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交性高清视频全过程,国亚洲日韩国产欧美另类 ,乱女伦一级a片 ,特级婬片a片aaa毛片

董克義‖ 積石山秧歌表演的儀規(guī)與禮俗

作者簡介:

董克義,知名文化學者和“花兒”學者。原積石山縣志編輯部總編輯。系中國民協(xié)會員、中國民協(xié)“花兒”文化委員會副主任、省民協(xié)理事、省民俗會理事、甘肅省保安族文化研究會理事和學術顧問、甘肅廣播電視大學河隴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員、臨夏州民協(xié)主席。

秧歌源于巫術,源于儺,與育秧、插秧和耕田的勞動生活有密切關系,也與古代祭祀農神祈求豐收,祈福禳災時所唱的頌歌、禳歌有關。據有關書籍記載,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就有了社火這一民間娛樂活動?!讹L俗通》記載:“百日之勞,一日之樂,集社燃火,群歌群舞,集社燃火而舞之蹈之,祈于天禱于地,以獲吉也?!薄独m(xù)修導河縣志》也載:“遇豐年,則扮演社火,即鄉(xiāng)人儺之遺意”。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玩秧歌的主要目的是祈福禳災、送太平祝福和歡度新春佳節(jié)。這一民間歌舞形式和樂舞文化源遠流長,并不斷演變發(fā)展,形成一套比較固定的表演儀規(guī)與禮俗。不同的地域,文化傳統(tǒng)、審美心理、民風民俗等存在差異,秧歌也多姿多彩,形成各自獨特的風格和表演的儀規(guī)與禮俗。同樣,積石山秧歌在歷史的發(fā)展演變中也形成了一套比較固定的表演儀規(guī)與禮俗。

一、請秧歌

這是一種邀請秧歌隊的儀式。按照傳統(tǒng)習慣,某莊村組織起秧歌隊,和秧歌隊有親戚關系或有傳統(tǒng)往來的村莊或個人,要提前邀請秧歌隊,訂下日子,到時前來表演。秧歌隊根據傳統(tǒng)的行程線路(俗稱馬路)和邀請的次序,訂下并答復送秧歌的時間。這種邀請儀式一般在臘月進行。請秧歌是,選兩位在村中有一定身份和威望的人,備好請柬(俗稱請票),還要帶一些禮品,到秧歌主子家去請。請柬的準備還很有講究,寫好的請柬要疊好,制成一面小三角火焰旗,并在請柬上插兩根雞毛(有的在旗桿上插一火燎過的雞毛),意為對秧歌隊送太平盼得非常急切。

請柬內容有多種寫法,通用式樣如下:

請柬:

近聞貴莊燈政司辦起高佳社火一架,起龍飛鳳鳴之舞,頌陽春白雪之歌,敬請于瑞月×日,燈鼓早降,慶賀太平。

×××村×、×、×眾姓請

××年臘月××日

二、請神

玩秧歌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寄托向天地神靈祈福于人間的愿望,祈福禳災、送太平祝福。秧歌隊既是一支賀新春,豐富春節(jié)文化生活的文藝隊,又是代表天地神靈降吉慶送太平的隊伍,正如唱詞所云:“香煙沖開南天門,娘娘坐不住斗牛宮;玉皇爺坐不住靈霄殿,打發(fā)的神靈落凡塵”、“ 靈霄殿上領了旨,各莊村里送太平”等傳統(tǒng)秧歌隊的所有角色,幾乎都有“神”的身份,幾乎都有傳奇的身世和非凡的本領。因此,積石山秧歌隊正式起身表演時,第一項儀式就是請神。請神后,秧歌隊的所有角色都有了“神”的身份,秧歌隊才開始“借口傳言的送太平”。請神也成了積石山秧歌隊必須進行的傳統(tǒng)儀規(guī)。

請神儀式,地點一般是在本村場院,秧歌隊全體人員,按照各自的角色要求,裝扮齊整,依次跪在喜神方向奉香,秧歌主子或指定人員唱財寶神曲或報子曲或秧歌曲請神,請畢后磕頭起身,到本村莊的廟(或佛寺或道觀)降香。請神時秧歌隊有多少個角色,一般在唱詞中或一一指名道姓,或用概括性的語言,都要請到。也有的秧歌隊到本村莊的廟(或佛寺或道觀)舉行請神儀式。

三、降香

降香是積石山秧歌隊必須進行的傳統(tǒng)儀規(guī),是一種敬神、娛神和祈福禳災的儀式。三種情況下,秧歌隊必須進行降香儀式。

一是秧歌隊首演降香。秧歌隊經過排練、彩排后正式首演時,首先要到本村莊的廟(或佛寺或道觀)降香。秧歌首演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本村莊的廟(或佛寺或道觀)降香,以告慰神靈。彩排后的秧歌隊來到廟(或佛寺或道觀)前,先表演集體歌舞,再唱一段專用于降香的秧歌曲(有財寶神的還要唱專用于降香的財寶神曲)。具體內容還要視寺、廟、觀而定,供奉的對象不同,其唱詞也有差異,基本要求是唱詞要與寺、廟、觀和廟中供奉的神、佛相關。比如到廟上降香,就唱:“廟門上,栽桅桿,青龍纏身;廟院里,栽松柏,冬夏常青。我秧歌,來降香,一點誠心;福神爺,護佑我,年保吉慶”等,以此向神、佛表達祈求消除旱澇天災、人丁病痛、六畜瘟神、口舌是非,保佑國泰民安、人壽年豐、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丁興旺、牛羊成群的美好愿望,也向神靈祈求保佑秧歌隊出行順利。然后秧歌隊進入院中,雙膝跪地,虔誠地焚香化黃、澆奠酒,再退出,完成了降香儀式。有的秧歌隊上香完畢后,還要由廟官向神靈陪侍要卦,待要到上卦后再磕頭起身,比如安集鄉(xiāng)五山廟秧歌隊。

二是秧歌隊進村降香。秧歌被邀請到別的村莊表演,如果這個村莊有寺、廟、觀,首先要去降香,然后再到村莊里表演。在外村降香的儀式與在本村莊首演降香基本相同,其主旨是祈求神、佛護佑該村平安吉祥,保佑秧歌隊演出順利成功等。

三是秧歌隊卸將降香。卸將降香,也稱“臥龍”。過了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秧歌隊要卸裝,結束表演,俗稱卸將。卸將時秧歌隊還要到廟(或佛寺或道觀)里降香,再到一個指定地點或十字路口卸裝,把紙做的道具燒掉,偃旗息鼓,悄無聲息地散去,有的甚至連頭也不回一下,這樣,這一年的秧歌就算玩結束了。也有的秧歌隊,卸將時不去降香,在正月十五或十六,在本村場院表演一番,吃個團圓飯,就告結束。

四、探馬與送報單

探馬,也叫探子,指做偵查工作的人。探馬活動是一種迎請秧歌隊的禮儀和儀式。邀請秧歌隊村莊,在秧歌隊到本村莊送秧歌的當天,要派出自己的探馬,去秧歌隊的村莊或村莊口,迎請秧歌隊,一是表達迎請之意;二是給秧歌隊帶路,做向導;三是做偵查工作,將秧歌隊的人數、何時能到村莊等情況搞清楚及時反饋,以便迎候和接待等。探馬人數多少不等,一般2~4人。探馬和秧歌隊接上頭后,探馬唱“報子”表達來意(秧歌隊中有財寶神時,探馬還唱財寶神曲表達來意),秧歌隊也要唱“報子” (秧歌隊中有財寶神時,財寶神也要用財寶神曲對唱),你問我答,對唱一番,然后在探馬的陪同下,秧歌隊緩緩來到被邀請的村莊路口??斓酱迩f口時,探馬先回去報告,村莊中接秧歌的人便迎候在村莊路口,待秧歌隊一到,點燃鞭炮,迎接秧歌隊,至此,探馬算完成了迎請任務。

探馬活動是一種迎請秧歌隊的禮儀和儀式,與之相對的是送報單,是秧歌隊向邀請的村莊送秧歌時的報告禮儀和儀式。秧歌隊快到被邀請的村莊口時,派出使者(也叫“報子”)向被邀請村莊的迎候者送“報單”,一是與接秧歌隊的村莊接洽,二是表達秧歌隊送太平、送吉祥之意。使者和村莊的迎候者接上頭,送上報單后,使者唱“報子”表達來意,迎候者也要唱“報子”,你問我答,對唱一番,然后使者回到秧歌隊中復命。

五、討封與封賞

討封與封賞是積石山秧歌的一種民俗活動,也是一種傳統(tǒng)的儀規(guī)。秧歌隊在行進過程中,有的人雙手持香跪或者站在秧歌隊前面討封,以祈求神佛的襄助和護佑。討封的內容主要有求兒女、求驅邪治病藥方、求錢財、求富貴、求吉祥等。討封的方式,一是討封者跪或者站在秧歌隊前面,用唱“報子”的形式把要討封的事項表達出來;二是討封者跪在秧歌隊前面,有人把要討封的事項或愿望告訴秧歌隊。秧歌隊遇到討封者,要根據討封者討封的事項,用“報子”進行封賞,并把事先準備好的具有象征意義的核桃、棗、水果糖等賞給討封者,這項任務一般由走在最前面的太傅擔當。討封者得到封賞后,要磕頭或鞠躬致謝,還要饋贈一些錢。

六、備餞

備餞是秧歌隊路過村莊、單位等時的一種短暫接待和答謝儀式,備餞者需要經過一番認真的準備,秧歌隊則需按規(guī)程進行表演答謝。在秧歌隊路過的村莊和單位,或扎彩門,或掛彩幅,路旁和門口設香案,擺上桌子,燒香點燈(官餞除外),準備好熱茶、煙酒、糖果(有的還備有菜肴),等秧歌隊到來,鞭炮一響,東家一行便拄香下跪,焚黃表(官餞除外),迎接秧歌隊,然后敬煙、敬茶、敬酒。秧歌隊“見相作賦”,唱上幾段表示吉祥祝福的秧歌曲(有財寶神的同時還要唱財寶神曲),秧歌隊的各方陣按規(guī)定的套路將自己的節(jié)目表演一番。

備餞有公餞、私餞、官餞之分。

公餞一般以村莊為單位,在村口舉行,體現著村莊與村莊之間的友情。

私餞一般以一戶或聯(lián)戶為單位,在秧歌隊經過的家門口或場院舉行。備餞者與玩秧歌的村莊互有娘舅、姻親、姨表親等親戚關系。私餞除準備好熱茶、煙酒、糖果等外,還要給秧歌隊中的親戚披紅。還有一種最簡單的私餞,那就是秧歌隊經過集鎮(zhèn)、縣城街道的商鋪時,商鋪為討吉祥和向秧歌隊表示歡迎之意,一般都要燃放鞭炮致意,這時秧歌隊的各方陣也要按規(guī)定的套路將自己的節(jié)目表演一番表示答謝。

官餞是秧歌隊沿途經過的的行政、事業(yè)、企業(yè)單位所進行的備餞活動,一般也按當地群眾備餞的習俗和規(guī)矩進行,除準備好熱茶、煙酒、糖果等外,大多還要送“紅包”,給各秧歌隊一點經費補助。

七、迎候接待

迎候接待工作是迎請村的主要工作,包括從秧歌隊入村莊開始,到表演結束后送出村為止的全過程。按照傳統(tǒng)的習俗,接待秧歌被視為迎神接駕,因此必須周密細致地安排。

搞好迎候接待,必須做好以下諸事宜。

一是要有一套系統(tǒng)的組織班子,有明確的分工。要選一個總負責人,一般由村莊的負責人擔任,然后分幾個組,如迎候、陪侍、采購、茶水酒菜、勤雜等組,各指定一名負責人,分項負責,各負其責。迎候、陪侍一般多由村中德高望重且懂秧歌規(guī)程的老年人承擔,其余由全村的青壯年擔任。

二是有充分的準備。一支秧歌隊幾十甚至上百號人,搞好接待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要有充分的準備。諸如扎彩門、掛橫幅、布置表演場地、黃表錢馬、香燭鞭炮、桌椅板凳、茶具、酒具、餐具、香煙、茶水、酒菜等,要提前一一準備妥當。

三是搞好迎候。迎候包括到村口的迎候和整個接待過程中的迎候,這項任務一般多由村中德高望重且懂秧歌規(guī)程的老年人承擔。秧歌隊到村的當日,在村口彩門下,設香案,擺上桌子,燒香點燈,等秧歌隊到來,鞭炮一響,東家一行便拄香下跪,焚黃表(官餞除外),迎接秧歌隊。期間還有一個禮俗就是互問“報子”、互唱秧歌曲(秧歌隊中有財寶神時,還要互唱財寶神曲),一般先主后賓,主人表示對秧歌隊的夸贊和迎候之情,秧歌隊(一般由太傅演唱)表示送太平、夸贊村莊的山水人文和感謝之意。然后秧歌隊進村進行表演,各方陣按規(guī)定的套路將自己的節(jié)目表演完畢后,表演折子戲。折子戲表演開始后,沒有表演折子戲任務的演員,被請到村中指定的人家,進行招待。

四是做好招待。招待地點,一般選在庭院寬敞,在村中有一定聲望,家庭和睦,熱情好客的家中進行,也有的分散到各個家中招待。待折子戲表演開始后,沒有表演折子戲任務的演員,被請到村中指定的人家,進行招待。陪侍的人要陪侍好秧歌隊的主席團和主要的角色,(秧歌隊中有財寶神時,這時脫離秧歌隊,被請到指定的人家唱財寶神并進行招待,懂財寶神規(guī)程和演唱的的人要陪侍、對唱),其他的角色也有專門的接待人員。當他們分別在院中落座,開始看茶、敬煙,隨之按主次端上已準備好的主食、菜肴。每桌都由專人陪侍,添茶、敬酒、敬菜。過去農村生活困難,多上大碗燴菜,如今生活改善了,飯菜也講究精美豐盛。表演折子戲的角色也乘演出空隙,被邀請去進行招待。席間敬酒時大多還對唱秧歌曲和財寶神曲,互相或謙辭、或恭維、或考問,其樂融融。特別是財寶神演唱,還有一整套的程序與儀規(guī),或問答,或討封,或賞封,喜慶祥和,妙語連珠,妙趣橫生。

秧歌隊的接待一般是集體接待,也有私人接待的,特別是對“財寶神”隊私人接待的較多。

八、告別起身

秧歌隊完成演出后,要舉行告別起身儀式。秧歌隊重新整起隊伍,鑼鼓嗩吶齊鳴。首先秧歌隊(一般由太傅演唱)唱秧歌曲,一是表示東道主的盛情款待;二是表示秧歌隊將病痛災難、口舌是非等不祥和禍患帶出財門,扔到荒郊野外,將平安、吉祥、財富等留給東道主的祝愿。東道主也要唱秧歌曲,一是夸贊秧歌隊精彩的表演,二是表示謙辭,招待不周希望原諒包涵,并祝福秧歌隊回程一路順風。其次各方陣進行退場表演,按規(guī)定的套路將自己的節(jié)目表演一番,然后打道回府。當秧歌隊出彩門(財門)時,東道主和太傅等還問答“報子”(有財寶神的還要酬唱財寶神曲),主要內容為將不祥和禍患帶出財門,將平安、吉祥、財富等留給東道主等,一般都有相對固定的唱詞。

九、回神卸將

回神卸將是積石山秧歌隊必須進行的傳統(tǒng)儀規(guī)。回神卸將大體有兩種情形。

一是有的秧歌隊每天表演完畢回到村莊,都要進行回神卸將儀式。這種回神卸將儀式比較簡略,先在秧歌隊每天動身的場院奉香;再唱一段諸如“三教神靈在上聽,今日上馬到如今;太平送到某某村,領了弟子返本營;來是降下千年福,去是留下萬年恩;新點青香新點燈,雙膝點跪在本營;眾姓弟子謝神靈,香煙頭上上天宮;后有所求再奉請,再領弟子送太平;叩首三拜起平身,脫衣摘帽返家中?!敝惖呢攲毶袂驁笞?;然后全體磕頭,最后卸妝回家。這時秧歌主子還要簡單總結一下這一天的表演等情況,還要安排第二天要去的村莊及注意的事項。

二是結束這年的表演時再回神卸降,也叫“臥龍”。大多數秧歌隊到正月十五或十六,結束這年的表演,舉行回神卸降儀式。卸降回神地點也有講究,有的選在寺廟旁,在寺廟里降香后舉行回神卸降儀式;有的選在沒有人家的大地里或十字路口舉行回神卸降儀式;有的選在本村場院中舉行回神卸降儀式?;厣裥督祪x式大體是固定的:一是進行規(guī)定的入場表演;二是表演完畢后全體下跪、焚香;三是點燃事先準備好的柴草;四是秧歌主子領著太傅等角色唱回神的財寶神曲或報子曲或秧歌曲,主要內容一是答謝各位神靈,二是恭送各位神靈回天宮,三是表示對各位神靈“來是降下千年福,去是留下萬年恩”、“保佑著地方上落太平”的祈求和愿望;五是全體磕頭;六是起身把紙做的道具、舊的不能再用的戲服等燒掉;七是秧歌主子作總結,并安排服裝、道具的保存等事宜;最后偃旗息鼓,悄無聲息地散去,有的甚至講求連頭也不回一下。這樣,這一年的秧歌就算玩結束了。舉行回神卸降儀式時要求秧歌隊要人員齊全,不能缺少一人。

十、玩秧歌的禁忌

玩秧歌的主要目的是寄托向天地神靈祈福于人間的愿望,祈福禳災、送太平祝福和慶賀豐收、娛樂助興、歡度新春佳節(jié)。這一民間歌舞形式和樂舞文化源遠流長,并不斷演變發(fā)展,形成一套比較固定的表演儀規(guī)與禮俗,同樣也形成和留下諸多禁忌。

一、年景不好或發(fā)生不幸事件是忌諱玩秧歌。遇年景不好,如遇大的旱災、大的雹災、大的水災、大的蟲災等,莊稼歉收時不玩秧歌。若該年發(fā)生影響全莊村的不幸事件,如年輕人非正常死亡等,也忌諱玩秧歌。

二、忌婦女裝扮秧歌身子。這是幾千年來形成的男尊女卑封建習俗在秧歌中的反映。一在封建社會里男尊女卑,婦女一直處于從屬地位;二是玩秧歌是到寺廟降香有祭祀儀規(guī),而這種活動在封建社會里是禁止婦女參加的;三是在接秧歌請財神的過程中,一般都是由村莊里德高望重的中老年男性化表拄香,對秧歌、財寶神行跪拜之禮,由于過去婦女地位低下,這種場合是不允許婦女參加的。因此,禁止婦女裝扮秧歌身子。不過這種現象已發(fā)生變化,近十幾年來,隨著思想的解放,目前許多秧歌隊,也吸收女性扮秧歌身子,但限于裝扮臘花、船姑娘、搖婆等角色。

三、唱吉不唱兇。積石山秧歌的唱詞非常豐富,每一道儀規(guī),每一個角色,無論是問答報子、財寶神、秧歌曲還是唱小調,既非常靈活,又形成有比較固定的唱詞。這些唱詞一是慶賀這一年國泰民安,人壽年豐,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財源廣進,人丁興旺;二是娛樂,歡度新春佳節(jié);三是娛神,寄托向天地神靈祈福于人間的愿望;四是向鄰村親朋好友送吉祥太平和新年祝福。因此,講求“唱吉不唱兇”、“唱喜不唱憂”“唱勝不唱敗”、“唱好不唱壞”,講求謙遜、夸贊、恭維,忌諱粗俗、不吉利的語言,禁唱諸如斬、殺、死、兇等不吉利的詞曲,還忌諱粗俗不雅觀的動作。在問答報子、財寶神時,若遇答的不全或不對的情況時,也忌諱譏諷;有時遇到不講理或糾纏不休的人,秧歌隊封報子的人也要盡量委婉地勸說。

四、兩隊秧歌相遇時忌響動。秧歌隊既是一支賀新春降吉慶送太平的文藝隊,但它也代表的是一支出征的軍隊,因此傳統(tǒng)上要求盡可能避免兩支秧歌隊相遇,以防兩軍交戰(zhàn)。但如不巧相遇時,為防兩軍摩擦、交戰(zhàn),兩支秧歌隊要停止隊伍前進,并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時兩隊的秧歌主子上前接洽,相互協(xié)商。達成協(xié)議后,雙方一切響器皆停,人不出聲,一隊讓到道路一旁,另一隊秧歌隊從另一旁悄然而過。如處理不慎,往往引發(fā)事端。不過近年來,由于秧歌隊在春節(jié)期間到縣城或州城匯演,秧歌隊多,觀眾也多,道路也比較寬暢,為了不停止行進表演,兩支秧歌隊相遇時,按照靠右行的交通法規(guī),各自行進表演,互不干涉。

(節(jié)選自董克義、齊正奎編著《積石山秧歌與財寶神文化》)

Hash:cfcbadeaa026c540ab68d987aca2cadf20349812

聲明:此文由 隴上人家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