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有座千年古寺,打開地宮后專家懵了:里面有個打坐的老和尚!
嵩山有座千年古寺,打開地宮后專家大吃驚呼:里面有人!嵩山里有座古寺,比少林寺早建424年,地宮珍藏一現(xiàn)身便驚艷世人。
一說起河南登封的嵩山,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大多都是名揚天下的千年古剎少林寺。其實,在嵩山上還有個聲名地位都不亞于少林寺的千年古寺——嵩山大法王寺。
法王寺距離少林寺不足20公里,位于嵩山玉柱峰下,始建于東漢明帝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距今已有1948年,只比洛陽白馬寺晚3年,比少林寺早424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后建造最早的寺院之一。
法王寺內現(xiàn)有房四十余間,全部面積約為五千平方米。寺內保留的文物有不少古塔、古樹及石刻。古人稱頌法王寺為“嵩山第一勝地”?!碍h(huán)天下皆山,惟嵩高當天地之中。占名山皆寺,惟法王據(jù)形勢之最佳?!痹诠艅x林立的嵩山, 大法王寺 被譽為“嵩山第一勝地”是當之無愧的。
從建寺到現(xiàn)在的近兩千年間,由于戰(zhàn)亂、由于天災,法王寺也是歷經(jīng)滄桑,期間多次損毀,又多次重修、改建。法王寺是漢明帝專為印度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譯經(jīng)傳教而下令修建的,成為中國第一所菩提道場。
魏明帝青龍年間改為護國寺。西晉時于寺前增建法華寺。隋初造舍利塔,改名舍利寺。唐太宗貞觀年間,敕命補修佛像,賜予莊園,改為功德寺。玄宗開元年間,改稱御容寺。代宗大歷年間,重修殿堂樓閣,改名文殊師利廣德法王寺。至五代時廢壞,而分為五院,仍沿襲護國、法華、舍利、功德、御容等舊稱。北宋初,合稱五院。仁宗慶歷年間增置殿宇、僧寮,重造佛像,改稱“嵩山大法王寺”。
近代以來,由于戰(zhàn)亂頻頻,法王寺也受到巨大摧殘。由于法王寺一直是信眾心目中的圣地,改革開放后,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游客與信眾。為此,當?shù)卣谟?987年開始斥資重修古寺,恢復寺院面積六萬多平方米,重修殿堂五千多平方米,修復雕塑神像四十七尊。毗盧殿、大雄殿及方形十五層塼塔等煥然一新,嵩山法王寺宗風再振,名聲遠揚,千年古剎,光輝重現(xiàn)。
法王寺不僅吸引了游客與信眾,也引來盜墓賊的覬覦——有著這么悠久歷史的寺院,地下一定埋藏有寶貝。2000年左右,就有一伙盜墓賊潛入法王寺地宮盜寶,幸被及時發(fā)現(xiàn),盜墓賊的罪惡勾當才沒能實施。
為了不讓這座千年古寺遭到人這破壞,減少損失,當?shù)匚奈锊块T組織人力對法王寺進行勘查與搶救性發(fā)掘。令考古專家們驚喜的是,法王寺二號塔下,竟然隱藏有一座神秘的地宮。當?shù)貙m被打開的一剎那,在場的考古專家們都驚喜萬分,原來,地宮中發(fā)現(xiàn)了一位正襟打坐的“古代高僧”,這在中原考古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在地宮北部須彌座上,有一具人形坐化像,彩繪袈裟依然可辨——這就是佛教傳統(tǒng)中的“包骨真身像”,就是人們俗稱的“肉身佛”。后經(jīng)專家考證,那尊“包骨真身像”是位唐代高僧。
“包骨真身像”是我國的一種獨特的宗教造像方式。在佛教界,高僧入葬一般有兩種形式,最普遍的是沿習釋迦牟尼火化,然后將骨灰裝進壇子放入地宮。另外一種是坐化的形式,一般都是高僧,據(jù)說高僧去世的時候,坐在那里不會倒。所謂坐化,表示這個僧人功德圓滿。
自然坐化的高僧,在入葬的時候,是把真身放在那兒,由弟子在上面糊一層泥,把他的真身包起來,并請來彩塑藝匠,以其肉身為胎,包塑成像,供人信奉。這就是佛教僧侶中所特有的“包骨真身像”。
法王寺的“包骨真身像”雖然有些殘破,但還能看出整個人的輪廓,比如雙腿盤坐,雙手疊壓放在胸前。寺廟地宮內發(fā)現(xiàn)“包骨真身像”極其罕見,這確切地表明二號塔是一座紀念高僧功德的塔。法王寺的“包骨真身像”是河南省唯一一處經(jīng)過科學發(fā)掘的唐代高僧真身像,具有極高的考古學和宗教學研究價值。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Hash:24e80a7b9dd9905eb1891899c59a5376aedc9de1
聲明:此文由 老黃說史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