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三山五園|諧趣園知春堂與知春亭
V海淀
講述海淀人自己的故事
頤和園萬壽山東麓的“園中之園”——諧趣園,始建于乾隆十六年,原名惠山園,仿江南無錫惠山寄暢園而建。嘉慶十六年大修,改名諧趣園。光緒十九年重建。
諧趣園中有兩座以“知春”為名的建筑,一個是園東的知春堂,還有一個是在園西南、宮門附近的知春亭。
知春堂
知春堂位于諧趣園最東端。知魚橋斜跨水池東、南兩岸,橋身向東偏北的指向正是知春堂。知春堂前身是乾隆時惠山園八景之一——載時堂。
“載時”指按四季規(guī)律行事,順應天意為政。出自《史記·五帝本紀》:“(帝顓頊高陽者)養(yǎng)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敝v顓頊養(yǎng)殖各種莊稼牲畜以充分利用地力,按照四季規(guī)律行事以順應天意。
載時堂是仿寄暢園嘉樹堂的布局建設的。乾隆十九年《御題惠山園八景詩》有《載時堂》詩及詩序,詩序中記述載時堂高潔、干燥而幽深,檐間可映照池水的波光:
(知魚)橋東為堂,爽塏奧密,兼有其勝,風漪瀾縠,泛影檐際。
背山得勝地,面水構閑堂。
階俯蘭苕秀,檐翻綺縠光。
對時欣職殖,撫序敕幾康。
玩愒曾何謂,分陰惜不遑。
乾隆《載時堂》詩中表達了順天勤政,珍惜光陰的意愿。
載時堂原是惠山園中的主體建筑。嘉慶時在惠山園尋詩徑、涵光洞原址上改建涵遠堂,此后涵遠堂成為諧趣園主體建筑。
嘉慶時還將載時堂改為“知春堂”,嘉慶、咸豐曾在此召見軍機大臣。
一年之計在于春,“知春”延續(xù)了乾隆命名“載時堂”的珍惜光陰的思路;同時,“春”在五行學說中與“東”對應,符合知春堂在園中的方位。
知春亭
進入諧趣園宮門,向南沿連廊漫步,首先到達的就是知春亭。諧趣園的這座亭與昆明湖東堤旁、文昌閣城關附近小島上的知春亭同名。
諧趣園的知春亭是光緒時加建的,主要是出于避雨防曬的需要。
Hash:2d95c525a7eee523de9b3d489a7efe471fe08d52
聲明:此文由 發(fā)現(xiàn)北京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