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欄目 | 廣河周末:廣河的“個人簡歷”,好多人是跪著看完的!
書寫廣河
導語
有人說,愛上一座城,是因為城中住著某個喜歡的人。其實不然,愛上一座城,也許是為城里的一道生動風景,為一段青梅往事,為一座熟悉老宅?;蛟S,僅僅為的只是這座城。——白落梅
地域特點
廣河縣隸屬于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位于甘肅省中部西南方,臨夏回族自治州東南部,北靠東鄉(xiāng)族自治縣,西接和政縣,南連康樂縣,東與定西市臨洮縣毗鄰,總面積538平方公里(2013年)。轄6鎮(zhèn)3鄉(xiāng),總人口21.56萬人,回族、東鄉(xiāng)族占總人口的97.5%。2007年,廣河縣實現(xiàn)生產總值6.42億元。
廣河是一個以農業(yè)為主的縣,縣內礦產資源貧乏,旱災、雹災等自然災害頻繁,是國列、省列的扶貧開發(fā)重點縣。廣河縣有水簾洞、“新馬太”、古太子寺、齊家坪遺址等著名景點。
中文名稱:廣河縣
外文名稱:Guanghe County
行政區(qū)類別:甘肅,臨夏州,縣
所屬地區(qū):中國 甘肅省
下轄地區(qū):城關鎮(zhèn)、三家集鎮(zhèn)、祁家集鎮(zhèn)等
政府駐地:城關鎮(zhèn)廣通大道
電話區(qū)號:0930
郵政區(qū)碼:731300
地理位置:甘肅省西南部
面 積:538平方公里
人 口:21.56萬人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著名景點:齊家坪遺址
車牌代碼:甘N
沿革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秦國設置了隴西郡,郡治狄道(臨洮),又滅西羌枹罕侯,置枹罕縣,廣河縣入秦版圖。
西漢時,從枹罕縣析置大夏縣。公元9年,王莽改大夏縣名為“順夏”,王莽敗亡,東漢光武帝劉秀又恢復大夏縣名。
西晉曾撤銷大夏縣。西晉末年,前涼政權創(chuàng)始人張軌上表晉惠帝,獲準在臨夏與青海南部設置晉興郡,領晉興、枹罕、大夏等十縣,大夏縣得以恢復。
十六國時期,大夏一直是隴西割據(jù)政權的爭奪之地,易手頻繁,廢設無定。
南北朝時,北魏獻文帝皇興三年(公元469年),改大夏縣為大夏郡,不久又恢復為縣,屬河州金城郡。北周時,大夏縣屬河州枹罕郡。
隋文帝時,廢郡制,大夏縣劃歸河州。唐因隋制,河州轄枹罕、大夏、鳳林3縣。
唐太宗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曾廢除大夏縣,貞觀五年恢復。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后,河州全境為吐蕃占據(jù),大夏縣成為吐蕃王朝的東部重鎮(zhèn),境內設訶諾城。
宋神宗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大夏縣重歸于中原王朝,宋改吐蕃訶諾城為定羌城。南宋時,河州全境歸金朝所有,定羌城為河州所轄三寨之一。
元朝時設定羌縣,位居河州路三縣之首,曾為河州路治所在地。明朝時,廢定羌縣,設立定羌巡檢司,直屬河州衛(wèi)管轄,同時設立定羌驛和定羌遞運所。清因明制,改定羌城為太子寺城,乾隆時,移河州州判于太子寺城。
民國六年(1917年),設立寧定縣,縣治設在太子寺,隸屬于蘭山道。道廢后,直屬于省。民國八年(1919年)設寧定縣。
1949年寧定縣解放至1956年屬臨夏專區(qū)管轄。
1953年撤銷寧定縣建置,成立廣通回族自治區(qū)。
1955年又改廣通回族自治區(qū)為廣通回族自治縣。
1956年臨夏專署撤銷,設立臨夏回族自治州,廣通回族自治縣改稱廣通縣。后因縣名與云南省廣通縣重復,于1957年改為廣河縣。
1958年,國務院批準撤銷廣河縣,將其行政區(qū)并入和政縣。
1961年,又決定恢復廣河縣,以合并于和政縣的原廣河縣行政區(qū)為廣河縣行政區(qū),沿襲至今。
旅游景點
水簾洞
廣河縣境內,連綿起伏,一望無際的大北山在廣通河以北。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以干旱、黃土著稱的北山卻有古太子寺城“八景”之一,聞名遐邇的名勝古跡——水簾洞。水簾洞位于祁家集鎮(zhèn)田家村趙家溝北山山腰,為鐘乳石構造。景區(qū)由相距一公里的兩個景點組成,西邊的稱為水簾洞,東邊的稱為篩子泉。
新馬太
新馬太風景名勝區(qū)位于廣河縣西南部莊禾集鎮(zhèn)境內,距縣城13公里,總面積33平方公里。景區(qū)得名于新民、馬浪、太子山3處原始自然景觀,簡稱“新馬太”。此地海拔2000多米,降水較多,年平均降雨量625毫米。地貌類型復雜,以丘陵溝壑地形為主,山川谷皆有,土壤類型主要是肥力較高的黑土和麻土。由于氣候濕潤,雨量充沛,景區(qū)內林草種類繁多。是廣河縣最大的生態(tài)旅游風景區(qū),也是著名的避暑勝地。
古太子寺
廣河縣城舊稱“太子寺”,得名于城中的一座叫“太子寺”的古剎,寺里祀奉的是秦始皇長子扶蘇。相傳秦太子扶蘇監(jiān)蒙恬軍駐此寺,故城以太子寺名。
齊家坪遺址
齊家坪遺址位于洮河西岸,距廣河縣城約70里,屬廣河縣齊家鎮(zhèn)園子坪村齊家坪上、下社。遺址地勢平坦,東至臺地邊緣,西至山嶺,南至廟溝,北至二郎廟溝,寬約400米。齊家坪遺址,是齊家文化的命名地,是我國西北地區(qū)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主要文化遺存。遺址內涵豐富,文化遺跡、遺物甚多,遺跡有大量灰屋和居室地面,遺物以泥質紅陶、夾砂粗陶為主,還有石器、骨器、玉器、銅器等。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Hash:9506dabe9acbfe2f414477bb43746030234c33a8
聲明:此文由 廣覦河凱_wtg1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