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 | 西南賈村遭遇康熙年大地震
長期征稿,附帶圖片,歡迎原創(chuàng)首發(fā)。
作者:趙懷平
乾隆二十二年出版的《崞縣志》記載:“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初五未時,發(fā)生大地震。初,西北聲若震雷,黃塵遍野,樹梢委地,毀壞民房,人多壓死。神山、三泉、原平、大陽等處尤甚。地且迸裂,或出水,或出黑沙,人皆露處。屋雖存,不時搖動,至十月中,乃定。”
在天涯山石鼓祠有一塊康熙二十五年立的碑,碑文中記載了“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初五日,午后地震,廟宇塌毀”。
西南賈村北,過去有座老爺廟(也叫關帝廟)。廟前曾有碑記載此次地震。但因年代久遠,老爺廟拆毀,碑未找到。村中的老人講述碑文是這樣記載地震的:震時只聽得“嗡”的一聲巨響,頃刻間山崩地裂,塵土蔽日。在地震中,西南賈村的房屋,除一間小土樓外,其余全部倒塌。小土樓街,現(xiàn)在還叫“樓的地”。
從上面三處不同的記載可知,同一個地震,《崞縣志》記載的是“神山、三泉、原平、大陽等處尤甚”,但也只是“屋雖存,不時搖動”。天涯山石鼓祠記載“午后地震,廟宇塌毀”。而西南賈村老爺廟記載的是:全村房屋,除一間小土樓外,其余全部倒塌。這樣看來,《崞縣志》中記載的康熙年地震與實際出入較大,特別是“樹梢委地”豈能房子不倒。出現(xiàn)這種情況,極有可能是官府上報朝廷的奏折上就是這樣寫的,為討好“圣上”故意為之,也或許是當時交通不便,信息不靈所造成。但各地碑文記載的應該是真實情況。
東、西南賈村交接地帶,是康熙年淺表層地震的斷裂帶,當時的情況慘不忍睹,官家都避諱提及?,F(xiàn)有專家估計,當時地震應在7.8級以上。據(jù)老人們傳說,地震時,東到善護山和筆架山之間,西到村西北“路圪臺”和現(xiàn)在的林管組之間,是地震最慘烈的地方,那里的地面忽然裂開了許多條大口,附近部分房屋和人畜被吞了進去。在農業(yè)社時期,社員們在西南賈村文殊寺西面打井,在兩三米深的地下,發(fā)現(xiàn)了生活用品,或許能印證這一情況的存在。
西南賈村東的善護山下,有一龍王廟遺址,遺址的東北上,有一堆起的小山,里面的巖石呈小片狀雜亂堆積,并含有其它碎山石,是不是那次地震時形成,還有待考察論證。
地震過后,地震斷裂帶上不是簡單的房屋倒塌,而是地質結構發(fā)生變化。由于余震不斷,地質疏松,上面已經不能蓋房,于是南賈村就分成東、西兩部分,但仍叫南賈村。比如乾隆年的紅門山廟碑、嘉慶年的善護山廟碑及西南賈村邢氏古家譜上均稱“南賈村”,并無東、西之分。一直到清朝光緒年間,為便于管轄,隨著口語稱呼,才分成東南賈和西南賈兩個村。
康熙年地震后,南賈村就失去了“林管組”五碑樓,向南到華榮街,向東到東南賈村這一片房屋建筑群,從而造成了明朝洪武年間,崞縣城到南華鎮(zhèn)的距離是50里(也可能是50多里),而清朝光緒年間崞縣城到西南賈村的距離為60里不同。如果相同,就不對了。自從康熙年地震后,南華鎮(zhèn)的遺存雄風就大打折扣了。
在西南賈村的西北角,前幾年還有一個“路圪臺”(也叫烽火臺)。地震前,“路圪臺”以北到“林管組”五碑樓都有居民。在今社交橋西南,過去還有趙氏家族的三畝住宅地,那里曾是西南賈村趙氏始祖的發(fā)祥地。但因當時住宅處在地震斷裂帶上,地震中,這里的家族人員大部分遇難。在沒有醫(yī)療,沒有食品,沒有水,沒有救援,房屋倒塌,余震不斷,生活都很困難的情況下,家族幸存人員只能在自家的田地里或者斷裂帶的房屋廢墟里(反正當時那里不能蓋房),挖一個大坑,簡單將家族中遇難者葬于一起,堆成一個個大土圍。在今天社交橋附近,就有趙家圍、李家圍、皇(甫)家圍、馬圍地等等。從西南賈村趙氏先祖的墳塋分布,就能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圖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簡介:
趙懷平:西南賈村人,畢業(yè)于原平一中95班,寫作受益于班主任丁山地老師的立意之法。1987年考入雁北煤校,1989年分配到原平市水泥廠,負責公司板報等文化宣傳工作,曾編纂《西南賈村趙氏族譜》和《西南賈·村史簡略》等。
Hash:583acfa700e35fdab85272ec9683b28c70c48c45
聲明:此文由 原平故事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