瑫挢覓焐虾?,在一片贊揚聲中,一個太監(jiān)忽然發(fā)現(xiàn)"太"字少了一點,成了天下"大"平。眾人抬頭細審,果然是真。正待發(fā)問之時,但見王鐸不慌不忙地手握頹筆,將筆向匾上擲去,不高不低,不歪不斜,恰好點在"大"字左下方,遒勁灑脫的一個"太"字,展示在眾目睽睽之下。皇帝驚喜萬狀,稱贊道:"王愛卿真乃神筆也。"從此"神筆王鐸"馳名天下。
王鐸書法正書出鐘繇,行草宗二王,得力顏米,博采眾長,法古如化,放而能收,以險取勢,長于布白,風格獨特,自成一家。筆法轉(zhuǎn)折分明、蒼老勁健,于豐腴中洋溢出一種清剛雅正之氣,于雄厚中顯現(xiàn)出一種淡古自然之風格。
王鐸故居位于會盟鎮(zhèn)老城村,曾毀于戰(zhàn)火,如今的故居是20世紀90年代按原貌修復重建的。王鐸故居坐北向南,由故居和后花園兩部分組成,整體為明清建筑。
02
李際期(1607-1655年),明末清初官員,官至兵部尚書。李際期出生于舊孟津縣城東十里的雙槐村。天質(zhì)聰慧,明崇禎庚午年(1630年)中舉,崇禎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進士。
李際期還有“孟半朝”之稱,源于他在浙江金華主持試務(wù),看到漢人生員奮筆疾書,不禁聯(lián)系到"剔發(fā)令"有感而作滿字詩:"滿洲衣帽滿洲頭,滿面威風滿面羞;滿眼干戈滿眼淚,滿腔忠憤滿腔愁 。"從詩中不難看出他對民族衣冠的淪喪,和屈居異族統(tǒng)治之下的強烈不滿,可他又一直在順治朝生活12年, 且位居高官,其人仕途坦蕩。當過兵部、工部的尚書,另一個孟津老鄉(xiāng)王鐸是禮部上書,這就出現(xiàn)了一朝兩尙書的局面。當時被朝中同僚戲稱"孟半朝"。
李際期為官為民,深得人心。當年李自成攻入洛陽,李際期為救沿岸百姓,以自家百十口人為質(zhì),與當?shù)毓賳T協(xié)商以船三天三夜渡百姓過河。其后卒于任內(nèi),謚僖平,太子少保。
自家百十口人被李自成所殺,民皆泣拜曰:李公生我。事后三縣百姓在李氏祠堂立“救活萬人碑”,李際期死后,鄉(xiāng)親們便將其牌位供入了鄉(xiāng)賢祠。
會盟鎮(zhèn)老城村東南方的田地中,有一處占地9100平方米的長方形墓園,這就是李際期的葬身之所。李際期墓于2006年6月被省政府公布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神道石相生數(shù)量與完整度令人吃驚。
憨態(tài)可掬的石像讓后人也有機會一睹幾百年前的燦爛藝術(shù)。
會盟鎮(zhèn)雙槐村誕生了兩位“正部級干部”,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很稀少的。然而,真實的情況并沒有到此為止。
明清二代,雙槐村有七進士三舉人,秀才貢生數(shù)十人。
王價,明萬歷甲戌年(1574)進士。王鐸,明天啟二年(1622)進士。李際期,崇禎十三年(1640)進士。王無咎,順治丙戌年(1646)進士。王無逸,順治辛丑年(1661)進士。王無忝,順治辛丑年(1661)進士。王無荒,康熙庚戌年(1670)進士。
王之鳳,康熙丁巳年(1667)舉人。王遙谷,康熙乙酉(1705)舉人。王繩武,乾隆癸卯年(1783)舉人。
綜上所述,雙槐村有七進士三舉人,秀才貢生數(shù)十人。這種現(xiàn)象在中國科舉史上極其罕見。雙槐村堪稱中國文化史上的讀書專業(yè)村、文化產(chǎn)業(yè)村。雙槐村的文化名人中有書法家,也有畫家,出版的著作達30多部,培養(yǎng)出的學生遍布全國,在朝廷各部門任職的官員不下60名。雙槐村真可謂是人才輩出,人杰地靈。
統(tǒng)籌:朱曉玲
Hash:f7653b0951d004f2dd59d90690884bc88b3c64eb
聲明:此文由 咱家會盟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