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憋屈”的國寶,被道士當腌菜缸!
亭中漢白玉的石座上放置著一個元代大酒甕,
堪稱我國體積最大的傳世玉器
——瀆山大玉海。
無獨有偶,
在宣武門外法源寺內也有座瀆山大玉海。
這兩座大玉海究竟是什么關系?
誰先誰后,孰真孰假?
它們?yōu)槭裁创娣旁趦商帲?/p>
這背后有個長達700多年的故事。
忽必烈犒賞三軍的“大酒缸”
“瀆山大玉?!?又名“大玉甕”、“酒海”,由一整塊黑質白章的巨型玉石雕刻而成,高0.7米,口徑1.35~1.82米,最大周長4.93米,重約3500公斤。體略呈橢圓形,內里被挖空,可儲酒30余石,大約相當于三千六百瓶一斤裝的白酒。相傳是元二年(1265年)元世祖忽必烈為犒賞三軍而制。
據(jù)《元史·世祖本紀》記載:元世祖忽必烈入主中原后,在建大都時,以金代的瓊華島為中心,將瓊華島改名萬歲山,于山的最高處建起廣寒殿,大宴群臣。元人向來豪放不羈,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為此,忽必烈命數(shù)十名工匠,花了五年時間,將一塊整玉雕成一巨大酒甕用以飲酒作樂,并命名為“瀆山大玉?!?。
瀆山大玉???/a>呈橢圓形,周身雕刻波濤洶涌的大海,浪濤翻滾,漩渦激流,氣勢磅礴。在海濤之中,又有龍、豬、馬、鹿、犀、螺等神異化動物游戲其間,海龍下身隱于水中,上身探出水面,張牙舞爪,戲弄面前瑞云托承的寶珠。豬、馬、犀、鹿等動物遍體生鱗,使人聯(lián)想到神話里龍宮中的獸形神怪和蝦兵蟹將??梢哉f,這是一幅活生生的龍宮世界的景象,神秘莫測。
更難能可貴的是,該器不僅形體巨大,氣度不凡,而且雕工極精,利用玉色的黑白變化來勾勒波浪的起伏、表現(xiàn)動物的眉目花斑,可謂匠心獨運,技藝高超。
可以想象,當年忽必烈與他的功臣們圍著這絕世的大酒甕開懷暢飲,是何等的豪放!
流落民間成道觀“腌菜缸”
然而世事多變,元朝滅亡后,元大都的宮殿大多被拆毀,作為教育國人奢侈亡國的鮮活例證。但是,放置大玉海的廣寒殿卻被幸運地保留下來。
明萬歷七年(1579年)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廣寒殿失火,繼而倒塌,“瀆山大玉海”被緊急轉運了出去,搬到了皇家的御用監(jiān)。御用監(jiān)是專門制作宮廷器玩的地方,清代時改為道觀,名真武廟。道士們不知它的來歷,將它作為腌菜缸使用。
直到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真武廟重修時,才發(fā)現(xiàn)石缽實為玉制,于是將菜掏出,清洗干凈,在里面儲水,并放入山石,以示南海普陀之意,置于觀音大士前。同時,將真武廟改名“玉缽庵”,連庵前的胡同也改成“玉缽胡同”了。但此時,人們仍不知這一玉缽的真實身份與來歷。
直至乾隆年間,賜居在這一帶的翰林院學者來庵里游玩,看到這一不凡的玉缽,認為絕非民間的器物。他們翻尋資料,反復考證,驚喜地發(fā)現(xiàn)這就是丟失數(shù)百年的元代廣寒殿前的大玉海。于是報告了乾隆皇帝,通曉歷史文物的乾隆喜出望外,于乾隆十年(1745年)命內務府撥銀十萬兩送至玉缽庵買回玉缽。但他沒有同時移回底座,而是另刻漢白玉底座改置玉缽,一同置于北海團城承光殿前。
這期間,乾隆皇帝對玉海上的龍鱗紋與其他海獸的鱗紋沒有尊卑之別極為不滿,先后命人將“瀆山大玉?!敝匦滦拚?次,現(xiàn)在玉海上除了龍身頸外,其他的龍鱗紋都具有明顯的清代特色。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重修玉缽庵,又命復制了一個玉缽送至庵中,放在原底座上,以使玉缽庵名副其實。此外,乾隆帝還為這件國寶親筆題寫了三首詩,命人鐫刻在玉器的腹壁上。這些詩作還配有序文,詳細地介紹了這件玉器的來歷和流傳經過。
1980年,在重修宣武門外法源寺時,考慮到玉缽庵已成民居,為更好保護玉缽,將玉缽庵中的玉缽及底座一起移往法源寺。于是形成了現(xiàn)在這樣的格局:在團城承光殿內放置的是元代的玉缽與清代的底座,在法源寺放置的是清代仿制的玉缽與元代的原底座。
“瀆山大玉?!钡拿i
關于瀆山大玉海,幾百年來一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它究竟是用什么玉料制成?玉料出自何處?元朝人為何把這件玉雕命名為“瀆山大玉海”,“瀆山”一詞又是何意?
后人對“瀆(dú)山”的字意進行了各種猜想,一說是因玉料產于“瀆山(岷山的古稱,在今四川省北部)”而得名;再一說是因當時放置大玉海的瓊華島四周被水包圍,故稱為“瀆山”;還有一種意見認為玉海上雕刻有山瀆等紋飾,因而稱“瀆山”。
現(xiàn)在比較統(tǒng)一的說法是,瀆山大玉海的“瀆山”二字,通假“獨山”。獨山在河南南陽的西北,是中國傳統(tǒng)的玉材產地。獨山玉,因產自河南省南陽市北郊的“獨山”而得名,又稱“獨玉”、“南陽玉”,是中國獨有的玉種。
獨玉質地堅韌致密、細膩柔潤,色彩斑駁陸離,常常是由兩種以上的顏色組成的多彩玉。顏色綠、白、紅、黃、紫、藍應有盡有,能分成九大類一百多種,其多彩性是其他玉種所無法比擬的。獨玉不是翡翠,但高檔獨玉接近透明,翠綠色的硬度可與翡翠媲美;獨玉不是羊脂白玉,但玉質凝膩柔嫩,豐腴可人,頗具白玉品質。也正因為如此,國人將其和新疆的和田玉、遼寧的岫玉、湖北的綠松石一起稱為“中國四大名玉”。
“瀆山大玉海”是現(xiàn)存最早的大型玉器,
鮮有出其右者。
且在我國傳世至今的數(shù)十萬件玉器中,
它是唯一一件可以辨認的蒙古時期的玉器
(公元1271年忽必烈才定國號為元),
并在歷史上流傳有序
(元明清三代都有歷史記敘),
另外,從廣寒殿到團城,
也間接反映了北京的歷史變遷,
綜合考慮,
它當之無愧為“鎮(zhèn)國玉器之首”!
聲明:文章內容選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之我們。
﹀
Hash:785fa4be0b8f586ac46af2db79f4db831b8b387c
聲明:此文由 企業(yè)家收藏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