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寺的傳說!
石佛寺的傳說
溫陽縣即北宋河東路石州轄下的古溫泉縣,建于唐武德三年(620年),古溫泉縣城就在今呂梁市交口縣的溫泉鄉(xiāng)政府所在地,且當時的北溫州州署衙門也設在溫泉縣城里。溫泉縣歷經(jīng)唐、五代、宋、金、元初五個時期,有647年之悠久歷史。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976年--984年),改名為溫陽縣。因東臨孝義縣,也被改名為中陽縣,現(xiàn)存孝義中陽樓即為見證,后都恢復原名。交口縣溫泉鄉(xiāng)現(xiàn)存的金代大鐵鐘(金興定2年鑄),銘文中,又為溫泉縣。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年),溫泉縣被廢除,屬地分給相鄰的孝義、靈石和隰縣。今天,人們習慣上仍然把溫泉縣稱為溫陽縣。
交口縣溫泉鄉(xiāng)李家山村北的錦泉山之巔,有一座坐北向南的寺院,叫南石佛寺。寺院總占地面積799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重修,現(xiàn)存石刻造像為元代,建筑為明、清遺構(gòu)。正殿內(nèi)巨石上雕刻有石刻造像223尊,其中正面雕有一鋪五身造像和一鋪三身造像,分迦跌坐和善迦跌坐,具有元代造像特征,兩側(cè)雕有單體造像23尊。值得一提的是,在東面的石榻上有一尊巨大的臥佛,涅槃造像,緊裹袈裟,體態(tài)安詳,意為進入佛教的最高境界,在其四周還雕刻有191尊小石佛,左右各有一尊護法金剛。1989年9月5日,被交口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7月4日,被呂梁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代,溫陽縣有個年青石匠名叫杜成。一次,他上錦泉山打石料,在山頂一塊平坦的地方,看到塊突出地面的大石頭,心里很愛,不忍心劈開它,便空跑回家。
當天晚上,他做了個夢,夢見一個和尚帶他上山去看那塊石頭。只見那塊巨石周圍除左邊留了原樣外,其余都鑿滿了佛像,大大小小有一百多尊菩薩。和尚對他說:“你記住這樣子,照著雕吧!四十九天后,會有個放牛人跟你說雕成了,你就會成仙的”。第二天ー早,他記住了夢中之事,就帶了干糧和工具上了山。找到那塊石頭后,就按夢中見的樣子鑿了起來。
杜成不顧疲勞,雕了七七四十九天,在那塊巨石的右面和正面雕鑿出一百多個大小不同的石佛,和他夢中見的一模一樣。這時,一個放牛人趕著一群牛走了過來,在離他不遠的地方看了起來。杜成便問:“大哥,你看我雕成了嗎”?“你雕成鬼了"。放牛人本是一句逗著玩的話,卻不想杜成一聽,即仰身倒在地上給氣死了。那放牛人叫了半天也不頂事,嚇得趕上牛跑了。
杜成的父親是一位老石匠。他上山尋兒子,看見兒子睡在那巨石左邊,走近一看卻沒有,回過頭來再看,又看到兒子枕著一個花枕頭睡在巨石左邊新鑿的石床上。他覺得很奇怪,急忙上前抱住細看,竟是兒子的尸體。老石匠于是放聲大哭了一場,想起剛才的奇怪事,便從地上撿起兒子的工具,一鼓作氣在巨石左邊雕鑿了一個兒子的睡像,頭下也雕了一個花石枕。當他雕完回過頭來時,兒子在他面前。老石匠大吃一驚,正要作聲。只見兒子朝他磕了一頭,雙手合掌變成一個菩薩羅漢騰空而去。老石匠見兒子成了仙又驚又喜,于是收拾起兒子的工具回家去了。
溫陽縣縣官知道了這件事,便籌集了許多金銀,在那地方修起一座大廟,廟門上刻了三個大字“錦泉寺”,那塊巨石恰好在正面的大雄寶殿里。另在大廟的對面修建了戲臺,廟里住上了僧徒。
有一年,來了個驢臉和尚霸占了廟門,做了廟主。隨即,驢臉和尚把廟門上的“錦泉寺”三個字改成了“竹林寺”,并收了幾個惡徒,每日打惡架、劫財物、搶民女,無惡不作。溫陽縣的縣官和各寺院僧人無人敢惹他們。
有一天下午,石佛寺來了一個年輕和尚,恰好那驢臉和尚不在廟中。那和尚三拳兩腳把惡徒們打翻在地,進了廟中,把所有被劫的姑娘全部放下山去。日落時分,那驢臉和尚回到廟中,被那年輕和尚擋住,二人交起手來,幾下便打的那驢臉和尚逃進廟中,關了廟門不敢出來。那年輕和尚現(xiàn)了本像,原來是當年石匠杜成變的菩薩羅漢。只見他腳踏祥云升到空中,將一張紅紙點著丟進廟中,錦泉寺山上大火熊熊,那驢臉和尚和那幫惡徒都被大火燒死了。
山下村子里的人們見姑娘們都逃了回來,后又望到石佛寺起了大火,第二天,人們看到滿山石頭都變成了紅石。奇怪的是,那廟并未燒毀,而廟門上的字又變成了“錦泉寺”。
---圖文選自《交口縣志》
Hash:65a16c999ebcfffb82b76cf926667490f4c132b7
聲明:此文由 今日交口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