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相冊 | 菜園街往事 回憶劉謙初夫婦在濟南潛伏的日子
編者按
紅色的記憶,是永遠的豐碑。濟南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城市,是紅色資源的富礦,在這里,一大批革命先輩用熱血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足跡,也激勵著泉城兒女劈波斬浪、奮勇向前。為慶祝建黨100周年,愛濟南客戶端推出“旗幟 ·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大型全媒體報道”,在中共濟南市委網(wǎng)信辦指導下,作為此次報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紅色相冊》專欄3月12日上線。該專欄以豐富多樣的新媒體形式,講述濟南人身邊的紅色故事,展示新時代昂揚向上、擔當有為的奮斗足跡。同時,歡迎廣大網(wǎng)友投稿,相關(guān)事項見文末征稿啟事。
我叫李良玉,今年87歲,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一生都居住在東西菜園街。革命年代中,曾有一位英雄人物落腳于此,由此產(chǎn)生了一段紅色淵源,深深影響著我和我的家庭……
李良玉 康桂蘭夫婦
劉謙初是我們黨早期領(lǐng)導人之一,也是優(yōu)秀的革命者和理論宣傳工作者。1929年2月,劉謙初根據(jù)中央指示,化名“黃伯襄”,以齊魯大學代課教員的身份為掩護,赴山東執(zhí)行恢復黨組織、籌建省委等任務(wù)。白色恐怖之下,劉謙初常常冒著生命危險,來往于濟南、淄博、青島等地,深入群眾指導工農(nóng)運動,幫助建立基層黨組織,使山東黨組織迅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4月份,重新組成中共山東省委,劉謙初擔任省委書記兼宣傳部長。
大明湖轄區(qū)東西菜園子街四號(現(xiàn)五號)。1929年2月至7月,曾是劉謙初、張文秋的住處,中共山東省委辦公機關(guān)。
劉謙初來到濟南執(zhí)行任務(wù)時,以齊魯大學教授的身份借住在東西菜園子街5號——我的父母家,秘密從事地下活動,直到被捕大家才知道了他的身份。當時大家都叫他“黃先生”,“黃先生”來到濟南不久,“黃太太”張文秋也來了,二人很快就融入了當?shù)厣?,和當?shù)氐陌傩沾虺梢黄F饺铡包S先生”離開家,去各地執(zhí)行任務(wù),“黃太太”則完全偽裝成農(nóng)村婦女的身份,就和當?shù)匕傩找粯?,挑著扁擔打成桶?a href='/quanshui/' target=_blank>泉水回來喝。在我的印象中,張文秋既大方又能干,手能提肩能扛,什么家務(wù)活都拿得起來,為人正直和善,和我的母親以干姊妹相稱,在家中見到我的姐姐李桂珍,心里十分喜歡,又認了干女兒,因此兩家相交甚好。
張文秋與李良玉一家合影
天有不測風云。那天,劉謙初從青島領(lǐng)導罷工活動后回濟,消息走漏,在半路上便跟上了人。到家之前,我的母親觀察到附近多了一個巡邏的警察,還有兩個便衣在附近潛伏著,當時心中對劉謙初身份已有所察覺,心中暗道不好,于是當劉謙初剛一進院,我的母親連忙迎上去悄聲說:“黃先生,你太太說出去買東西,都一個月了,還沒回來。”并且使眼色,暗示后院有情況。前有“狼,后有“虎”,進退兩難,劉謙初明白危險臨頭,他鎮(zhèn)靜地說:“她可能一個人悶得慌,住到朋友家了,我去找找她吧?!闭f著,把手中的籃子遞給我母親,轉(zhuǎn)身出門。我母親又追出門口,告訴他東面街口小關(guān)帝廟處有警察站崗,讓他往西走。劉謙初來不及道謝,匆匆西去。
劉謙初
就在劉謙初離開濟南,到上海向黨中央?yún)R報情況的路上,由于叛徒出賣,劉謙初被捕入獄,不久后張文秋也被抓進了監(jiān)獄。直至劉謙初被捕消息公開登報后,張文秋才向我母親說明了其二人的真實身份和名字。多少年過去了,每每提起這段往事,歷歷在目,悲痛之情仍刻骨銘心。
1930年1月,經(jīng)黨組織營救張文秋出獄。此時,張文秋已有7個月的身孕。劉謙初生前曾說:“孩子無論是男是女,就叫‘思齊’?!彪m然劉思齊誕生在上海,但卻是張文秋在濟南懷上的,劉謙初起的名字,寓思念齊魯,熱愛故土的意思,目的就是為了紀念這段在濟南的日子。后來劉思齊嫁給毛岸英,成為毛澤東的長媳。
1931年4月5日,關(guān)押在濟南警備司令部監(jiān)獄里的劉謙初,在經(jīng)受了種種酷刑之后被山東軍閥韓復榘下令槍決了,當時他僅有34歲。
張文秋與李良玉一家合影
我們李家的孩子從小就是聽著劉謙初的故事長大的。他是我們李家孩子的榜樣,父親母親一直教育我們要做一個英勇無畏,且對國家有奉獻的有用之人。在紅色榜樣的熏陶鼓舞下,我們都奮發(fā)圖強,我的哥哥李良棟長大后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參加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我也成了一名海軍軍官。
1982年,張文秋回濟南探望我的父母,當時老人們都不在了,她同我和我的妻子康桂蘭閑話家常。世事無常,風云變幻,這么多年過去了,大家皆感慨萬千。我的父母同劉謙初夫婦這份難得的交情是李家的一筆財富,他們的故事會在李家一代代流傳下去。(口述:李良玉 整理:蒲菁 視頻:李想)
相關(guān)閱讀
劉謙初:一顆紅心忠勇為黨
1931年4月5日清晨,濟南緯八路侯家大院刑場。一陣密集的槍聲響過,22名中共黨員倒在了血泊中。其中就有年僅34歲的劉謙初。
劉謙初,原名劉德元,1897年出生于山東平度的一個農(nóng)民家庭。父親為他取了一個小名,叫作“光”,希望他長大成人后能有一番作為。劉謙初8歲開始,先后在私塾和高等小學念書。1913年春天,16歲的劉謙初考入平度知務(wù)中學。此時的中國,依然在尋找民族自強道路上艱辛求索。
袁世凱復辟帝制。劉謙初聯(lián)合13名同學投筆從戎,參加了中華革命軍東北軍第三支隊炮兵團。后因作戰(zhàn)英勇,被授予“山東三支隊義勇獎牌”。1918年,劉謙初又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齊魯大學預科。在大學里,劉謙初繼續(xù)保持昂揚的學習熱情,對所學功課無不細心研讀,他的作文時常成為范文被當眾朗讀。五四運動爆發(fā)后,濟南多所學校的學生聯(lián)合組織游行示威,劉謙初積極參與街頭演講、分發(fā)傳單。
劉謙初考入北京燕京大學。在這個新文化、新思想的高地,劉謙初收獲了新友、新知。他發(fā)起成立了《燕大周刊》,組織撰寫《中國國民性的觀察》《武力不能統(tǒng)一今日的中國》等一批膾炙人口的文章。頗具才華的劉謙初在同學中具有很強的號召力。
在北京求學期間,劉謙初與李大釗領(lǐng)導的學生組織建立了秘密聯(lián)系,接受中共地下黨組織的領(lǐng)導。1925年五卅慘案發(fā)生后,他首倡成立“燕大滬案后援會”,被選為燕大學生運動負責人之一。1926年,劉謙初再度投筆從戎來到武漢參加北伐軍,在第十一軍政治部宣傳科社會股任股長,并兼任政治部理論刊物《血路》的副主編。
30歲的劉謙初正式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也是在這一年,劉謙初遇到了自己的革命伴侶——時任中共京山縣委副書記、24歲的張文秋。兩人懷揣著共同的革命理想,又被彼此人格魅力所吸引。在武漢親友的家中,兩人舉行了簡單的婚禮。
大革命失敗后,白色恐怖籠罩全國。劉謙初根據(jù)黨的指示,先到江蘇省委工作,后經(jīng)上海去福建。1928年9月,在福建省第一次黨代會上,他被選為中共福建省委書記。1929年初,黨中央調(diào)他到山東工作,以齊魯大學助教身份作掩護。
面對險惡環(huán)境,他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常常冒著危險,來往于濟南、青島等地,夜以繼日地工作,傳達黨中央的指示,宣傳鼓舞群眾,揭露敵人罪行,組織對敵斗爭,很快恢復、重建和發(fā)展了被破壞的黨組織,重新組成中共山東省委,并擔任省委書記兼宣傳部長。1929年7月,他按黨中央的指示,和青島市委的同志一起,領(lǐng)導和發(fā)動了持續(xù)40多天的青島大康、隆興和富士等七大紗廠的總同盟大罷工,給反動當局和日本帝國主義以沉重打擊。
劉謙初經(jīng)青島赴上海向黨中央?yún)R報工作時,不幸被捕入獄。在國民黨濟南警備司令部監(jiān)獄里,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嚴刑拷打,他不為所動,從未屈服。在生前寫給妻子張文秋的遺書中,他說:“望你不要為我悲傷,希你緊記住我的話,無論在任何條件下,都要好好愛護母親!孝敬母親!聽母親的話!”
在刑場上,劉謙初戴著沉重鐐銬,高唱《國際歌》,高呼“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等口號,慨然就義。
位于平度田莊鎮(zhèn)東劉家莊的劉謙初故居,按照原貌已進行了多次修葺,現(xiàn)在是青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清明時節(jié),當?shù)氐闹行W師生都會來到這里,追思緬懷英烈的光輝歷程。故居還被確定為第三批山東省黨史教育基地。(新華社)
Hash:cb91c5b2af14378795afb8e378e59ac9f65e4294
聲明:此文由 愛濟南新聞客戶端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