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建了中國第一座跨海大橋,橋墩用一種動物加固,至今屹立不倒
說到古代的橋,大家腦海里第一個冒出來的肯定是趙州橋,畢竟這是目前現(xiàn)存的年代最久遠的單孔石拱橋。修建于隋開皇15年間,距今以后近1400多年的歷史。
除了趙州橋之外,我國有名的古橋還有很多,它們大部分今天還能繼續(xù)使用,無不體現(xiàn)了古代工匠的超強技藝,也難怪現(xiàn)在中國的道橋技術(shù)領(lǐng)先世界。
橋里面最備受矚目的,無疑是跨海大橋了。2018年通車的珠港澳跨海大橋,歷時9年,因超大的建筑規(guī)模、空前的施工難度以及頂尖的建造技術(shù)而聞名世界,體現(xiàn)了我國超強的橋梁技術(shù),是當代橋梁建筑上的奇跡。
而我國古人也修過跨海大橋,這就是“四大古橋”之一的洛陽橋,修建于宋朝時期,它也是我國第一座跨海大橋,至今仍然屹立不倒。
眾所周知,我國文學(xué)的盛世在唐朝,理學(xué)的盛世在明朝,而工學(xué)的盛世則是在宋朝,宋朝出品的建筑和工藝品都能存世相當長的時間,全靠那個時期工匠們的手藝。
再說回洛陽橋,按理來說,跨海大橋的橋墩遭受的可是海水的侵蝕,壽命要比普通橋低。不過,修建于宋代的洛陽橋卻屹立了千年,究竟有什么秘訣呢?
史書上記載,洛陽橋也叫萬安橋。起初福建地區(qū)有個叫萬安渡的地方,這里聯(lián)通廈門和廣東,是廣東北上的重要渡口之一,堪稱海上交通站。不過,由于萬安渡臨海,一到夏天經(jīng)常飽受臺風(fēng)困擾,雨水上漲加上海水漲潮,每年因翻船淹死在萬安渡的商人和船夫不計其數(shù)。
為了保住這個渡口,福建泉州知縣向朝廷和本地商榷籌集了1400萬兩白銀,建造了這座跨海大橋。1055年,大橋開始動工,一共歷時4年完成,創(chuàng)造了我國跨海大橋的歷史,可以說在橋梁建筑史上意義非凡。
當時,修橋的工匠遇到了一個難題,因為海水不比淡水,水深而且還有很多暗流。在鋪設(shè)橋墩時,往水里扔的石頭一下就被水卷走了,為了將這些石頭整合到一起,不讓海水沖塌。工匠們用了一種海底生物加固了橋基,從而解決了難題。
這種海底生物就是牡蠣??催^活牡蠣的讀者可能知道,牡蠣一般有兩個殼,一個殼是附在巖礁上或是附在另一個牡蠣上,互相交結(jié)在一起,一個殼則是蓋著自己的軟體。所以,經(jīng)常能看見一堆牡蠣連城一大片,或者是牡蠣和石頭長在了一起,怎么撬也撬不開,十分穩(wěn)固。
利用這個特性,工匠們將牡蠣的卵放到了橋基當中,幾年后,這些牡蠣長大,和橋墩底下的石頭連接成了整體,加強了橋墩的質(zhì)量和密度,這樣,海水就再也沒能沖走橋墩底下的石頭了。而洛陽橋也因此完工。
橋竣工后,泉州知縣為了歌頌修建洛陽橋的壯舉,還專門寫了《萬安橋記》,記錄下了當時修橋的盛況以及遇到了重重險阻,為后人研究萬安橋提供了珍貴的歷史資料。
這些牡蠣也是近千年過去,洛陽橋之所以屹立不倒的原因。而這座古代跨海大橋的牢固性,甚至不輸現(xiàn)代很多橋。古人到底是古人,沒有辦不到,只有想不到。現(xiàn)代人更想不到,如今燒烤上吃的生蠔,竟然在千年之前完成過這么一項壯舉。
當然,現(xiàn)代造橋肯定不用牡蠣了,生蠔如今也只有食用價值。不過,當你再吃生蠔時,想到萬安橋,會不會有別樣的感覺呢?
Hash:751e66735376b05f12fef94f01ce05a3087305e2
聲明:此文由 拾文客棧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