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桂黔交界處這個侗寨不一般,世界文化遺產備選村寨,九座風雨橋
湖南通道侗族自治縣,一座侗族文化保持最原始的旅游名縣,這里有一條“百里侗文化長廊”,沿坪坦河兩岸數(shù)座侗族村寨點綴其間,形成一道獨特的侗族文化景觀,坪坦古侗寨就是這條文化長廊的核心景區(qū)。
清晨的坪坦村,云霧繚繞,如隱藏于山間的世外桃源。這里和貴州黎平、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交界,坪坦村寨距離廣西最著名的侗族風景區(qū)程陽八寨不到十公里,三省交界的這一片區(qū)域是侗族聚居區(qū),保留著濃郁的侗族風情。
2012年坪坦河流域六座侗族村寨進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預備名單,坪坦古侗寨原汁原味,是其中最主要的一個,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被譽為“和諧社會的原始版本”,是中國侗族薩文化之鄉(xiāng)。村寨內百年以上吊腳樓二百多棟,古水井四處,古薩歲壇一處......
侗族建筑中最漂亮,最獨特,最具民族風情的還是風雨橋和鼓樓,有侗寨必有鼓樓、風雨橋。從坪坦村流過的坪坦河上共有九座風雨橋,2006年一起被命名為“坪坦風雨橋”,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座風雨橋就是坪坦村最重要的一座,也是最美的,名叫普濟橋,始建于清代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距今259年歷史。普濟橋全長31.4米,橋寬3.8米,橫跨坪坦河,古樸典雅,是侗族風雨橋的經(jīng)典之作。
普濟橋設計精巧,建筑工藝精湛,這種建橋技藝在侗族工匠的奇思妙想下被創(chuàng)造出來。橋兩頭各有一個半空心石墩,木質伸臂梁插在石墩內,以大卵石彈壓,讓兩岸的伸臂合攏,形成橋身基礎。
普濟橋下面是拱形,侗族工匠這樣設計是為了方便河面船只穿行,古代坪坦河是湘桂邊界地區(qū)的水路商道,坪坦寨是這條商道上的貨物集散地,物資經(jīng)坪坦河在沅水、洞庭湖以及桂北地區(qū)相互流通。
為了讓船順利通行,橋身被抬高,橋廊兩頭建有石砌臺階。侗族風雨橋在有些地方也叫風雨廊橋,侗族人民習慣稱為花橋、福橋或風水橋,歷史古老的侗鄉(xiāng)山寨素有“無溪(河)不花橋”之說,風雨橋是侗族建筑文化的象征。
這是普濟橋內部,整座風雨橋全部為木材和石材所建,不用一釘一鉚,橋廊由十一廊間連成一體,木質四柱三間排架結構,兩頭建有封火墻,這也是侗族風雨橋的特征。走上風雨橋,觸摸每一根廊柱,和歷史對話,對古人智慧的欽佩頓由心生。
風雨橋頭這座看似不起眼的小建筑也是一座文物,比橋的歷史還要久遠,這是一座城隍廟,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城隍廟對面,河邊有一處古水井,是坪坦村的四口古井之一,過去是寨民的生活用水來源,現(xiàn)在村寨安裝了自來水,古井成為遺跡。
走過風雨橋,不遠處就是坪坦村的中心,最醒目的就是這座鼓樓,侗寨中鼓樓和風雨橋缺一不可,而且古時侗族人是先建鼓樓再建寨,坪坦村共有五座鼓樓,這座名叫寨中鼓樓,是其中最雄偉最壯觀的一座,建于清同治年間。
鼓樓是侗族人民的精神象征,代表著團結,是他們的圣地,是侗族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侗寨族人議事、集會、娛樂都在鼓樓進行,樓內設有桌椅、長凳、火塘等設施,大家圍坐商討寨內事務,冬季則可以邊烤火取暖邊議事。
鼓樓的主體建筑和風雨橋類似,都是以木質為主,基礎為石砌,上部飛閣垂檐,層層而上,形似一座古塔。全樓無釘無鉚,柱子、排枋、穿枋、瓜配枋等都是由栓、榫相互連接,巧奪天工,牢固而嚴謹。
鼓樓每一層瓦檐上都有彩繪或雕刻做為裝飾,一般為山水、花卉、龍鳳、飛鳥等寓意吉祥的圖案,也有古裝人物故事以及一些侗族的古老傳說,所有的裝飾圖案都栩栩如生,精美絕倫,嚴謹而精湛的建筑風格體現(xiàn)了鼓樓在寨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鼓樓及其周圍的薩歲壇、蘆笙坪、孔廟、南岳宮、飛山宮、古戲臺等建筑共同構成了坪坦村寨社會、文化活動中心,這里就是侗寨的心臟,也是寨民的宗教信仰區(qū)域。南岳宮建于明成化年間,距今五百多年,歷來香火旺盛,信眾不絕。
鼓樓和戲臺旁邊是孔廟,孔廟是儒家文化的載體,廟內正中央為孔子塑像,神態(tài)自若,兩邊是村寨書屋,還有兩排古老的桌椅,顯示這里曾是侗寨的學堂。多元文化和信仰存在于這座古老的侗族村寨,可見侗族信仰和其它文明在此和諧共存、相互融合。
坪坦村共有兩座飛山宮,吳姓和楊姓各一座,這兩大姓氏是村寨的主要姓氏,飛山宮清代就已經(jīng)建立,楊氏飛山宮供奉著侗族首領楊再思,五代時楊再思為靖州刺史,深受本地少數(shù)民族百姓擁戴,死后被封為飛山侯王,寨民尊其為飛山神主。吳氏飛山宮始建年代不詳,原為木質結構,清代加封磚混結構外墻。
鼓樓正前方的蘆笙坪和旁邊的薩歲壇是侗寨寨民祭祀他們的“始祖母”薩歲的圣地,薩歲是古代侗鄉(xiāng)一位叫婢奔的女英雄,傳說她能主宰一切,保境安民,侗族人民尊其為薩歲或薩瑪,意為始祖母,侗族每個村寨都有她的神壇,每年新春是祭祀薩神的日子,這就是侗鄉(xiāng)獨特的“薩文化”。
這座寨門坪坦古寨中最大的一座,侗鄉(xiāng)山寨逢寨必有寨門,坪坦村共有九座寨門,有獨立式、樓門式、橋亭式等多種結構樣式,根據(jù)進寨道路的主次修建,是迎賓、送客的場所,古代也是阻止外敵入侵的關卡,更是侗族村寨的標志,讓侗寨更具民族特色。
坪坦村外的另一座風雨橋,名叫永定橋,是坪坦河上九座風雨橋之一,一頭連接旁邊的國道,另一頭是村里的田間小道,從橋身古樸的顏色和建筑風格看也有數(shù)百年歷史。這座橋所處位置不是特別重要,所以走的人少,不過風雨橋歷經(jīng)滄桑依然堅固、美麗。
百里侗文化長廊沿線侗族村寨密集,風雨橋、鼓樓、吊腳樓隨處可見,想要感受最濃郁的侗族文化和民族風情,歡迎到湖南、廣西和貴州三省交界處的侗族聚居區(qū)游覽體驗,自駕游是最適合的游覽方式。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行者老張
【作者簡介】:行者老張,旅游愛好者,當代徐霞客,用腳步丈量地球,隨時分享旅途見聞。歡迎關注、點贊、評論,不吝賜教!
Hash:31be98deb1c270001888a427f21ec03765599fa7
聲明:此文由 行者老張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