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游記:張良廟訪古
位于陜西留壩縣秦嶺南坡紫柏山麓的張良廟,左右雙溪夾流,四周青山環(huán)抱,松柏蓊郁參天,修竹涌翠滴綠,山巔云霧繚繞,自然風光如畫。張良選中如此鐘靈毓秀之地辟谷修道,足見其慧根獨具了。
張良字子房,系戰(zhàn)國七雄中韓國(今江蘇邳縣)人。先祖五世相韓,功不可磨滅。韓被秦滅,張良復仇心切,于博浪沙(今河南陽武縣)椎擊始皇未成,遂更名改姓逃匿下邳,巧遇仙人黃石公橋上墜鞋,張良三次拾履敬奉。黃又三次約會,察其胸志,認為“孺子可教”而授予《太公兵法》,后輔佐劉幫成就一代帝業(yè),被封為留城(今江蘇徐州留城)侯。但張良謝封辭祿,功成身退,跟隨仙道赤松子(黃石公)隱居紫柏山修真養(yǎng)性,羽化成仙。后人修廟紀念,皆稱“漢張留侯祠”。張良廟占地14200平方米,樓殿亭閣、廳廊室舍156問。與子房相關的牌樓、進履橋、三清殿、云梯、授書樓、拜石亭等建筑群倚山而立,氣勢恢宏,是陜南規(guī)模最大,自然風光絕佳的游覽勝地。
經(jīng)進履橋,進大山門,一座重檐八角樓端立正中,這是道家神祗中王靈官的殿宇。前方為三清殿,內(nèi)有上清、中清、下清三大天神。下清即太上老君。相傳公元前十世紀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至今陜西周至縣樓觀臺,講述《道德經(jīng)》五千言。張遭陵據(jù)此經(jīng)創(chuàng)立了道教,尊老子為教祖。
尋訪中進入一個四合天井殿院,正殿大堂上端坐的便是豐穎謙和、聰慧睿智的張留侯金身塑像,仿佛還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p>
正殿背后花園有一石鑿泉池,名日“洗心池”,勸勉誠心求仙訪道者必先滌去雜欲邪念,所謂“誠則靈”也。取典于黃石公圯橋授書故事的“拜石亭”就在花園的西南角,亭前聳立著一通赫然奪目的“英雄神仙”巨碑,與石亭、竹篁、殿宇相輝映,令人生發(fā)出“亭前留竹影,小住即仙鄉(xiāng)”之感悟。由此步云梯登攀,三彎兩折可達授書樓,仰視凌空欲飛,高聳入云,如鍔刺天。登樓憑欄俯瞰,群峰吐嵐,云海沉浮,樓閣參差,亭臺隱現(xiàn)。樓中黃石公手執(zhí)云帚,正向張良孺子援書。
據(jù)《留壩廳志》載,紫柏山72洞,82坦。洞系天然石窟,坦為山腰小坪,洞坦相間,樹廟交錯,形成獨特的山林石剎景觀。其中第三洞天,洞口由石門枋框成,洞內(nèi)有南陽玉方桌石凳,是張良辟谷修仙時與赤松子下棋、誦經(jīng)的地方。
洞外崖壁上有一條大鯉,相傳魯班弟子趙巧精心雕鑿,不知何年飛來;亦有“碧波仙子”觀奕歸而化身之說,頓具幾分神秘。
沿曲徑石階南下,無陡峭之險。須臾五云樓突兀而現(xiàn)。樓前南花園瀉入一泓湖水,碧荷婷婷。湖畔一株梭羅神木,據(jù)傳來自月宮仙境。主桿伸出三枝,挺而壯秀,得“漢三杰”美譽。另有兩株奇松,表皮假像戰(zhàn)袍鎧甲,故名“鎧甲松”。更奇的還是樓后的一片竹林,每株下部彎來折去,上部筆直端莊,代代如此,留下千古之謎。
正欲小憩,偶見一頭石牛靜臥竹林。此牛來自何處?一說東漢張道陵之孫張魯在紫柏山建立天師堂,終日誦經(jīng),青煙裊裊,木魚鐘罄響徹天庭,老子喜聞教興,令青牛馱送經(jīng)典,剛到紫柏山下,狂風大作,青?;癁槭#挥终f秦惠王欲吞蜀,特鑿石牛,置金尾下,佯言石牛拉金,愿贈蜀王。蜀王貪財,遣眾兵鑿石山開道迎牛,秦遂滅蜀。后闖張良辟谷,石牛自尋主人,特為張良作騎,世人稱為“仙牛”。兩說皆情趣盎然,傳之甚廣……
游覽至此,感慨萬千。這里確是一方不施鉛華的凈地。《紅樓夢》中有“一杯凈土掩風流”之辭,即使是老子道主,最多不過贏得一方石碑、一座石塔而已?;蛟S,人們之所以記住張良的名字,是因為留侯祠歷史文物的存在,正所謂“人以廟傳,廟以人名”。(楓狄)
Hash:31e2762de962fc33b020158be9bda740cc6a744f
聲明:此文由 漢中在路上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